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汉中绿色崛起

2016-11-26 14:43本刊编辑部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中秦岭绿色

文/本刊编辑部

真美汉中绿色崛起

文/本刊编辑部

时至深秋,汉中层林尽染,碧水潺湲。从秦岭脚下重山叠翠的佛坪、洋县国家自然保护区,到汉江两岸错落有致的华阳、诸葛古镇,处处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依偎在秦岭臂弯的汉中,既享有着秦岭这道天然生态安全屏障的呵护与大自然资源盛宴的恩赐,也承载着保护秦岭、守望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和地理标识的使命担当。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汉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响亮的品牌。汉中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遵循省委、省政府“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宏观决策和务实推进,发展壮大“六大产业”,做优叫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持续实施生态环保计划,使环境保护、产业互补、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绿色崛起之路。“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过千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尤其今年以来,呈现出“七个增势强劲”的可喜变化。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造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追赶超越的“汉中速度”。同时,汉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国家二类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级天数位居全省三甲,“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花落汉中……

汉中市委书记魏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委书记娄勤俭指示汉中要建成全省最美的城市。这一定位,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现实路径。”在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汉中正以追赶超越的精神力量和只争朝夕的有力步伐,书写着自己的生动答卷。

生态是汉中的本色,绿色是汉中的底色。雄阔的秦岭、蜿蜒的汉江,是大自然给予汉中的最好馈赠。作为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汉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国家生态环境大格局,关系着陕西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而稳增长、促发展、保民生、追赶超越的现实需求,更考量着汉中的发展方式和内生动力。

汉中把保护好以秦岭、汉江为代表的青山绿水,让一江清水甘甜如洌送京津、供西安,看作自己崇高的政治责任,按照“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这一发展主线,站位全局,统筹谋划,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把汉中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真正实现生态绿色的全面小康。

汉中是中国生态系统最完整、最优良的区域之一,汉中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汉中最大的后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汉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汉中市强力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汉中市市长王建军在谈到保护生态与坚持发展的良性互动时说:“我们必须坚守良好生态,建设宜居美好家园,努力把生态环境的软实力变成助推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支撑。”

发展的速度,源于具有引领性的产业支撑。汉中围绕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循环四大循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钢铁和有色冶金、硅石、新能源等12条工业产业链,粮油、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禽、水产品加工等6条农业产业链,全力构筑汉江循环经济产业带,促进生态与经济相融共生。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汉中,通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高科技、天然气产业群,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绿色增长为标志的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汉中市委、市政府从发展理念到制度设计,打造生态宜居之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汉中市也先后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成为西部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汉中的工业具有比较优势,农业具有竞争优势,生态具备先天和后发优势。

未来十年,将是实现汉中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期,也就是汉中发展机遇最多、发展优势最强、发展条件最优、发展绩效最好的时期。

猜你喜欢
汉中秦岭绿色
绿色低碳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王宗山与“汉中密约”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谱写汉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新篇章
汉中仙毫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