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人生谱新歌——品读罗辉先生《一路行吟集》

2016-11-25 16:55黄金辉
心潮诗词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格律诗化诗词

黄金辉

诗化人生谱新歌——品读罗辉先生《一路行吟集》

黄金辉

武汉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好诗词鉴赏文库》(当代卷),选择了七位当代诗词名家的作品,编为一套丛书,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罗辉先生的《一路行吟集》荣列其中,可见其份量之重。笔者参加了这套丛书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得以先睹为快,品读之后,有感而发。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一路行吟集》中的诗与词,都严格遵循了格律。其中的五、七言诗,虽未标明“绝、律”,却首首皆合格律,词作更是依词牌声律而填。在诗词的形式上,作者真正做到了“入乎其内”,“登堂入室”。一个行政干部出身的非专业作家,怎么能对诗词格律钻研得这么深透呢?了解了罗辉先生的“诗化人生”,这个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他是“文革”前的老三届高中生,“运动”一来,全国停课,然后回乡务农,学木匠手艺。大冶乡村,文风极盛,加之毛主席诗词当时风靡全国,他又是个敢于争先的“知识青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写旧体诗词了。《鹧鸪天·木匠感怀》中“手中墨线连千里,心上蓝图谋四方”,“感时欲问来时事,自信东家有眼光”,一个青年木匠诗人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此后,他上大学、读研究生,当副厂长、大学校长、市长、厅长、省人大副主任,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诗笔。在名目众多的会议上,只要不是他主持或讲话,处在“陪会”状态,哪怕坐在主席台上,他也在写诗!夜晚,更是他读书写作的黄金时间。《虞美人·开卷寄思》可见一斑:“少时开卷书楼上,学海勤为桨。壮年开卷旅途中,相识岁寒三友竹梅松。老来开卷明窗下,疏影犹如画。望中吟赏寸心驰,借得秋山红叶赋新诗。”退休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诗词创作、研究与诗词学会工作,编著了《诗词格律与创作》、《新修康熙词谱》,目前,正在编著《新修康熙曲谱》,对诗词格律可谓烂熟于心,游刃有余。

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格律形式的“入乎其内”也许并不太难,诗词内容的“出乎其外”,也就是古人所谓“工夫在诗外”,那就更得付出艰苦努力了。

“工夫在诗外”,首先是写出了诗词与人生。《一路行吟集》分为四辑,也就是作者诗化人生的四个阶段。“书生意气涌毫端”,主要抒写的是回乡知青、研究生阶段。“双抢时节”,抢收早稻,抢插晚稻,起早贪黑,酷热难耐,是农民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即便如此,作者还坚持熬夜写诗:“待到雄鸡鸣晓曙,书生意气涌毫端。”在看不到出路的时候,还有自励之词《寄语挫折》:“顺时如梦无忧虑,逆境非烟多怅惆。心易躁,泪难流,相逢恩怨莫言愁。”一旦《上华工读研究生》,仍不忘家乡:“千里盼,一书求,梦圆时刻泪花流。学成还愿回乡里,赤脚甘为孺子牛。”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攻读博士的机会,回到故乡的黄石市弹簧厂工作。

“但愿春风绿杏坛”,反映的是作者先后担任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期间的人生轨迹。透过《鹧鸪天·校园巡视》,可见当年环境的艰苦和作者的励精图治:“一座孤楼几破窗?枝头啼鸟诉沧桑。当年常说磁湖美,今日方知泗水长。从履薄,到图强,人间莫笑少年狂。杏坛雨露滋诸子,槐市葱茏达四方。”七律《整理旧书》中“古月借光磨绿砚,新风面壁写红笺”,堪称佳联。

“借得东风过万山”,是作者从襄阳市长、湖北省财政厅长到湖北省人大副主任任职期间的作品。《初赴襄阳》,作者就驾轻就熟地把襄阳市花写进了尾联:“遍地紫薇花季美,年年怒放对征鞍。”谁说领导干部写诗是“不务正业”?这不就是在给襄阳作诗化的“软广告”吗——顺便插一句,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等古人名句,不经意间也给今人的旅游经济奉献了多少“指数”啊——《襄阳即事》的尾联,更有深意存焉:“望中多少不平路,自是怀忧耻夜郎。”这“不平路”,究竟是市政建设的物态“不平路”,抑或是百姓民生的心态“不平路”?从末句似乎可见端倪。作者是深怀忧患意识的地方官员,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夜郎自大,心向往之的是要铲尽不平路,铺设康庄道。为此,“梦问隆中妙计,醉求水镜良方。履职寸心当竭虑,负重千钧莫断肠。等闲添鬓霜。”这首《破阵子·襄阳履职》,就像是一份诗化的“述职报告”。我想,如果我们的行政干部都能把“官样文章”做成“诗化公文”,那才真正不愧是“诗的国度”的官员。不仅如此,这首词还把东汉末年发生在襄阳境内的刘玄德求贤、司马徽荐贤的故事融入其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得心应手,用典无痕,足以见文采、见功力,更见其情、见其人。

