健脾益肾排毒方联合常规疗法对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血钾和肾功能的影响

2016-11-24 08:50杨爱成梁钰璠刘小玲林辉遂陈芳姜宁罗智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血钾肾气健脾

杨爱成,梁钰璠,刘小玲,林辉遂,陈芳,姜宁,罗智

1.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2.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恩平分院,广东 恩平 529400

健脾益肾排毒方联合常规疗法对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血钾和肾功能的影响

杨爱成1,梁钰璠2,刘小玲1,林辉遂1,陈芳1,姜宁1,罗智1

1.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2.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恩平分院,广东 恩平 52940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排毒方联合常规疗法对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血钾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退出7例,余33例;治疗组退出6例,余3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饮食、改善钙磷代谢紊乱、调节酸碱代谢平衡、纠正贫血以及降压、降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2组均治疗6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钾浓度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3、6月后,2组血钾浓度均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SCr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治疗4周、3月后,2组SCr水平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S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和3月后,对照组的BUN水平先有小幅度上升而后下降,治疗组的BUN水平均有小幅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脾益肾排毒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CKD 4期脾肾气虚证,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治疗过程中仅有个别患者发生高血钾症,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慢性肾脏病(CKD);脾肾气虚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健脾益肾排毒方;血钾;肾功能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CKD分为5期,患者一旦发展到CKD 4期,则通过饮食控制、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纠正贫血、控制血压、血糖等方法治疗,以延缓病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但有研究认为服用中药是引发患者高钾血症的重要原因[1],也有研究认为CKD患者长期服用中药,不会引发高钾血症[2]。近来笔者发现,采用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CKD 4期脾肾气虚证,可延缓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速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3]。为进一步探讨健脾益肾排毒方联合常规治疗手段对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血钾和肾功能的影响,笔者选取80例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80例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退出7例,余33例;治疗组退出6例,余3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44.97± 13.99)岁;病程1.81~7.36年,平均(4.59±1.76)年。治疗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42.60±14.50)岁;病程1.59~7.45年,平均(4.80±1.71)年。随机抽取治疗组10位患者的5个不同时间段健脾益肾排毒方水煎剂,检测钾离子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2.83±4.54)、(50.84±4.09)、(49.65±5.08)、(53.94±4.92)、(51.79±3.46)、(50.87±3.14)、(51.03±5.43)、(51.87±4.03)、(50.84±4.30)、(50.77±4.94) mmol/L。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随机抽取10位患者的5个不同时间段健脾益肾排毒方水煎剂钾离子浓度平均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所有患者服用的健脾益肾排毒方水煎剂钾离子浓度趋于恒定,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1.2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4]中CKD的诊断标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数值分期属CKD4期者,即GFR:15~29 mL/(min·1.73 m2);②符合脾肾气虚证的辨证标准。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舌淡白,脉弱;③年龄18~70岁;④未使用利尿剂,血钾浓度3.5~5.5mmol/L;⑤无感染、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⑥血糖、血压控制平稳者;⑦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需立即血液透析治疗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者;②合并有心、脑、肝及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血钾浓度>5.5 mmol/L;⑦近期有输血史;⑧通过口服或静脉补钾者;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无法耐受者。

1.4退出标准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者;②不坚持用药或失访者;③治疗期间出现GFR<15 mL/(min· 1.73 m2)或血肌酐(SCr)较基线值升高超过30%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营养饮食、改善钙磷代谢紊乱、调节酸碱代谢平衡、纠正贫血等治疗;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患高血压病者给予降压治疗,患糖尿病者给予降血糖治疗等。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处方:黄芪、山药各30 g,党参、肉豆蔻、杜仲、法半夏、紫苏叶、山楂、神曲、丹参各15 g,陈皮、砂仁、大黄、干姜、车前子、当归各10 g,黄连5 g。每天1剂,以上药物混合后加水500 mL浸泡20 min,而后武火加热至水沸腾,再用文火煎煮40 min,去渣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

2组均连续治疗并观察6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钾浓度和肾功能指标[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和3、6月后检测患者的血钾浓度和肾功能指标,于患者空腹10 h后经肘静脉采血2 mL,肝素锂抗凝管充分摇匀后1 h内送检。采用德国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整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2组治疗前后血钾浓度比较见表1。治疗前,2组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3、6月后,2组血钾浓度均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钾浓度比较(±s) m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钾浓度比较(±s) mmol/L

