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展望

2016-11-30 05:21秦树香沈文杰刘敏君苏小丽黄绍华李育军
长江蔬菜 2016年18期
关键词:辣木木叶研究

秦树香,沈文杰,刘敏君,苏小丽,黄绍华,李育军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510640;2.广州本草四季农产品有限公司;3.深圳市河田姆生物农业创新有限公司;4.华南农业大学)

辣木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展望

秦树香2,沈文杰2,刘敏君3,4,苏小丽3,4,黄绍华3,4,李育军1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510640;2.广州本草四季农产品有限公司;3.深圳市河田姆生物农业创新有限公司;4.华南农业大学)

专家论坛

男,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开发带头人;中国驻多米尼克农业专家组首席农业专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际合作项目农业专家,菲律宾国际合作项目农业专家;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副主任,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成员;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农业科技园区专家组组长(汕尾市),企业科技特派员(省部产学研),农村科技特派员。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部省、市项目70多项,其中主持或参与主持30多项。荣获主要科技成果奖7项,科普奖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各1项等;取得国家、省审定品种12个,新品种权1项,粤食卫准字食品1个。发表主要学术论文80多篇,参编著作多部。

对辣木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营养与药用价值、加工与开发利用等展开论述,同时分析了我国在辣木科研和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辣木未来的研究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

辣木;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营养与药用价值

辣木是比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树种,起源于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辣木适应性比较强,抗逆性强,喜欢温暖的气候,耐干旱,在土壤酸碱度为4.5~9.0、年降雨量300~3 000 mm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经研究,辣木的营养价值较高,全株均可利用,含有丰富而且全面的营养物质,其中辣木叶中钙、钾、铁、蛋白质以及VC、VA等含量比一般的蔬菜高很多,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对辣木的种植越来越重视,在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都有种植。

1 辣木的生物学特性

辣木是多年生速生乔木,常绿或落叶,为辣木科辣木属的木本蔬菜及油料植物。辣木树龄可达20 a,树根膨大似块茎,且主根粗壮,须根少,根有辛辣味,内含生物碱和辣木素,具有杀菌的功效;树高3~12 m,树干直立,直径可达20~ 40 cm,树皮软木质,侧枝较多,一般长到1.5~ 2.0 m时开始萌生主枝,而且主枝的延伸没有延续性,使整个树冠看起来像一把伞;辣木叶一般为三回羽状复叶,最长可达60 cm,羽片4~6对,小叶有3~9片,一般呈现为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叶片长1~2 cm,宽0.5~1.2 cm,叶背为苍白色,无毛,羽叶基部有线形或棍棒状稍弯的腺体;圆锥花序,长10~30 cm,花黄白色,具有芳香气味,呈放射状排列,瓣宽约2.5 cm,每朵花有5枚萼片、5枚花瓣、5枚雄蕊与5枚退化的雌蕊;蒴果细长,具有3裂,三角圆筒形,早期为浅绿色,比较细软,然后颜色逐渐加深,变成深绿色,在果荚成熟后变为褐色,长15~60 cm,直径2~3 cm,果荚表面有纵形条纹,干燥时三开裂,每荚含种子15~35粒;种子近球形,褐色,直径7~15 mm,有3棱,每棱有膜质的翅,1株辣木树每年可结1.5万~2.5万粒种子。全年均可开花,辣木果荚既无需后熟期也没有休眠期,因此可以随采随播,在移栽当年就可以采摘其嫩叶、嫩茎食用,并且每年的采集期长达10个月[1~6]。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辣木品种大约有14种,较普遍种植、食用的品种有以下3种: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印度改良种辣木(M.oleifera PKM1)以及非洲辣木(M.stenopetala)[2]。

2 辣木的栽培要点

2.1 气候及环境要求

辣木起源于热带地区,比较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喜光照,较耐干旱,对土壤及降雨量要求不严格,可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有遮荫的情况下能忍受48℃的高温[7]。试验表明,辣木也能耐受轻微的霜冻和较长时间的干旱。如表1所示,不同气候区对辣木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表1 不同气候对辣木生长影响的比较

2.2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剔除有缺陷、虫蛀及未成熟的种子,然后用多菌灵或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浸种消毒。浸种30 min后用湿毛巾包裹,放置在25℃的恒温箱内催芽,24~48 h后即可播种[1]。

2.3 播种及育苗

最佳播种时期为3月初,采用育苗钵进行育苗可方便日后移栽定植。育苗基质的配制可采用草木灰、腐熟有机肥、田间土壤按1∶2∶7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喷施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基质消毒,然后装入育苗钵中,浇透水,等水下渗后即可播种。每个育苗钵放1粒种子,播种后再覆盖1~2 cm厚的育苗基质。此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状况来浇水,保持土壤呈微湿状态,当年生的种子一般4~7 d可出芽,隔年的种子一般会晚2~3 d出芽。出苗后,白天要确保有充足光照,夜晚温度不宜超过25℃,以防幼苗徒长。

