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2016-11-28 13:12宋婷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原生态苗族民族

宋婷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剑河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宋婷婷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剑河县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在2006年被列入贵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时在近几年来,剑河水鼓舞也频繁地走上表演的舞台,并且将它独特的文化表演形式向国内及国外更远的国家传播,被专家、学者称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体育学的角度对水鼓舞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研究,以促进水鼓舞在体育领域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苗族 水鼓舞 传承 民族体育 剑河

水鼓舞是大稿午社区所独有的节日文化活动,是苗族同胞的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是全国最为独特的一种在水中跳的舞蹈,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苗族原生态舞蹈的“活化石”,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目前,据大稿午籍民族学专家吴涤平研究员研究料料结合历史文献考证介绍,大稿午水鼓舞具有全国唯一性、文化多样性、活动连续性、群众参与性等特点,它反映了当地苗族社区农耕、原始宗教、服饰和历法等方面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当地人民开朗向上、幽默风趣的精神风貌,因此,对促进社区团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水鼓舞的文化活动流传是当前主要任务,剖析原因,找出一条有益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剑河县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剑河县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的起源以及水鼓舞在节日中的作用。

1.2.2访谈法

访问剑河民族中学陈光武、杨福等多位老师,了解到水鼓舞引进校园及推广情况,就传承方式、学生对水鼓舞的接受与喜爱程度等方面进行访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剑河苗族水鼓舞跳法及动作技术特点

“剑河苗族水鼓舞”是中国最为独特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是在水中跳的一种以水、鼓、舞相结合的传统舞蹈。舞蹈分为祭祀、起鼓、踩鼓、狂欢四部分[1]。水鼓舞表现的动作是一种狂野不羁、激情四射的景象,表演者通过全身的肢体配合,给观众展示了狂野的美感,并且配合着跳跃、扭转、追逐打闹等肢体动作,也向观众传达了对宗教的信仰以及热爱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聪慧的苗族人民逐渐对这些原始的动作进行反复模仿与改造,逐渐形成了今天水鼓舞的原始雏形[2]。

2.2水鼓舞在剑河县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提出了“积极倡导,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前进”的民族体育发展方针[4]。许多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地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并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很好地把民族传统体育往下传承和发展。水鼓舞也已被当地2所中小学引入课堂。在2007—2008学年上学期开始剑河民族中学就以水鼓舞为中心,引入学校,根据水鼓舞的表演形式进行教材化,由体育教师利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将水鼓舞传授给学生,并在学校开展这项活动,从而把水鼓舞推广为校本操,分别在每周二、四课间操进行。举行校运会时,水鼓舞还被列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项目之一,还有学校举行一些文艺活动表演时,水鼓舞随时都会出现在表演节目上,在剑河民族中学水鼓舞开展很好。到2010年剑河县城关第一小学也将水鼓舞引入了学校体育,将水鼓舞作为一门娱乐健身舞蹈引入了大课间。但还有县城其他学校都没有把水鼓舞带入校园,没有重视,这是当今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2.3水鼓舞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危机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外出打工青年日益增多,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尤其是剑河县城将整体搬迁到革东一带,大稿午村已被列入新县城规划,这将给水鼓舞节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对水鼓舞原生态保护已迫在眉睫[5]。

2.3.1传承出现断层现象

随着历史的转变,现今的苗族人民已将祖先传承下来的苗族文字已经失传 ,在没有文字记录的苗族人在水鼓舞的传承过程中,主要以口头传递为主。还有水鼓舞传承人的老龄化(现在剑河水鼓舞传承人吴定理今年70岁),很有可能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经走出寨子,走向城市,所以,对于本土文化已经越来越不重视,他们会把外面的文化带到寨子来,但是却不会把本土文化带到外面去。或者是在原生态的水鼓舞基础上添加一些现代舞蹈元素,使得原生态的水鼓舞失去了它原有的特色。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村寨有大部分的年轻人对水鼓舞的传承意识已经出现消失,反而喜欢现代的一些体育健身舞蹈方式,不再选择本寨古老舞蹈,他们认为现在的许多活动都比现有的水鼓舞更有意义,就不愿意再去踩水鼓舞了,还有外来的许多游客也没真正地去学,只是为了看热闹,这样在水鼓舞的传承上存在了很大隐患。

