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体育生的训练现状分析

2016-11-27 23:36罗小红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艺体

罗小红(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艺考体育生的训练现状分析

罗小红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集训基地的学生进行深入地调查和访谈。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揭示走单招的体育特长生的现状,训练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现在专业体育院校培养的人才,身体素质普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探索一种适合于体育特长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培养方式,促进艺术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体 体育生 训练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体育高考热”,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加。许多教师、家长及学生随着大众的步伐也加入了考艺体的大军。发现艺体特长生的培养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的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素质在整体的下降,是有理可寻的。

根据现象,通过研究找到一条解决这一问题的道路,提出更为科学的建议,为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提供合理的对策。

1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艺考体育生的训练为研究对象,以某个训练基地集训的学生及教练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基地学生进行研究,和训练基地学生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交流,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现在体育特长生的基本现状。

2 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调查现状及分析

2.1学生的基本情况

2.1.1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性别结构的分布

调查的40个学生中18~19岁共有22人,16~17岁的11人,16岁以下及19岁以上的分别为4人和3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8人。

可以看出学生大多为高三的阶段,在这训练的这批学生大多是为了进入自己下一个深造的学校为目的。且学生男女比例失调,主要原因是:一,我国体育院校每年在招收学生中,男女比例有一定差别,二,女生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受生理的影响,三,很多女生无法承受体育训练过程的艰辛。

2.1.2学生的训练动机和城乡分布

参加训练的城市学生有37人,占比例的92%,以参加高考为目的的有23人,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只有5人。

看出基地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城市,城市孩子生活上比农村孩子优越,而身体素质上却比农村孩子差,训练管理更难。而参加集训以高考为目的,大多以单招和高水平测试等途径进入专业院校。

2.1.3学生的训练年限

参训学生中只有3人训练了一年以上,23人练了3~6个月,其中还有8人训练时间少于3个月。

从训练时间来看,58%以上的同学在来基地集训前是没有接触过这类运动的,训练时间较短,动作技能还不能形成,训练效果不明显。

2.2教练的基本情况

学生想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除了自身具备一定运动潜能外,关键要有专业的教练做科学指导,教练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前景。针对训练基地的5位教练基本情况做了以下分析。

2.2.1教练的学历结构及专项分布

5位教练4人是大学本科毕业,一人是中专出身。3人健美操专业,体操和技巧分别1人。教练学历证明接受国家教育程度,衡量知识水平的高低。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只有拥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及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成绩。

教练以健美操为主,占60%,该机构以健美操和舞蹈为主;教练分布不均匀,与体育特长生的专项比例不协调,教练临时被任,现学现教,导致学生学的不专业。

2.2.2专项技术等级及教龄

5位教练中有1名健将运动员,1名国家级运动员,3名一级运动员,60%的教练教龄在1~3年。 教练员的运动等级水平中等,具备较高的科学理论知识,教练员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专项实战经验匮乏,缺乏创新;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没有老教练那么从容,遇到特殊学生也没有采取较好的方法解决。

3 存在问题分析

3.1客观因素

教练只教学生练与考试或比赛有关的技术。一切都是循规蹈矩,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训练内容单一,方法欠佳、管理不规范。教练只重视学生的训练成绩,没有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3.2主观因素

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积极参与。 学习态度的变化和自身要求的降低,有3个时期的起伏。第一个时期,高涨。刚来时所有人满怀心情,积极参与训练。第二个时期,低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枯燥,积极性下降。第三个时期,急切。考试时间逼近,训练积极性有所提高。对艺体的片面认识使得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懒惰散漫的心理。

3.3过分地相信培训机构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都是很信任培训机构,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大多都十分相信这个帮助他们集训的组织,希望通过在这里的魔鬼训练,将自己完美地打造出来。

4 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基地的教练教学经验较少,专业不对口。训练内容单一,思想落后,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家长及学生没有提前规划好道路,教师也没有及时地做出正确引导。

(3)学校家长对艺体生的片面看法,艺体生没有得到学校及社会的重视。

(4)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大体育院校不断地扩大招生。使得来参与艺体考试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并没有经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体院专业院校培养的体育人才质量直线下降的原因不是一方面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

4.2建议

4.2.1提高训练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对艺体生的教育。训练内容交叉练习,避免单一枯燥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2.2明确发展方向

教师及家长早点正确地引导学生走自己需要走的道路。使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有足够好的基础。

4.2.3提升社会对体育生的了解

现代社会对艺体生认识不清楚,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我们应该端正整个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对艺体生的正确理解。

4.2.4个性化的管理

艺体生大多脾气暴躁,人文素质欠缺,个性自由随意,不拘小节,追求个性化的表现。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松放有度。

4.2.5严控招生标准

各大体育院校牢牢把关,选入真正的优秀体育人才,尊重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选拔。只有这样,学校到最后培养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方华.高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2-4.

[2]贾海军.薄弱高中艺体特长生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李运恒.如何在美术特长生管理中正确地使用惩罚[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172-173.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03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37

猜你喜欢
艺体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艺体生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艺体特色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场跨越9年的“共享教师”探索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SWOT 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
艺体类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①
——以四川省为例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