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家评述大土三阳

2016-11-25 18:31
台声 2016年8期
关键词:三阳气韵笔墨

● 众家评述大土三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

大土三阳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坚持,是不囿于传统而有创新,从他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注重对当代审美趋向的把握和新的一些元素的吸收,他的山水画作品秀润奇逸,得自然造化之神元之气。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

大土三阳的作品代表了当今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水平,他的山水是对传统的研究、学习、临摹,还有个人创造性的去继承,很有成就。在用笔用墨、画面的整体结构、气韵的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对传统的笔墨有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笔墨五韵”的观点,这在他的个人展览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笔墨气韵的表达、线条的多种变化、生动气韵的处理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说非常成功。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

我认为大土三阳先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尤其是山水画的造型比较写实,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写实能力、观察能力,如果不是来自生活、不是长期的对山水画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写生,他现在画中间的所有的东西就不会那么具体、那么生动、那么符合概念化。在笔墨方面他没有墨守宋人方面的那种单薄,他结合了元、明、清以后的轻松,他结合宋画的严谨和明清画家对笔墨的多方面的拓展,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体现。

另外,说一下他的诗文,没有功底的画家靠一些唐诗宋词和名人的语句,他的诗文是根据自己的画有感而发的。另外他的构图总是很饱满。他在这样一个年龄,诗文、笔墨、造型、章法各个方面都比较充实,各个方面都有支撑,所以我觉着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现在已经很有成就的一位画家。希望他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加绚丽的个人作品,为我们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

大土三阳是一位学者型山水画家,他的诗文学养与笔墨文化融为一体,历经数年,在传统文化、传统画论、传统笔墨中下苦功夫,以一个山水画家对文化与生命的感悟与体验传承着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孔子言:“温柔敦厚,诗教也。”大土三阳先生正是下工夫体验着儒家文化这一重要理念,以敦厚的文化感知对宋、元、明山水笔墨进行了艰辛的求索,先后总结出笔墨五韵之理,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以此深化了对中国画笔墨境界的人文体验,也使我们看到大土三阳一批立足传统、恪守笔墨出新的山水画精品力作。大土三阳山水画境由浑厚笔墨向敦厚文化而立于诗境之澹远。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

大土三阳的特点就是在回归传统中想办法出新,在传统里边是把清代个性派的石涛的画风往上追,追宋元的传统,这样就是既有潇洒丰富的笔墨,又有了对象的形和丘壑,大土三阳画的树都很具体跟别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人文自然的关系,而不是革命的胜地,改造山河的成果那一类,他的画更具有稳定性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跟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比如可居、可游密切相依的,再一个,就是他在回归传统里面来谋求出新,而且不停留在当下,这是他另一个很明显的他的特点。他借鉴石涛、石溪、而取法宋元往上追,学习传统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笔墨还有了形象。大土三阳的画泼辣而浑厚,潇洒又苍雄,放纵但是有秩序。

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孙克:

看到大土三阳的画,有一种兴奋。就是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非常深厚,中国画的前途、中国画的魅力非常伟大。在他的艺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非常勤奋、非常善于学习,也非常善于思索。大土三阳的“以古为新”,通过吸取古人的东西,来创造一个新的境界。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他通过长时间、多年来不断地学习探索,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合提高。作品非常深厚,非常丰富,艺术表现上的丘壑,山川,笔墨各方面都有特点,都有很强烈的震撼性的力量,细细去看,又能看到很多古人的传统的因素。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已经脱离了传统文人画的简单、简约、用笔草草,他追求一种深厚、茂密。这里又有石涛,又有王蒙的影子,尤其是他的树法、石法很深入,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工夫。所谓“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他的画里头很动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唐勇力:

大土三阳对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下的工夫很大,而且在宋元绘画的研究上所下的工夫、研究的时间、各方面的探索等,比一般画家都要深透,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在研究古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揉进了自己的一些笔墨体会,是当代山水画家值得敬佩的一个行为。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画的既有古意,又有笔墨气韵的生动性,从绘画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迈出了自己的一步,他是积累而成。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真值得研究观赏和学习。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

大土三阳是从返归传统而构建自我并取得相当艺术成就的山水画家。他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回溯以及在传统中自我风貌的整合,给予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如果说他的山水画和当下中国画的时代流风拉开的第一个距离是返归传统,那么他从传统的脉络向前展延而和古人拉开的第二个距离则是融会出新。

大土三阳曾为自己的中国画总结出“五韵”,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虽然这“五韵”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中国画论的审美要义,但他以“韵”对于“神”“气”“线”“点”“墨”的描述与统筹,恰恰表明他以湿笔求“韵”的个性特征。他的出新就在于通过湿笔将北宋山水的气象和黄公望、王叔明枯淡与繁复的皴理融会为他自己的面目,以此求得郁勃深秀、古淡浑穆、静雅苍茫的境界。大土三阳以他的山水画创作向我们揭示的,正是山水画还可以返归传统文化的脉息并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体系向前推进的中国画发展模式。他的这种对于传统中国画笔意墨蕴的参悟与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猜你喜欢
三阳气韵笔墨
罪恶聊天群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三阳”辉映党旗红
笔墨童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