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运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规划性研究

2016-11-30 10:18武伟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跆拳道规划

武伟东

跆拳道运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规划性研究

武伟东

1.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等方法,对跆拳道进入中小学生体育课程进行规划性研究,从跆拳道的特征、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作用、顺应学校体育的规划和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程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跆拳道进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的规划性研究,旨在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跆拳道;体育课程;规划

前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 是一项运用手足技术、重在足技进行搏击格斗的朝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品势( 套路) 、搏击( 竞技与格斗) 、功力检测三部分[1]。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用于抵御野兽、对抗入侵和祭祀活动中渐渐演变而来,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自1995年中国跆拳道成立以来,跆拳道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此运动的艺术魅力,符合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兴时尚运动。

中小学生练习跆拳道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同时还可以掌握其健身方法与手段,丰富校园生活、娱乐身心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快乐体育的目的,为学生能够终身掌握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跆拳道并没有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学生想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以课外兴趣班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支出。本研究通过对跆拳道项目作为体育课在中小学开设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跆拳道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可以发挥价值,为今后跆拳道更好地走进中小学提供参考依据。

1跆拳道课程符合学校体育课程的规划

1.1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目标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3]。

跆拳道课程是目前在中小学生间较为热门的一项体育运动,学生之间参与的热情都特别高,课程中的腿法练习、趣味性小游戏都能增加跆拳道运动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攻防练习的、跆拳道专业知识的培训等运动专业技能的培训。虽然说跆拳道训练确实很辛苦、很累,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更多的是:“礼义廉耻、百折不挠、克己忍耐”的优秀品质,不仅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颗懂道理的心。实战也是跆拳道教学的一大亮点,双方对手握手开始,握手结束。不管谁胜谁负,双方以切磋技艺为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这些跆拳道的课程形式完全符合现行的中小学生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是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所需要的优质体育课程项目。

1.2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课程并未跟其他学科一样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其独特的灵活性,但按不同年级进行了划分,各个学校也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的不同自行划分,确定上课内容与上课形式。按照各个水平的目标进行课程的学习。跆拳道学习也是这样,并没有盲目的统一设置学习要求、训练标准和考级难度等,各个教练可自行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划分该学生近阶段的需要训练的项目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跆拳道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要求。

1.3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规律

跆拳道教学主张完整示范与单一动作技术示范相结合,在动作学习过程中,同一动作,分几种辅助练习,最后再跟串糖葫芦一样,把他们串联起来,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这一要求完全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技术动作形成规律的特性;在安排课程运动负荷的时候,跆拳道教练一般会根据本课学生的身体体质适当安排训练负荷,在课程进行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出汗、面部表情、动作完成质量等适当增加或减少运动负荷,达到训练的目的,避免出现过度训练,出现运动损伤,在这完全符合体育教学规律中也有运动负荷变化和控制的规律;掌握体育学习集体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我们课程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配合相互帮助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1.4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原则

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原则是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运动安全以及安全教育原则[4]。

跆拳道教学过程的教学注意点完全符合这些教学原则,跆拳道学习通过适宜运动负荷、健康的运动形式、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科学的训练形式和优异的集体主义教育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验运动乐趣、学习专业跆拳道技能技术提升自我修养、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发展运动锻炼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目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分组教学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的的增长。

1.5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分为:教学形态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负荷的组织与管理、教学秩序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和运动乐趣的组织与管理共计5个方面[7]。

跆拳道课堂的组织管理类似与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带次进行合理分组,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练以组进行指导教学,根据各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领导能力;适时又会采取集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跆拳道教学主张约束与自主相结合,当教练发口令集合或者安排锻炼任务的时,学生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教练安排的任务,对学生有很强的的约束力;在运动乐趣方面:在跆拳道教练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朝目标努力和拼搏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即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最终还是可以体会到快乐体育,因此我认为跆拳道教学顺应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6跆拳道课程顺应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 2001 年6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5]。”这一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利及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意义在于不断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主要以田径和体操为主,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身心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说改革是学校体育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大事。