2.4 定植

当幼苗高20 cm以上时,可定植到大田。定植前5~7 d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在南方多雨地区,可采取深沟高畦的方式种植,以防积水。种植密度视种植目的而定,若以采收嫩叶为主要目的,可采取密植的方式,株行距一般为1.0 m×1.5 m;若以采收种子为主要目的,则不宜过度密植,株行距可定为2 m×2 m。辣木生长迅速,需肥量较大,宜在定植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基肥,以确保成活后有足够的肥量供应。定植后1~2周,调查移栽苗的成活率,做到及时补苗。

2.5 定植后管理

①灌溉及施肥 辣木定植后1个月以内需要定期浇水,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此后依靠自然降水可基本满足其生长需求,只需在特别干旱的时候适当灌溉。在南方,雨季时注意排水,以防积水导致辣木根部缺氧。定植成活后,开始追肥,此后每个月定期施肥。施肥的原则一般是生长前期多施氮肥,开花结果期多施钾肥;以采收嫩叶为主的多施氮肥,以采收种子为主的多施钾肥;有机质含量低的贫瘠土地多施有机肥。

②整枝 辣木生长迅速,若不加修剪,种植1 a后株高可达4 m,容易被大风吹倒。在农业生产上,为方便采收嫩叶及提高生物产量,一般将植株高度控制在1.8 m以内。建议在植株主干横径达到2 cm的时候,从离地高60 cm处截干,并选择主干上位于不同方向的4~5个侧芽作为一级分枝,抹掉其余侧芽。当侧枝长到 0.5 m长时,再次给侧枝截干,留3~4条二级分枝。经过控制及修剪,可提高辣木的抗风、采光能力,萌发更多的新梢。

用于采收种子的辣木,建议主干横径达5 cm时,在离地高1.2~1.3 m处截干,选取不同朝向的5~6个侧枝作为一级分枝。在一级分枝上,仅对过于密集的枝条或徒长枝条进行修剪,并控制植株高度在2 m左右。

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及时剪去病虫枝、枯老枝、密集枝、徒长枝,利于辣木树体的通风及采光。

③病虫害防控 辣木的抗逆性较强,病虫害比较少,管理上可以比较粗放。在南方多雨地区栽培,积水过多会发生苗期根腐病,应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修建排水沟,及时排掉多余积水,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控制。

辣木也会受到美洲斑潜蝇、红蜘蛛、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小菜蛾等)等的为害。美洲斑潜蝇及红蜘蛛可用甲维盐或阿维菌素进行防控;鳞翅目害虫可用苏云金杆菌或氯氰菊酯进行防控。若虫害发生严重,可将辣木的嫩枝及叶片全部剔除,大概半个月后即可长出新叶。

3 辣木营养与药用价值的研究

3.1 辣木的营养成分

辣木全株均可利用,辣木叶、果荚含有丰富而且全面的营养物质(表2),辣木干叶中钙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牛奶的4倍和2倍,钾含量是香蕉的3倍,铁含量是菠菜的3倍,VC含量是柳橙的7倍,VA含量是胡萝卜的4倍[8~10]。

表2 100 g辣木干叶粉和鲜果荚含有的营养成分

辣木油是从辣木种子里提取的植物油脂。余建兴[11]对辣木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其油酸含量最高,达70.51%,山嵛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含量分别为8.61%、5.65%、4.99%、3.76%。

辣木还含有多种氨基酸,饶之坤等[12]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分析后发现,辣木中氨基酸总量约20.49%,含17种氨基酸,分别为天门冬氨酸(Asp)3.05%、苏氨酸(Thr)0.95%、丝氨酸(Ser)0.90%、谷氨酸(Glu)3.05%、甘氨酸(Gly)0.82%、丙氨酸(Ala)1.06%、胱氨酸(Cys)0.34%、缬氨酸(Val)1.06%、甲硫氨酸(Met)0.45%、异亮氨酸(Ile)1.04%、亮氨酸(Leu)1.47%、酪氨酸(Tyr)0.54%、苯丙氨酸(Phe)2.00%、赖氨酸(Lys)1.23%、组氨酸(His)0.36%、精氨酸(Arg)1.07%、脯氨酸(Pro)0.82%,其中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3.2 辣木的药理作用

