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吹烘疗法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2016-11-24 09:14谢婷王敏华秦晓民李华莉曾月金刘玉香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梅花针神经性乳膏

谢婷,王敏华,秦晓民,李华莉,曾月金,刘玉香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梅花针吹烘疗法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谢婷,王敏华,秦晓民,李华莉,曾月金,刘玉香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观察梅花针吹烘疗法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梅花针吹烘疗法及卤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42例仅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和瘙痒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吹烘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梅花针吹烘疗法;卤米松软膏

梅花针叩刺法依托于中医针灸学的“十二皮部”理论:梅花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禤国维国医大师在传统梅花针扣刺疗法基础上改良出梅花针吹烘疗法,即在梅花针局部扣刺后,敷10%硫磺乳膏,再用红外线TDP灯照射,在我科已经应用多年,疗效良好。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的苔癣样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笔者应用梅花针吹烘疗法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共102例。患者患病部位:肘关节部位25例,手背28例,足背35例,小腿14例。皮损面积最小0.5 cm×1.2 cm,最大7.8 cm×15 cm。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0~68岁,平均(41.42±11.21)岁;病程3月~23年,平均(77.22±83.61)月。对照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18~68岁,平均(40.19±10.24)岁;病程3月~24年,平均(67.26±71.06)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皮肤病学》[2]拟定:①皮疹多形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暗红色或褐色丘疹、斑丘疹,皮肤增厚、粗糙、浸润,色素沉着,有不同程度的苔鲜样变,表面少许糠秕样鳞屑,抓痕、结痂或皲裂,境界清楚,外围可有丘疹、斑丘疹或痂皮;急性发作时,糜烂、渗液明显。②皮疹泛发或局限,多对称性分布,好发于手足、四肢屈侧及外阴、肛周等部位。③病程不规则,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④自觉瘙痒剧烈,常呈阵发性,遇热或夜间瘙痒加剧,在关节处皮肤容易皲裂,引起疼痛。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病变部位在四肢,并且出现苔癣样变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

1.4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恐针、凝血功能障碍、体质虚弱者;③对卤米松乳膏或者硫磺霜过敏者;④皮损面积广泛,超过体表面积的5%患者;⑤近2周内口服或者外用过类固醇激素制剂者;⑥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胆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⑦合并皮肤感染、皮肤溃疡其他皮肤病者以及瘢痕体质患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吹烘疗法,操作方法:充分暴露患处,进行常规消毒,以7枚不锈钢针的梅花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针尖部垂直皮损处进行叩击,至皮损充血、发红、轻微渗血为止,用无菌消毒纱布块轻按10 s,擦干净渗血,然后给予10%硫磺霜(广东省中医院药剂科自制药膏)均匀涂抹于皮疹处,最后予TDP CQ-23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蜀水仪器厂制造)局部照射15 min,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同时采用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治疗,均匀涂于患处,轻揉1 min后再涂药1次,每天2次。共治疗4周。

2.2对照组仅以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用法疗程同治疗组。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项目观察患者皮损程度、面积、瘙痒评分情况。①皮损的程度:0分为无皮损或苔鲜化,仅留有色素沉着;1分为轻度,有鳞屑、扁平丘疹及轻度肥厚或苔癣化;2分为中度,浸润肥厚有中度苔癣化;3分为重度,浸润肥厚及苔癣化明显,并呈斑片状。②皮损的面积:为所接受治疗的皮损之面积,2个躯体部位或以上3分,1个躯体部位2分,局部小片1分,无0分。③瘙痒评分:0分无瘙痒,1分偶有轻度痒感;2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3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症状总积分为以上3项观察指标评分之和。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时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不足30%。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症状改善疗效更佳。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 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症状总积分 瘙痒评分60 42治疗前6.32±1.54 5.95±1.53治疗后4.00±2.02①4.45±1.89①前后差值3.25±1.54②2.21±2.14治疗前2.2±0.77 2.12±0.70治疗后1.27±0.96①1.40±0.87①

4.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名患者照射后出现皮损及周围轻微潮红,考虑硫磺霜涂抹后红外线TDP照射距离较近有关,予口服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1天,症状消退,后减少TDP红外线照射时间,并增加照射距离,症状缓解。治疗组26名患者梅花针叩击过程诉轻度疼痛,可忍受。

5 讨论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鲜,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的苔癣样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时轻时重,可迁延数年不愈。而四肢,特别是手背、足背、踝部部位皮损由于容易摩擦,搔抓,病程顽固且反复,疗效欠佳。该病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根治手段。本组资料也表明,神经性皮炎患者普遍病程长,治疗组平均病程(77.22±83.61)月,对照组平均病程(67.26±71.06)月。目前,神经性皮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激素制剂如卤米松乳膏外用,也有钙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卡泊三醇乳膏外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等[4~5],其中卤米松乳膏疗效确切。但患者难以长期使用激素类乳膏治疗,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药膏涂抹后仍未能控制病程,病程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睡眠。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反弹或复发现象亦很常见。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也面临着疗效较缓慢及复发等问题。

梅花针吹烘疗法是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特色疗法之一,是由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经梅花针疗法改良而来的,划痕疗法也有类似功效[6]。此项疗法在我科临床使用多年,对临床上常见的肥厚苔癣样变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疗效良好。梅花针又名“皮肤针”“七星针”,是用7枚不锈钢针集体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根据“十二皮部”理论,梅花针叩刺使皮损处出血,可促使邪气外泄,疏导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痒之目的,同时可改善皮损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提高患处皮肤的免疫、抗炎能力。10%硫磺霜也在本科室使用多年,有消炎杀菌作用,在肥厚性皮损应用时疗效佳,可有效改善肥厚皮损。TDPCQ-23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吸收及伤口的愈合,从而使皮损消退。改良的梅花针吹烘疗法把梅花针扣刺、硫磺霜、TDP CQ-23电磁波照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扣刺后10%硫磺霜在TDP红外线温热作用下可减轻表皮炎症,促进正常皮肤修复,使其发挥作用最大化,故能达到良好疗效。

本研究中,梅花针吹烘疗法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比单纯卤米松乳膏治疗效果更佳。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梅花针吹烘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89-1290.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4-295.

[4]夏育民,李漫莉,徐刚.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 (10):635-636.

[5]李光杰,原昌仙,李威威.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1):41-43.

[6]刘绮娜.中医划痕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责任编辑:冯天保)

R758.3+2

A

0256-7415(2016)11-0097-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43

2016-06-13

谢婷(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研究。

猜你喜欢
梅花针神经性乳膏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