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文化考析

2016-11-30 10:1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易筋经

张 超

易筋经文化考析

张超

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318000

摘要:通过对易筋经的文化成因,历史环境以及现代发展等多种角度的研究分析,指出易筋经内壮言坚外壮言勇的特点其实反映台州文化康健、和谐、内省、刚强、超脱的文明精神。认为易筋经研究需要结合台州武术的发展,两者皆是台州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易筋经; 和合文化; 台州武术

1前言

相传1500年前,天竺僧人达摩为传真经,一苇渡江,只身东来。达摩祖师一路传经颂法,后居于少林寺。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留下两卷武功秘籍,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易筋经》文字古朴,拳理深奥。本来,易筋经和千年古刹少林寺一样,在绿水青山中隐藏了千年,并不为外人知晓,但是,在1982年的《少林寺》电影,让全世界知道了少林寺和中华武功。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易筋经是修习内功的至高法门,随着金庸武侠小说的风靡,易筋经也被社会大众广为知晓。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并非佛家功法,因而不能说是少林武功之源头。而电影《少林寺》的拍摄,则根本是全部取景于天台山国清寺,深山藏古刹,绿水掩少林,其实,指的是“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的台州国清寺,电影中少林武僧挑水的地方明明白白就是天台山的石梁飞瀑。现在,易筋经作为传统健身功法,已经由国家体育部门在社会推广,然而,易筋经所蕴含的拳道文明思想,却甚少发掘和解析。“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是李白游天台山的诗句,“台州海阔山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是杜甫游台州的诗句。佛宗道源之天台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台州学者认为天台和合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远播遐方,其内在原因就在于宗教的兴旺发达,不仅佛道共处、兼收并蓄,并且开宗立派,大家辈出。易筋经,或许也是因缘了台州独特的历史环境,易筋经的拳理文明其实也浸淫着台州历史人文的发展烙印。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探索地方武功的人文精神,基于科学发展的眼光,诠释并且弘扬地方拳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文明内涵,这应该是城市文明开发的它山之石。

2分析

易筋经,台州传统武术的拳理总纲 《易筋经》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在佛教的觉悟里,认为能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洗髓就是清其内;易筋就是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则不仅可延年益寿,并且能所向无敌。易筋经这种文明理念,其实和台州传统武功训练的方法要求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在台州传统的武术习练,以前学艺,都要先扎三年马步,期间师父对之不管不顾,是谓劳其心,锻其身,练其魄。武术习练中至始至终的拉筋拉韧带,也是为了改善经络,促使身体更加灵活,拳谚也有经长一寸,命多十年的说法。这种传统武术习练的要求也正是使其内坚,也就是所谓的内壮者言坚。而“拳若流星,掌似霹雳”,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学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武术把“君子当宏毅”的儒家理性思辩用平民化的浅白言语准确地表达,最后在伏虎降龙的行拳走势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正是传统武术所强调的刚勇,与易筋经所倡导的外壮者言勇可谓一脉相承。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勇而能坚为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才是金刚之体。

易筋经,锻造和谐身心的灵丹妙药 易筋经认为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二曰勿他想,曰待其充周。而在佛家的思想里,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是不纵耳目之欲也。守中者,专于积气;勿他想,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待其充周,乃是孟子之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易筋经这三种对整体身心的习练法门这是台州武术所孜孜求索的,武功的训练最终并非技胜于人,而是止戈化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台州武术从台州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发展至今,可谓枝繁叶茂,享誉全国。南太极拳是台州武功的集大成者,南太极拳是在台州南拳的基础上演练出来的,具有台州地方拳种重心较低,步伐稳健,动作工整,功架开展,刚劲有力,气沉丹田,发气催力,以力贯元,手法多变,利于短打的特点,也具有太极拳舒展大方,柔和敦厚,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阖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特点。可以说,南太极具有太极之质朴敦柔,也有台州地方南拳的刚勇。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太极思想深入人心。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太极拳理讲究天人合一,人身是小太极,自然是大太极,两者须对应和谐,人应道法自然。这正是内壮习练的完美体现。浩然之气充斥天地,金刚之身,邪不可干。

3结语

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天台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一千三百多年的禅宗文化沉淀,已经在世界生根发芽,每年日本韩国都回到台州朝宗礼佛。天台山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其道禅通融先命后性的文明宗旨,以及提倡三教合一务实求真的教理内涵不仅奠定了道教南宗的理论基础,也在台州民众中深入人心。而天台寒山其人,则是和合文化在历史人物中的生动体现,和合二圣,导致了一代天子的治国方略。佛宗道源之天台山,其核心文化正在于和合思想。易筋经是台州养身文化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台州地方文化精神的一种追求。和台州武术一样,易筋经的演绎流变也映射着台州历史发展的人文化成。台州的抗倭历史,江南长城的历史由来,和合文明的精神旨归,儒释道共处的天台山文化,对历史的研究最终是为了服务现代文明的发展,把对易筋经的研究纳入到地方文化研究的大框架中来,与台州武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深藏于青山绿水中的禅道文化就能熠熠生辉,犹如金庸武侠一样,因为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以致使传统武功走上了大雅之堂。武术通过对自身的鞭挞以表达对和谐的诉求。讲求内壮而言坚,外壮能言勇的易筋经也正是基于了这种思维取向,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人们在世俗江湖中打拼的久了,身体,心理备受压力,很多人会因此沉沦,甚而崩溃。易筋经所倡导的的康健、和谐、内省、刚强、超脱,正是现代人久违了的精神品德。海德格尔曾说过,林中有路,却多半突然消失在人迹杳无之处。或许,肇始于历史,融适于现在,指向于未来的台州武功之总纲 ——《 易筋经》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戴国斌. 武术的文化研究[D].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 2005.6.

[2]李志超, 朱成科. 课程研究的文化本土性失语与归位[J]. 教育科学论坛, 2009,(3).

[3]郝德永. 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邱丕相.试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推向世界[C].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论文集.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徐昌文.南太极拳[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

Research on Yijinjing Culture

Zhang Chao

Abstract:Through multi-angle researches on culture causes,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modern development of Yijinj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the features of Yijinjing—inner strong and outer brave——represents the culture spirits of Taizhou: healthy, harmonious, introspective, firm and detached. Both Yijingjing research and Wushu development in Taizhou should be combined together, which are both material carriers of Taizhou civilization and important parts of city culture.

Key words:harmonious culture; wushu in taizhou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浙江省台州市哲社规划课题:《“台州武功”的文化品牌建设研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sghb06)

作者简介:张超 (1971-), 浙江台州人,副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武术的教学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29-2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14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318000, Zhejiang, China.

猜你喜欢
易筋经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健身气功易筋经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健身气功易筋经临床研究进展
浅谈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对不同年龄段习练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节分点”教学模式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中的应用研究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青少年脊柱康复干预研究
圣典何来
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锻炼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影响研究
河南陈氏本《易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