辣木含有皂苷类[13]、多糖类[14]、黄酮类[15]、生物碱[16]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皂苷大多具有比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17];植物多糖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衰老、抗辐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肝脏等作用;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等[18];生物碱则具有抑菌、降压、抗肿瘤等作用。

①抗氧化 梁鹏等[19]测定了辣木茎叶中水溶性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发现在低浓度下,辣木茎叶中水溶性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均效果显著,并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水溶性多糖达到一定浓度后,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趋于平缓,故辣木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②降血糖 陈瑞娇等[20]通过辣木叶总黄酮的降血糖活性试验研究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有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的功能,能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但辣木叶总黄酮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刘冰等[21]研究了辣木籽对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辣木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并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伤,这表明辣木籽对大鼠糖尿病、脑病具有保护作用。

③降血脂和胆固醇 辣木油中含有高达70.51%的油酸,油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有研究表明,油酸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余建兴[11]利用老鼠高脂模型来观察辣木油的辅助降血脂作用,试验研究表明,辣木油有辅助降甘油三脂的功能。还有学者研究证实,辣木果荚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酸酯、低密度脂蛋白、超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作用,同时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量[22]。

④消炎抑菌 段琼芬等[23]研究辣木油对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观察到外用辣木油能促进家兔皮肤创面的愈合,并能明显降低创伤所致的皮肤炎性反应,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有资料记录,辣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肝菌)、宫部旋孢腔菌、单纯疱疹病毒、霍乱细菌高毒等有抑制作用[22]。

⑤其他 何敏等[24]研究表明,辣木叶具有润肠通便功能。辣木油具有抗紫外线损伤的功能[25]。辣木还具有保护肝损伤、抗肿瘤、解热、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避孕、增强免疫防御能力等药理作用[22,26]。

4 辣木加工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4.1 辣木油

辣木种子口感像花生,榨油后,类似于橄榄油,可作为烹调用油和生食色拉油[27]。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辣木油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和药用功能。辣木籽含有丰富的油脂以及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主要地位。评价植物油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油酸含量的高低,橄榄油和茶油中就含有丰富的油酸。辣木油性质稳定,不易腐败,诱导期比橄榄油长,精炼后的辣木油既是一种高级烹调用油,耐煎炸,也可作为一种无毒的食品级安全润滑油,或者开发成附加值更高的日用化妆品。

4.2 辣木茶

在辣木茶中,绿茶和熟茶较为常见。若将辣木茶配合辣木籽每日饮用,则具有解酒、排毒通便、降三高和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若将辣木茶以低温烘培方式制成茶包进行饮用,则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养生茶,因为它不但具备极为丰富的营养,还可增强体力,滋补养身,称得上是极佳的保健食品。市场上还有辣木绿茶、辣木花茶、辣木红茶等一系列健康产品。

4.3 辣木粉

辣木粉是以辣木叶为原料,其加工制作过程很简单,在室内将新鲜的辣木叶阴干,经过碾碎过筛网,用不透光的容器密封保存即可,但要注意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维生素发生分解变质[28]。随着加工条件的改善,目前市场上有一部分辣木粉是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制成的,更加有助于辣木的深加工。辣木叶片剂是以辣木叶为原料,选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最后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对辣木叶粉进行制粒、压片而成[29]。

4.4 辣木果荚罐头

辣木果荚略带芦笋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VA、VB含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均较高,应用价值最高。果荚加工和食用方法似青豌豆、绿豆等。辣木果荚罐头是由嫩果荚经护色、配料、杀菌及灌装制成,可以根据消费人群和市场的需要,开发多种口味,由于果荚罐头具有香甜、清脆的口感,因此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欢。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新鲜果荚和果荚罐头的需求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4.5 辣木发酵食品

目前,关于辣木发酵食品的开发研究相对缺乏,国内关于辣木发酵食品的研发也较少。贺银凤等[30]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辣木风味酸奶,发现在脱脂奶粉中添加辣木汁、白砂糖,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制成的发酵酸奶,可以促进动植物的营养互补,同时可提高辣木的附加值。此外,辣木酵素等发酵食品也有待研发。

4.6 其他

辣木籽作为纯天然绿色食品,营养物质含量非常丰富,食用辣木籽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力。辣木与其他加工食品的结合还可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健康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口嚼辣木籽食品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以新鲜的辣木叶、裸麦粉、脱脂奶粉以及高钙脱脂牛奶等低脂食材为材料的健康辣木养颜面包也已经上市,此外,辣木根片、辣木杆片、辣木面粉、辣木面条、辣木低糖营养月饼、辣木饼干、辣木汤圆等一系列产品也相继被开发出来,以辣木为主制成的辣木蛋白低糖饮料是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健康产品。辣木种子提油后的渣可以开发为净水絮凝剂,榨油后剩下的油枯中粗蛋白含量很高,还可用来做高蛋白动物饲料、生物有机肥料等[31]。

