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十三五”绘就发展新蓝图

2016-11-26 14:43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中市十三五服务业

汉中市“十三五”绘就发展新蓝图

汉中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四个基本原则、五大战略定位、六大发展目标”发展总体要求。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是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围绕“三市”目标,立足汉中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循环4大循环产业体系,全力打造10个陕西省最大的循环生态农产品基地,努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工程,重点打造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汉中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源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陕甘川渝重要物流中心。

到2020年

GDP 年均增长10%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

增长11%和12%

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5%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GDP 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0%以上,万元GDP能耗、能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化学需氧量静态消减、氨氮静态消减、二氧化硫静态消减、氮氧化物静态消减均达到省定控制目标。全市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打造循环农业体系。以农业倍增和扶贫攻坚工程为抓手,全力建设在陕西省有影响力的“十大农产品基地”,发展“汉八味”中药材、有机茶叶、优质水稻、双低油菜、果业、木本油料、食用菌和魔芋等种植业,支撑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示范园特色发展,到2020年,农业园区数量由现在的159个发展到200个。同时,大力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清洁化养殖业,加强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积极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循环产业链。促进农业向工业延伸,通过工业和农业的串联耦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农业产业循环体系,打造粮油精深加工、茶叶加工、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六大循环农业产业链。

打造新型循环工业体系。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深入实施《汉中市工业第三个翻番实施意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汉中制造”与“汉中创造”比翼齐飞。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为重点,以实施航空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有机食品、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创新工程为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升级换代。采取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节水、无废少废等技术,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链、食品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打造现代服务业循环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依托秦巴山水生态资源和两汉三国人文底蕴,提升旅游内涵,优化旅游布局,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环秦巴生态旅游圈产业链、特色旅游产业链,建设秦巴山片区生态人文旅游目的地和汉文化核心区。二是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打造陕甘川渝毗邻地区金融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产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三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特色商业品牌,加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依托独特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养老养生基地为目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休闲养老养生服务业;积极推进体育服务、健康服务和房地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四是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创新先导、集群发展、品牌培育三大战略,以自主创新和产业价值链联动升级为主线,实现从“创造性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内核的战略转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自主创新为核心,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以新材料和生物制药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与服务业融合;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促进传统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构建社会循环体系。通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和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来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体系;通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推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完善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实施社会循环战略。

继续实施一县一产业。汉台区,重点聚集发展商贸、餐饮、住宿、金融、物流配送、商务、咨询及旅游集散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城固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三合循环经济园区、五郎工业园区,将城固打造为汉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洋县,以发展大旅游为主线,促进商贸物流、健康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重点打造洋县现代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南郑县,重点做优旅游城市、做大旅游景区、做美旅游村镇、做细旅游要素、做特旅游商品,建成国内知名特色旅游休闲目的地。勉县,优化升级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发展循环工业,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西乡县,着力提升有机食品、生态文化旅游、中药材、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绿色产业。宁强县,重点发展种植、养殖、食品、医药、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服务等六大绿色产业。略阳县,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产业,大力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镇巴县,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休闲养生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为主的服务业。留坝县,按照旅游一业突破、多业并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业。佛坪县,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布局,着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以旅游业为战略支柱产业的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摘自《汉中市“十三五”规划》)

猜你喜欢
汉中市十三五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手指间的藤编 手心里的村民——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徐厚明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