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窗边的小豆豆》与《淘气包马小跳》为例浅析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016-11-26 14:32张妤君
唐山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杨红樱马小跳淘气包

张妤君

以《窗边的小豆豆》与《淘气包马小跳》为例浅析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妤君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和成长需要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本文试通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与杨红樱童话的比较,浅析中日两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色及蕴含其中的教育思想,观照当下的儿童文化生态环境,对当下中国的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提出思考。

一、作家的主体性对作品的影响

(一)职业背景

黑彻柳子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等。杨红樱曾任小学语文老师。与儿童亲近或者带有慈善背景的职业使得她们能接触更多的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作品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

(二)女性性别特征

黑彻柳子和杨红樱都同为女性作家,女性的细腻和亲和力使得她们的作品比男性作家的作品显得感性和温柔。

二、典型形象——塑造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典型儿童形象小豆豆和马小跳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形象的普遍性决定文学作品传播和接受程度。伟大作品能超越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等界限而为人们接受,因为作品塑造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窗边的小豆豆》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传播得如此广泛,与它们塑造的典型形象是分不开的。

第一,特征性。特征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是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极其深刻和丰富。文中的小豆豆和马小跳是世界上儿童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上儿童的特征,他们善良,天真,单纯又勇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小豆豆的形象非常独特生动。作者的叙述视角是小豆豆,这就尽可能做到了儿童本位。通过一段简单的描述,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马小跳是非常活泼又幽默的男孩,他不是听话的乖乖生,他调皮捣蛋,在课堂上故意惹老师生气,作者用孩子的视角和语气生动描摹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子形象。其次,小豆豆和马小跳这两个儿童形象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这两个孩子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善良、天真、勇敢是孩子们的共同特征。这些孩子还是一个理想的孩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小豆豆和马小跳一样,遇到珍惜他们童心的人,作者将教育理想寄托了在她们笔下的人物身上。

第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性格显示的生命的魅力。这种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两位作者都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儿童的心理活动过程。小豆豆和马小跳丰富的精神世界往往令读者叹为观止。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于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柳彻子对小豆豆的形象挖掘很深,她要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儿童,也是一个孩子在战争背景下成长的心灵历程,作者建造了一个儿童的乌托邦——巴学园,最后又用一场大火将其毁了。这反映的是战争对社会的冲击,儿童在现实环境的影响下最终会长大的现实。而杨红樱塑造的马小跳有自己儿童的思维和认知,他对社会的看法足以引起很多成年人的思考。

三、本土化风格

第一,时代性。不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必然深受时代气息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会有明显的民族、地域、时代痕迹。黑彻柳子生于1932年,这年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东三省。1981年此书出版,这之间日本从侵略到战败,再到战后崛起,这些时代因素在书中都有反映。书中巴学园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去医院慰问伤兵,孩子们唱歌给伤兵们,一个伤兵涌出热泪,抚摸着豆豆的头一直说谢谢。这个场景真实反映了二战之后日本军人感伤、彷徨又不知所措的心态。书的最后,巴学园被大火烧掉,“巴学园的电车校园里落下了好多颗、好多颗B-29投下的炸弹。”“自由冈到处是熊熊的烈火。”反映了二战中日本受到反攻轰炸的情形。本书的风格总体是单纯明净的,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书中作者对于日本的教育、日本将来的去向等问题的思考。杨红樱笔下的淘气包马小跳在老师和长辈眼中是一个“坏学生”、“坏孩子”,他喜欢恶作剧,不喜欢死板的学习和无穷无尽的作业,他想出各种新奇的游戏点子等等,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教育现状,想象力和创造力被题海淹没,用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好坏。

第二,民族性。不同的作家作品反映不同的民族传统。《窗边的小豆豆》反映出强烈的日本民族风格,这种风格在日本儿童电影动画中曾明确感知,例如《天空之城》、《龙猫》等,这些作品采用非理性化的童趣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单纯直白的语言,给读者更深刻的启迪和感触。简单明朗风格背后有深层次的思考在里面,语言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日本有岛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狭隘、悲观、居安思危、压抑等等,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但同时作者也试图突破这些文化瓶颈,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讲述故事。杨红樱是典型的中国本土作家,“淘气包马小跳”带有十分浓厚的中国味道,故事结构完善,语言干净而富有节奏,运用了传统章回小说式的写作技法,将一个个小故事连接成整体用来完整地表达一个主题,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深刻反映当下儿童教育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