2跆拳道进入中小学体育学习内容的形式

2.1跆拳道的课外延伸

2.1.1跆拳道的画展、图片展和兴趣活动小组

跆拳道以其帅气、震撼的动作以及套路而被人们熟知。如果能够在学校的画廊张贴上些图片再配上简单的文字加以介绍说明,另外如若能够组织以“跆拳道运动形象”为主题的画画比赛,我相信定能吸引很多中小学生的兴趣,推动跆拳道更快的融入校园。

中小学生跆拳道兴趣活动小组可以借鉴足球社团的做法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者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上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6]。 在课内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传授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课外学生为主体,参与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练习时间、地点和内容,教师则负责技术指导,给予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激发学习跆拳道的兴趣,巩固教学成果. 使跆拳道兴趣小组走向良性循环之路.

2.1.2课间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的表演

学校可以大胆尝试将其安排在课间活动中,学校可以自编一套简单的动作组合形成一套跆拳道初级操,配上音乐,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每天利用课间时间做一两次,不但推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还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礼仪情操,扩展了跆拳道运动的育人空间,形成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是学校丰富学生课余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一项活动。其中精彩的艺术节目表演更是学生期待值最高的项目,如果跆拳道表演能够进入其中,不但能够以赛带练,提高学生训练热情,强化学生技术水平,丰富学生情感交流,更可以为跆拳道在学生间的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其效果不言而喻。

2.2学校体育课程

2.2.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专业体育老师技能水平

目前在我国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专业跆拳道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教材等,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跆拳道开展。要在学校内推行跆拳道运动,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师做支撑。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教育局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聘请专业跆拳道教练定期进行培训,通过跆拳道基本理论、技能技术的讲解学习,达到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使青年体育教师在跆拳道理论水平、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素养上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吸取退役的跆拳道运动员,在考核之后,进行聘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技能水平,从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更新发展。

2.2.2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学机制

体育教师要以不同水平段学生的特点为依据,编定跆拳道教学课程,确立不同的教学目的,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设定一套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的评价标准。

①确立教学目标和划分教学阶段内容

实施教学首先要做的是划分各教学阶段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熟知跆拳道的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和对各个部位身体素质的要求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下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应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跆拳道品势部分中小在学部分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的范围多半为太极一章至五章、四种基本腿法和一套跆拳舞.在制定好后总的范围后,就是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技术动作的特点划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②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及课时数

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执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总目的也是制定各项教学计划的依据。对跆拳道课程在学校内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课外体育活动。更需要在课堂上多学习,多覆盖。本研究建议将跆拳道教学应在每个水平年段确定为16课时,上、下学期各8课时。

③教学评价

跆拳道运动虽然有一套完整的晋级考评方法,但其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并不适应,只能借鉴部分来用,还是需要教师自行钻研,依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应评价方法,对教学进行检验,对学生起帮助和激励的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具备基本条件,是可行的。跆拳道运动提倡“以礼始,以礼终”的武士道精神,推崇“礼义廉耻,百折不屈”的意志品质,这正是我国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认为跆拳道运动适应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不但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追求,还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在跆拳道练习中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以培养优异的意志品质,养成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素质,另一方面跆拳道运动通过身体练习推动学生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提高,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达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第三方面学校开设跆拳道课程能够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为丰富教学内容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和臣, 陈佳琪 ,刁振东.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90-91.

[2]刘卫军,李 力,庞会岩,马晓利.格斗项目跆拳道缘何能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12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莫少华,谢智学,邓建华.快乐毽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宁夏银川某小学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9):87.[6]王晓娟.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的运行机制[J]. 科教纵横, 2007,(1):238-239.

Study on Bringing Taekwondo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Curriculum

Wu Weidong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 programmatic study on bring taekwondo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4 aspects: characteristics of Taekwondo, its rol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 following school PE blueprint, and approaches to get involv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curriculu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ffer assistants for taekwondo to ent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E curriculum.

Key words:Taekwondo; PE curriculum; Blueprint

作者简介:武伟东(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75-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33

Sport College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跆拳道规划
跆拳道奶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嘻哈跆拳道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