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临床观察

2016-11-24 08:57陈潮锋石宇雄何德利练文兴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尺骨夹板前臂

陈潮锋,石宇雄,何德利,练文兴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州 番禺 511400

优先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临床观察

陈潮锋,石宇雄,何德利,练文兴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州 番禺 511400

目的:观察“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的复位方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患儿遵循“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的原则,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第2~6周内拆除夹板,夹板平均固定时间(4.56±2.78)周,4月内X线检查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并于第4月末行Beron及Broberg and Morrey评估,其优良率分别为97.33%、93.33%。结论:临床采用“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的方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前臂双骨折;儿童;优先复位;夹板固定

儿童前臂骨折其发生率约17.48%,占肢体损伤的21.56%,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位居第二位[1]。由于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生长塑形能力,保守治疗是儿童前臂双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本科室根据儿童桡尺骨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特点,临床上采用“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方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4年5月采用“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方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4~12岁;跌倒致伤56例,重物压砸致伤19例;AO分型:A3 45例,B3 30例。所有病例经X线检查确诊的闭合性骨折,排除血管、神经、骨骺及上下桡尺关节损伤。

2 治疗方法

整复方法:前臂上1/3、中1/3、下1/3骨折分别于旋后、中立及旋前位,拔伸牵引,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术者尽可能整复桡骨,恢复其旋前及旋后弓;同时适当兼顾尺骨,恢复其对线及部分对位即可;再根据骨折情况采用三点加压法,夹板分别将其固定于旋后、中立及旋前位,其中掌侧夹板超腕关节防旋;其中中1/3骨折在整复中要特别注意分骨,因前臂中立位时骨间膜最紧张,不注意分骨易丧失旋前弓,影响旋前肌力发挥。

3 疗效标准

3.1X线评价标准参考文献[2]标准,前臂全长正侧位摄片,是否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端,骨折线消失的时间。骨折愈合标准,分为如下3种:<4月,为骨折愈合;4~6月,为骨折延迟愈合;>6月,为骨折不愈合,即骨不连。

3.2Beron评价标准参考文献[3]标准,该评分从放射学及前臂的旋转功能客观地评价前臂康复情况。优: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90%;良: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80%;可: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60%;差:骨不连或前臂旋转功能小于正常的60%。

3.3Broberg and Morrey评分标准参考文献[4]的标准,该评分标准从患肢的功能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疼痛、力量、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分。运动、力量、稳定性、疼痛分别为40分、20分、5分、35分,总分共100分。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可,0~59分为差。

4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第2~6周内拆除夹板,夹板平均固定时间(4.56±2.78)周,4月内X线检查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并于第4月末行Beron及Broberg and Morrey评估,其优良率分别为97.33%、93.33%。

表1 治疗后优良率及夹板时间(±s) 例

表1 治疗后优良率及夹板时间(±s) 例

评估标准Beron标准Broberg and M orrey标准n 疗效优良75 75 58 45 15 25可2 5差0 0优良率(%) 97.33 93.33夹板固定时间(周) 4.56±2.78

5 讨论

儿童前臂骨折的发病高峰常与生长高峰相对应,因这个时期骨的生长与矿化不协调,导致骨骼最脆弱;随着骨龄的增大,宽大且易损伤的干骺端与较窄而强壮的骨干间的移行带逐步向远侧推进,骨折有更倾向发生于远侧的趋势。由于前臂骨折其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会影响前臂上下尺桡关节及旋转功能,因此AO理论认为,成人前臂骨折应解剖复位,以恢复前臂桡尺骨的正常长度、力线及旋转功能。但儿童前臂骨折其治疗则不同,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强大的自我修复塑形能力可有效弥补手法复位畸形矫正不充分的缺陷。但前臂不同部位其自我修复塑形能力不同,通常远端的干骺端骨折塑形能力强,而前臂骨干部骨折塑形能力稍弱。研究显示10岁以下患儿随着骺板的发育,每月可矫正1°,每年可矫正10°,随着发育,畸形可获得指数矫正,因此明显畸形的骨折可获得逐步矫正[1]。因此临床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并且可有效避免手术创伤及术口疤痕。

儿童前臂双骨折无论是手术内固定还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其治疗目的皆为恢复桡尺骨的长度及其正常生理解剖弧度,从而尽可能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及远近关节的屈伸功能。当尺骨固定时,前臂的旋转轴是由桡骨头的中心点到尺骨茎突基底部,桡骨头在上尺桡关节处做自转运动,而桡骨远端则在下尺桡关节处围绕尺骨做公转运动。因此根据前臂的旋转运动方式,尽可能复位桡骨,恢复其长度、旋前弓、旋后弓,而尺骨近似于旋转轴,可允许轻度的短缩错位畸形,短缩不超过1 cm,短缩畸形通过其后期的重塑形恢复,恢复其对线。因此本科室提出“优先复位桡骨并顾及尺骨”的方法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其目的通过优先整复桡骨恢复其旋前及旋后弓,同时尽可能恢复尺骨的对线及部分对位功能即可,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整复次数及对患肢的损伤。根据此原则笔者对75例儿童前臂双骨折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均不少于4月,夹板固定时间平均(4.56±2.78)周,期间定时复查X线,调整骨折端及夹板;拆除夹板后根据骨痂生长及骨折端稳定情况即予行腕关节被动(主动)屈伸、被动纵向牵引、挤压、桡尺骨间软组织按摩等康复锻炼,因本骨折治疗后早期常合并前臂的旋转功能障碍,其造成原因主要为腕关节韧带及前臂骨间膜的挛缩[5];4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予第4月末Beron标准评估,前臂旋转功能康复优良率达97.33%,其中2例功能恢复可的患者均因恐惧疼痛未能配合康复锻炼;同时予Broberg and Morrey标准从患肢的功能及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其优良率达93.33%。2种评分的差异说明对该病的治疗决不能止于骨折的骨性愈合,功能康复及患者的心理疏导需跟上。本研究采用Broberg and Morrey评分标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患儿对主观感受的描述有一定的偏颇,因此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希望通过临床的实践在今后的临床中寻求一种新的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3及B3型儿童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实用,可避免手术创伤及术口疤痕,值得临床推广,可尝试对部分C型骨折采用此方法,但一定要掌握其复位原则,同时注意适应症,不可强求。

[1]Kenneth J.Koval,Joseph D.Zuckerman.Handbook of Fractures[M].戴国锋,主译.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43-544.

[2]Hertel R.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aphyr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nlna[J].Injury,1996,27(8):545-548.

[3]Anderson LD,Sisk TD,Tooms R,et al.Compression plate fixation in acute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J].J Bone Joint Surg Am,1978,57:287-296.

[4]Moed BR,Kellam JF,Foster RJ,et al.Immedi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open fractures of the disphysis of the arm[J].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7):1008-1017.

[5]白晓东,邢更彦.桡骨骨折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预防及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75-876.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274.1

A

0256-7415(2016)11-0068-02

10.13457/j.cnki.jncm.2016.11.030

2016-07-04

陈潮锋(1985-),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四肢关节创伤及骨关节疾病。

猜你喜欢
尺骨夹板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