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2016-11-26 14:32吴鹏苗
唐山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风受众微信

吴鹏苗

新媒体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吴鹏苗

国际互联网,是1960年美国国防部为了支持国防研究项目而建立的一个试验网。以因特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以其精准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对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意义上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主流传播形态——新媒体

传统媒体采取的是单向传播方式,而新媒体打破了这一传播方式,实现了双向传播。这一传播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受众的主动性,正是新媒体的这一优势,使得它受到了广大高等院校学生的青睐。比如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明星的生活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而通过微博一类的新媒体可以拉近受众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类渠道让更多人进入演艺圈,这就是新媒体的特色之处。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技术的影响并非发生在意见或概念层面,而是慢慢改变感觉的比例(感觉的平衡)和知觉的模式,而我们对这一切的发生毫无抗拒。”确实如此,高技术是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基础,新媒体运用高技术,使得它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学生可以选择更加符合自己个性的传播方式,受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具主体性意识。在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建立符合院校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机制。

二、新媒体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优秀的高等院校需要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于学风建设。人才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高等院校的作用在于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它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学风建设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减少新媒体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加强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1.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新媒体,具有超大信息容量、快速检索信息的特点,使学生不再局限于通过书本获取知识或者信息,同时学习也不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新媒体具有声音、图像、文字等一体的特色,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获取信息以及知识,让枯燥的学习成为有声有色的活动,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学习中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为高等院校学生搭建了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

通过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进行提问,使学生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创造者。例如考研论坛,怀揣

考研梦想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合适的复习资料,为获取考研信息提供一条快速的途径。可以看出新媒体加强了学生之间学习交流,有利于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风建设。

3.加大了对高等院校不良学术行为的监督力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良的学术行为在高等院校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学术论文抄袭现象。而新媒体可以对文献数据库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补充,对学生的学术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督促学生专心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通过研究实践获取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理念,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而建立诚信、勤勉的良好学风。

(二)新媒体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影响1.信息焦虑

理查·德索尔·沃曼曾近说过,“我们所获得的信息不能告诉我们想要或者需要知道的东西,就会产生信息焦虑。”信息焦虑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迷失学习的目的,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高等院校学生良好学习价值观的树立。

2.对高等院校传统学习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传统的学习模式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枯燥乏味,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学习快捷有趣,使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无法清楚划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非常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集中精神,考试作弊等等,不利于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

3.过度使用新媒体形成网络依赖的惰性

学生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如果对新媒体使用不恰当,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惰性。学生可以便捷的通过不同渠道使用新媒体,出现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也会造成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缺乏创新思维。

三、加强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适当运用新媒体

(一)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树立良好的新媒体意识

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新媒体已经渗透到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中,院校领导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将媒介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战略之中。所以我们应该掌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把新媒体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上升到战略规划的层次。

(二)运用新媒体——微信为高等院校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微信是为广大受众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高等院校的相关技术部门可以建立微信公众账号,为院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且建立微信交流平台,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疑难问题的交流,使得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同时,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微讲座课堂”,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加强网络传播管理,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

当今高等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校要通过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向学生传输他们关心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若出

现不良信息,学校相关技术部门应及时处理,防止更大范围的传播,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应对学生个人心理状态进行阶段性调查,防止学生因对网络依赖产生精神涣散。学校要通过新媒体加大对学术不良行为的监督力度,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实践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意识。

吴鹏苗(1992—) 女,山西临汾市人,学历:硕士,专业:行政管理。

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710064

猜你喜欢
学风受众微信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微信
微信
炊事员的几宗事
微信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