时间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治疗3月治疗6月对照组(n=33) 4.49±0.41 4.28±0.48 4.49±0.40 4.44±0.62 4.41±0.40治疗组(n=34) 4.28±0.45 4.28±0.43 4.34±0.57 4.35±0.60 4.47±0.51 P值0.070 0.728 0.778 0.547 0.591

4.2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前,2组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SCr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治疗4周、3月后,2组SCr水平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S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和3月后,对照组的BUN水平先有小幅度上升而后下降,治疗组的BUN水平均有小幅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4.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消化道不适2例,高钾血症1例,轻度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治疗组发生消化道不适1例,高钾血症1例,轻度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2 w治疗后4 w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SCr(μmol/L) BUN(mmol/L)对照组(n=33) 252.27±36.81 266.63±36.82①252.93±32.93 246.63±28.44 233.67±18.94①治疗组(n=34) 257.93±40.99 263.30±37.02①256.03±31.86 237.20±17.14 224.57±15.51①②对照组(n=33) 12.48±2.72 12.90±2.66 12.51±2.32 12.37±1.90 11.29±1.29①治疗组(n=34) 13.04±2.85 11.60±2.78 11.47±2.14 11.15±1.38 10.40±1.16①②

5 讨论

CKD患者一旦发展到CKD 3期,即发生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其病机以脾肾虚损为本,痰、湿、毒、瘀为标。在脾肾虚损当中又以脾肾气虚为主,肾气虚,水液升清降浊失司,见夜尿多、神疲乏力等症;脾气虚,则运化功能失司,见脘腹胀满、纳谷不香等症。故治疗宜健脾益肾补气。关于CKD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是否会导致高钾血症,目前尚存在异议。杨红等[1]认为服用中草药制剂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温脾汤可以延缓CKD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进程,且血钾浓度没有明显改变[2]。

本研究所用健脾益肾排毒方君以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山药、杜仲补肾;臣以丹参、大黄、车前子泄浊解毒,活血祛瘀生新,使湿浊之邪从二便排出;佐以山楂、神曲、砂仁,消食和胃,配伍陈皮、法半夏行气散结,和胃降逆;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干姜、黄连,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补肾,活血泄浊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服药期间未引起钾离子升高,考虑为:①患者每天摄入此水平的钾离子,加上低钾饮食(1500~1700 mg/d)宣教,钾离子日摄入总量约2.2 g,尚未达到生理需要量(3~5 g/d);②CKD 4期患者GFR>10 mL/(min·1.73 m2)时,一般很少并发高钾血症;③车前子具有利尿作用,可增加钾离子排出,而方中黄芪、丹参、大黄、当归等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肾小管尿液流速的作用,可进一步促使钾离子排出[5~8];④由于健脾益肾排毒方具有健脾泄浊之功,患者用药后每天大便约2~3次,可增加钾的排出。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患者在治疗早期SCr水平先出现小幅度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治疗3月后低于治疗前水平。可能与部分初治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一些可逆因素如血压、血糖波动,贫血未纠正等因素有关。治疗6月,2组患者的SCr及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使用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的患者下降更明显,说明联合用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综上所述,CKD 4期脾肾气虚证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服用健脾益肾排毒方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治疗过程中仅有个别患者发生高血钾症,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1]杨红,张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钾血症48例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6(12):38.

[2]T Mitsuma,T Yokozawa,H Oura,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Kampo medication,mainly with Wen-Pi-Tang o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J].Nippon Jinzo GakkaiShi,1999,41(8):769-777.

[3]刘小玲,梁钰璠,杨爱成,等.健脾益肾排毒方对CKD 4期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51-53

[4]NKF-K/DOQI工作组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41.

[5]李森,谢人明,孙文基.茯苓、猪苓、黄芪利尿作用的比较[J].中药材,2010,33(2):264-267.

[6]董晓静,郭亮锋,姚锐,等.丹参调节肾组织AQP2效应与其“活血利尿”关系[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 (16):3162-3165.

[7]郑丰,黄宁昌,钱斌,等.大黄抑制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小管Na+-K+ATP酶活性[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4):307-312.

[8]姚瑶,王成业,岳晓莉,等.当归芍药散及其拆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电解质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2):56-59.

(责任编辑:吴凌,刘迪成)

R692

A

0256-7415(2016)11-0040-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18

2016-06-08

2012年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20152091)

杨爱成(1969-),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肾病、风湿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血钾肾气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