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分子特征及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

2016-11-24 09:39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研究员狂犬病致病性

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分子特征及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

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仇华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伪狂犬病的基本情况和危害,他介绍说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宿主广泛,除了人和马都可感染此病,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前对于伪狂犬病新疫情主要使用的是Bartha-K61弱毒活疫苗,但很多免疫过此疫苗的猪场暴发了伪狂犬病疫情,造成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

根据仇研究员所在团队和国内其他实验室的研究证实,当前暴发的伪狂犬病是由PRV引起的(gE蛋白出现特征性突变)。仇研究员分析了PRV变异株的致病性及分子特征,认为Bartha-K61株疫苗不能对PRV变异株(TJ株)提供完全保护,与经典株SC株相比,变异株TJ株对小鼠和猪致病性明显增强,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TJ株多个病毒蛋白出现了特征性变异,构建的双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E/gl/ TK,对小鼠、绵羊和仔猪更为安全,能保护仔猪抵抗致死性PRV变异株的攻击。目前,他们正致力于研制以PRVTJ株为载体的二价猪病疫苗,确定与PRV变异株致病力增强相关的病毒基因,同检测和区分PRV变异株、经典株和Bartha-K61疫苗株的三重荧光定量PCR的工作。

对于伪狂犬并防控建议,仇研究员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一是加强抗体监测,一旦发现gE抗体阳性,要对疑似伪狂犬病感染猪进行病原检测和序列分析;二是坚决淘汰gE阳性公猪;三是对于gE阳性场,除了50~60日龄仔猪免疫外,增强新生仔猪滴鼻免疫程序,用gE阴性后备母猪逐步替换母猪群;四是后备母猪配种前要补免一次;五是母猪和公猪至少免疫2~4次/年;六是引种要从gE阴性猪场引进。(本文根据讲课录音和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研究员狂犬病致病性
贾康研究员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打败狂犬病
郭占恒研究员
夏启斌研究员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哺乳仔猪高、低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治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