四、成人形象的处理

儿童文学中的成人形象不仅仅指作品中出现的成人,还包括作家本人。成人作家写作儿童文学作品必定带有作者的主体性。《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传性小书,书中的一些事情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她的观点都是本人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儿童文学作品中成人形象处理的成功与否对于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人形象就是小林宗作校长。“小林宗作在创办巴学园之前,为了了解国外教育方法,便出发到欧洲去了。”书中对小林校长的处理十分巧妙,作者并没有将他的教育思想用理论语言直白地表述出来,而是细致描写他的行为。校长问学生们中午带的什么午饭的时候:“大家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都带来了吗?”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提醒孩子们准备便当不能挑食。小豆豆为了找掉到厕所中的钱包,一个人拿着舀子舀粪池,小林校长并没有大惊小怪地责备豆豆,而是将豆豆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相信豆豆的行为判断。这些行为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理解了校长的教育理想。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的一大亮点就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成人形象,马小跳的爸爸马天笑是众多成人形象中的一个典型。在《贪玩爸爸》中,马小跳有很多作业做,没时间陪马天笑玩,于是马天笑帮儿子把作业写完,可是因为写错一个字被罚抄,由于马虎连小学生的水平都达不到,接二连三的闹笑话。他不同于书中其他人物,虽然是个大人却有着一颗童心,他贪玩、马虎大意,理解孩子的压力,随性率真,对现下的父母教育方式提出了思考,也提供一个榜样。

五、新颖深远的教育思想

对教育性的强调使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塑性大,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和它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窗边小豆豆》中小林宗作这样的教育观深刻影响了日本,使得日本的教育水平快速提升,科技人文都有长足的发展, 20年之间一跃变成了世界强国。

首先是自由活泼的教育形式。巴学园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学园设置在电车上,每天上课的座位不固定,由学生的喜好决定,每天课程顺序也由学生自己选择。上完课,老师会带领孩子们游历名胜古迹,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音乐课上,大家可以随着钢琴的旋律自由走动,孩子们对旋律就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好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丰富的形式中去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中,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孩子端端正正坐在教室中听课,课后还有做不完的习题,童年压力非常大。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巴学园的课程不仅仅包括一般概念上的写作、算数、音乐等,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实践直接获取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第三是人格的塑造。一个出色的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塑造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老师家长行为潜移默化的过程。小豆豆非常幸运能遇到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小林校长和一个伟大的母亲。小林校长每次遇到小豆豆都会弯腰倾听,尊重孩子们的独立人格,重视儿童的本性。豆豆的妈妈用心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她知道小豆豆被勒令退学时,并没有生气,而是默默地寻找新学校,鼓励孩子:“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的呢!”让孩子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进入新学校学习。小豆豆因为钻铁丝网而弄破了衣服对妈妈撒谎,她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了小豆豆珍惜这件衣服的心,宽容孩子。老师和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他们小心维护着小孩的天真与纯洁,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极力使欺诈、偏见、歧视、自卑远离,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正直、宽容、自信、光明和高尚。而我们的马小跳呢?活泼好动、充满幽默感的天性被周围的环境压抑,周围有的小朋友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成长,虽然年龄尚小,但心智早熟,一些不好的性格如攀比、嫉妒、争胜等也悄悄滋生。

最后是新颖的教育思维。书中的教育理念基本是从欧美吸收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欧美教育理念的推崇。这些理念与传统的东方教育理念差别很大,近乎是一种颠覆。作者在当时就提出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可是马小跳系列所揭示的中国儿童的生活现状是忽视儿童天性,儿童没有自由的空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紧密结合,甚至出现缺位。我们的教育者也许可以从《窗边的小豆豆》一文中得到启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11

猜你喜欢
杨红樱马小跳淘气包
浪花是个淘气包
河上有座龟背桥(下)
一个大喷嚏吓退了狼(下)
一个大喷嚏吓退了狼(上)
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马小跳
杨红樱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