2.3.2表演场地遭到破坏

水鼓舞的开始起于水里,所以,当要开始水鼓舞的起鼓仪式时,表演者需要下到水中进行,然后起鼓仪式结束后,后续的表演是在宽阔而又平整的场地进行踩鼓表演,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存在了,那么水鼓舞将面临无法开展的状况,剑河县搬迁到革东一带,大稿午村已被列入县城规划范围之内,场地遭到了破坏,没有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水鼓舞,举行活动次数不断地减少,规模也不断地缩小,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水鼓舞的保护和传承。

2.3.3政府投入和学校引入的不足

虽然当地政府为大稿午村组织和投资金费开展每年一次的水鼓舞节,但在当地其他民族活动中看不到水鼓舞出现,这说明政府组织和投入资金不到位,时有时无,使水鼓舞无法带到其他民族活动中开展。在学校引入方面,虽然当地已有2所学校把水鼓舞引进校园,但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大部分学生都把水鼓舞还给了学校。还有在其他学校并没有看到水鼓舞走进学校课堂,从而水鼓舞的传承已经出现了危机。

3 剑河县苗族水鼓舞的传承对策

3.1保护文化传承人

传承人是承上启下的继承者,因此,对于培养接班人和发展水鼓舞是传承人的重要责任,政府部门应对传承人建立健全的生活补贴制度,将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工作和水鼓舞的整个活动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进行专款专用,这样有利于传承人在培养接班人、开展该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和非营利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沿传下去,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维护。

3.2保护现有的民族文化活动

应利用现代的一些科学技术和设备把水鼓舞的整个表演过程通过图像、视频完整的记录并对其动作进行说明讲解制成影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再通过电视、多媒体以及多种传出工具传播在当今社会中,使得水鼓舞更容易传承和推广。还有在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要以当地政府为主,组织、宣传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对水鼓舞文化的传承意识,让年轻人感受到现有民族活动所潜在的危机,自觉的承担传承、发展水鼓舞的重担。

3.3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推动水鼓舞的发展

水鼓舞有其自身的特点还有它独有的优势条件,这两者之间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靠的是游客量,游客来旅游看中的是原生态的产物得以陶冶身心,远离凡尘,所以,原生态的东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水鼓舞就是苗族人原生态的产物,游客量的提高不仅可以发展苗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而且也能促进苗族人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4把苗族的水鼓舞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应该传承和发展好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那么最有效地就是把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来,做好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对水鼓舞产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展水鼓舞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比赛来激励学生们踊跃的参与进来。

[1]腾讯旅游整合[EB/OL].(2010-12-13)http://www. lvmama.com/gvide/.

[2]屈植斌,于海浩.黔东南剑河苗族水鼓舞考察[J].黔南师范学院报,2012(5):130-134.

[3]郭颂,朱建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黄咏,许义坤.贵州民族体育六十年[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剑河大稿午村水鼓舞[EB/OL].(2007-06-12)http://www. qdnyj.gov.cn/jh/jhfq/mzhq/200706/76666.shtml.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梁彬,王天若.苗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8]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24-31.

[9]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72-75.

[10]胡小明,胡英清,刘靖南,等.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邱志钊,柳士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5(12):15-16.

[12]韩传来.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2010(6):11-12.

[13]王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27-29.

[14]张齐.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吸世纪的目光[N].贵州日报,2008-09-24(1).

[15]吴一文.追寻农耕文明的舞步[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49f447910100gnlu.html.

[16]李廷贵,张山,周光大.苗族历史与文化[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G80-32

A

2095-2813(2016)08(b)-013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38

2016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民族传统体育》网络课程“空间站”构建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6-A06);2015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B19)。

宋婷婷(1992—),女,贵州遵义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民族体育与田径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原生态苗族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