第四辑“相约梁园胜似家”,是作者退休后的诗词。其中的七绝《老夫自白》就是作者担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以来的心路历程:“相约梁园胜似家,问唐问宋问天涯。老夫自许三全诺,举步登高倚晚霞。”所谓“三全”,就是“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在岗、全义务劳动”。罗辉先生是一个视诗词为生命的人,从青年、壮年直到老年,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他的人生是诗化的,他的诗词也就自然而然地折射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工夫在诗外”,其次是写出了诗词与社会。作者从乡村木匠到高级干部,阅历广,见解深,人生百态、社会万象,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还能写进诗词里。他的诗词,对于几十年目睹之不良现象,有鞭辟入里的讽刺与批判;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有深切的悲悯与同情。前者如反映干部陪客的《陪钓》:“谁知折柳难传语,送客不成生怅怀。”《如梦令·闲话跑官》:“无奈跑官庸俗,何故竞相追逐。试问叩门人?却道‘市场归宿’。谁鬻?谁鬻?得失是非荣辱?”《踏莎行·可恨“假冒伪劣”》:“黑蚁争巢,苍蝇吮血,污泥浊水穿肠越。腰缠万贯又如何?往来一路灯明灭。”《闻同事落马》:“落艳太匆匆,根入贪泉自送终。”后者有《久旱来雨》:“喜雨绵绵贵若油。润在田头,甜在心头。”《下乡感怀》:“拖欠薪酬娘讨债,催交学费子还家。耳边多少揪心事,踏破惊涛搏浪沙。”体现出作者喜农民之所喜,忧百姓之所忧的情怀。

戴着镣铐舞蹈 挣破茧缚飞翔

“戴着镣铐舞蹈”,是闻一多先生对格律诗词的形象比喻。格律对诗词的创作是有一些束缚,但只要作者能熟练地掌握运用,那种节奏感、音乐美,就可能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创作冲动和审美愉悦,从而进入“化境”。一旦进入这种境界,格律已不再是负担,反而变成引导形象思维的路标与向导,使人渐入佳境,满目生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请看罗辉先生的讽刺诗《“闲话”感怀》颔联:“阳春白雪宜知己,盛夏苍蝇乱咬人。”初看似乎不“对”——“阳春白雪”是并列结构的词组,说的是两种歌曲;“盛夏苍蝇”是偏正结构的词组,说的是一个事物;以“二”对“一”,至少是对仗不严吧!“知己”对“咬人”,更不是“工对”了: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宾词组。整个对联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它却是一副“机巧联”——“无情对”(民间流传的“无情对”有“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等)。从律诗的对仗规则看,它的字面(语言学称之为“词素”)都对得很严:“阳春”对“盛夏”,季节名词相对;“白雪”对“苍蝇”,偏正结构名词相对,其中“偏”的修饰部分“白”与“苍”还是颜色词相对,够工整吧!同理,“知己”对“咬人”,从字面(词素)看,都是动宾结构,“己”与“人”还是“反对”,对中之“佳”者。我之所以说作者运用格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实非溢美之词,于此可见一斑。

再看《鹧鸪天·寄悲秋者》:“俯仰之间足迹幽,可怜过客乱悲秋。飞流竟作天公泪,落叶浑成舴艋舟。空咄咄,漫咻咻,牢骚自许闹心头。劝君邀月三人醉,了却枯肠一点愁。”反古意用之,作翻案文章。不仅会“戴着镣铐舞蹈”,而且能“挣脱茧缚飞翔”。

有不少名人认为,诗词自唐宋以后,再难超越。我看,此话未免绝对了一点。当代生活日新月异,诗词也能与时俱进。品读罗辉先生的作品,更能坚定信心:当代诗词大有可为!

其一,诗词的题材宽泛。当代社会生活比古代更加丰富多彩,古人已经写过的题材,今人可以翻新;古人尚未写过的题材,俯拾即是。罗辉先生的集子里,多处写到油菜、棉花,并且因古诗少有写这些农作物而感到遗憾。《清平乐·感知油菜》中写道:“可惜难寻油菜咏,有辱诗家使命。……但愿行吟阡陌,莫忘一日三餐。”《手机》:“无纸赋诗传万里,有情问讯越千山。……网络凌空系天下,地球可在掌中圆。”结句有诗意,有气势。

其二,诗词的语言丰富。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鲜词汇星罗棋布,信手拈来,可成佳句。我们来看《清明节感怀》的两联:“理政崇三哺,为官悟四知。口碑无市价,手杖有情思。”“三哺”化用古意:周公礼贤下士,“一饭三吐哺”。“四知”用了汉代杨震拒贿时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典故;而“口碑”句就运用了群众语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这里得以体现。还有“工作诗”,财政厅长《寄会计出纳》,更是道古人所未道:“理财莫苟凭公道,谋事无私尽义忠。待到闲来采芳菊,留香衣袖悟千重。”

其三,诗词的主题与时俱进。咏物诗往往是以物喻人的,罗诗却能以物喻事,《杨絮》用以讽喻流言蜚语:“尘絮侵身如跳蚤,阴风作祟似流言。孰知碎语传千里,竟让清心蒙一冤。”还有《读告状信》:“壮怀直面漫天雪,热血消融遍地霜。”《看警示教育片》:“盗泉如鸩无宁日,莫待‘双规’涕泪垂。”这都是全新的主题。

罗辉先生的“诗化人生”,一路行吟,一路壮歌,既已全身心投入当代诗词,就对当代诗词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他的《六十感怀》中有自励,更有自信:“自信知音在当下,劝君莫绝伯牙弦。”笔者也愿以寄望于当代诗词为主题的一首《和马凯同志〈七律·写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作为本文的结语:

织锦何愁出彩迟,高桑大柞发青枝。

春蚕化蝶花林舞,火箭推星宇宙驰。

物象缤纷移旧态,心田蓬勃长新诗。

灵均太白应含笑,乐见风骚变易时。

2015年冬于武汉东湖之滨

(作者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刘静

猜你喜欢
格律诗化诗词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关注诗词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格律诗词在当代”理论研讨会在湛江举行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