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姚斯“期待视野”理论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成功

2016-11-26 14:32
唐山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系列小说期待视野罗琳

罗 曼

从姚斯“期待视野”理论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成功

罗曼

“期待视野”(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是姚斯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期待视野”一方面强调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定向期待,另一方面强调对读者既有审美经验的超越。本文试从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出发,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背景设置、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方面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契合与超越,分析这一系列小说成功背后的原因。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截止到2010年销量已超过4.5亿,并被翻译成77种语言。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哈利·波特系列始终未走出大众视野,它甚至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标记。“哈利·波特”狂热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从姚斯“期待视野”理论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接受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人物,“期待视野”是姚斯接受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姚斯在海德格尔“前结构”和伽达默尔“视野”影响下提出的。姚斯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之前并不是空白,既往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会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形成阅读期待。“期待视野主要有两大形态:一是在既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二是在既往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朱立元 216)。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背景设置、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既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又适度超越读者的心理期待。

一、契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读者在阅读活动之前,基于过去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会形成一定的阅读期待,而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大受欢迎,其一就在于作者罗琳创造的引人入胜的魔法世界符合观众对魔幻小说的审美期待。有着古老传说和密室的霍格沃茨城堡、充满各种魔法生物的禁林以及魔杖、隐形斗篷等各种魔法器具完全符合人们对于传统巫术世界的想象。魔法世界中的魔杖、飞天扫帚、分院帽等魔法器具以及精灵、巨人、马人等魔法生物继承了魔幻小说的文学传统。

在叙事模式方面,爱的母题在小说中占据很大篇幅。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把童话称为“爱的礼物”(舒伟57)。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爱的母题体现了小说的童话特质,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心理,使小说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小说一开始就是哈利的母亲莉莉为

保护年仅一岁的他被伏地魔杀死,因此在哈利的身上留下古老魔法的印记,使哈利成年之前伏地魔不能与哈利有直接的身体接触。除了母爱之外,朋友之爱也在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三人从第一部的不打不相识到密室和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友谊加深,到后四部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三人面临各种摩擦和矛盾。哈利、罗恩和赫敏铁三角的友情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加深,罗恩和赫敏的支持成为哈利面对伏地魔的围追堵截,搜索魂器旅程中的精神支柱。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的中心人物哈利可以看作是英雄原型,英雄原型常常“自日常生活的世界外出冒险,进入超自然奇迹的领域。他在那里遇到奇幻的力量,并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坎贝尔16)。哈利·波特小说英雄原型的叙事模式与《爱丽丝漫游仙境》、《魔戒》等的叙事模式类似,每一部小说的开始都可以看作是哈利乘坐霍格沃茨列车从麻瓜世界出发进入魔法世界,在霍格沃茨面临各样的危险,揭开谜团,并最终完成任务,回到麻瓜世界。这一原型人物的塑造,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诉求,契合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渴望脱离平凡世界的愿望。

二、对读者期待视野的适度超越

罗琳的魔法世界不是遗世独立被现代文明抛弃的社会,魔法世界和现代文明社会的联系与融合成为小说的一大创新。罗琳的魔法世界极具现代感,巫师们对魁地奇世界杯的狂热不亚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世界杯的追逐;魔法部只能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政府部门,同样存在权力斗争和贪污腐败问题;而各式各样的法律条文和巫师银行都超越了读者对于魔法世界的心理期待。

其次,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悬念设置和小说尾声的情节反转,突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使读者产生极大的阅读快感。例如,在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师》中,奇洛教授作为“双面人”突破了读者对于人物的认知和情节预期。哈利看到奇洛教授“惊愕得喘不过气来”(罗琳144),可怜巴巴、结结巴巴的奇洛教授取代凶神恶煞的斯内普成为真正觊觎魔法石的人,而双面人的背后竟是伏地魔。

在对哈利这一中心人物塑造上,作者罗琳也别具匠心。哈利受人尊敬的“救世主”身份以及过人的勇气、牺牲奉献的精神和与众不同的天赋符合读者阅读期待中对英雄原型的定位,同时哈利身上冲动、易怒的特质又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哈利回归平凡。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哈利面临诱惑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引发灾难和死亡。

三、结语

姚斯认为,读者既定的期待视野和文学作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审美距离,每一次对新作品的接受会否定先前的接受经验,新的经验会转变成新的接受意识,从而造成视野的变化。罗琳将传统的巫术世界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在传统作品中英雄原型和爱的母题故事架构下,塑造了一个平凡生活中的冲动男孩形象,对读者的期待视野形成挑战,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这正是哈利波特热背后的原因。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387

猜你喜欢
系列小说期待视野罗琳
姞文:南京的文化使者,以系列小说致敬家乡
人性深度与阴柔之美——读陶纯的革命历史题材系列小说
罗琳 从自杀阴影中走出的哈利·波特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