5 辣木研究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强有力的基础研究背景 辣木集多种功效于一身,营养价值高,作为食品、药用和饲料的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引种栽培及生物特性等领域,辣木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与代谢评价等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有待加强。此外,辣木在饲料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在饲用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技术支撑薄弱,这将是辣木未来应用研究的新方向[32]。

②缺乏高效系统的栽培模式 辣木喜温、耐旱、耐贫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3],能忍耐重黏土以及pH值为9的微碱土,同时既能耐轻霜,也能耐40℃以上的高温,但忌水浸,种植一般要求砂土或壤土[8]。

目前辣木的栽培技术仍有待提高。有研究表明,采用基质栽培能明显改善单一土壤栽培难以满足辣木根系生长发育的水分、空气、养分等条件的情况,从而有利于辣木的生长发育,提高其鲜叶产量[33]。筛选不同理化性质的基质和适当配比可使栽培基质容重与总空隙度趋于合理,形成更适合所栽培作物根系需要的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作物的生物产量得到提高[33,34]。因此,提高大棚栽培辣木的生物产量,在栽培基质应用技术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而进行辣木棚栽试验,探寻更为集约化的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是未来辣木栽培的目标之一。

③辣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在我国,引种栽培辣木的历史短,到目前为止,辣木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突破,但辣木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1910年,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对辣木进行引种栽培,到20世纪60年代,云南开始对辣木进行系统研究。虽然我国对辣木的研究力度逐步加大[32],但现在我国的辣木多为企业种植,缺乏专业、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套标准、完整、规范的栽培技术体系,产业化体系也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与国外成熟的辣木生产与研究体系相比,我国辣木产业优势不明显,特色也不突出[35]。如今中国市场有关的辣木产品不多,主要是直接以辣木叶制成的茶、用辣木叶与其他物质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的代用茶以及用辣木做成的面粉制品等[36]。总而言之,无论是辣木的种植还是辣木的开发利用,现阶段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辣木农业产业体系。

④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开展辣木种植的地区已逐步扩大到台湾、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但规模化种植的区域仅集中在云南、海南、广东三省,且成熟的辣木种植基地面积总体不大[36]。而因为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模式的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加上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益比辣木的高,所以影响了农民对辣木的种植积极性,导致大量辣木种植在贫瘠缺水的荒山上,影响了辣木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从而使辣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极为困难。

⑤辣木产业链不完善 当今情况下,由于辣木生产和加工过程相对独立,辣木加工公司所生产的原料少、成本高,因而导致整个辣木行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研究相对滞后,加之产业链还不完善,没有规模化经营,导致辣木市场参差不齐,价格也不统一,影响了辣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35]。目前辣木产业发展较快的是云南省,但即使在云南,真正研究成功且在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辣木加工产品也不多。现在辣木市场上以辣木叶和辣木籽为主,因此,要想真正发展辣木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就要对辣木进一步产品化和规模化,并且针对辣木产业的市场空白推出的一系列的深加工产品。

⑥缺乏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权威认证 辣木生长快,生物量大,是一种速生植物。辣木可用种子和木栓化枝条扦插繁殖,幼苗生长速度较快,修剪后萌发快,定植后的第2年就能结果。但这样的特性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辣木的规模化种植是否会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作为外来物种,大量频繁地引进辣木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目前并没有权威研究表明辣木种植完全不存在这类问题,因此对于这些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都需要进行完整系统地评估。另外,辣木被誉为“奇迹之树”,是一种集美味、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珍稀菜肴[3]。其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应用于人体的功效,作用机理以及为害也需要开展深入论证;辣木的果荚、花、根、油及辣木产品作为保健品、药品、饲料等应用也尚未得到国家相关认证,推广应用具有一定难度[32]。

5.2 相关建议

①政府制定规划,给予扶持,企业配合运作,农民参与 在深入考察国内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政府要尽早出台辣木产业化开发种植的发展规划,明确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和重点以及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措施,将辣木开发种植的有限资源优势种植在最适宜的区域,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辣木开发的发展模式[32,35]。同时由专家牵头组织科技骨干队伍进行技术支持服务,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充分调动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企业出资进行管理运营、产品包销和产品开发[37],真正做到辣木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辣木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加大精深加工力度,提升辣木高附加值 企业应该因地制宜地扩大种植面积,对局部布局不合理的种植基地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单产及品质为主要目标。对优势的辣木良种在广泛试种后,进行推广示范、规模化种植。同时,在规模种植的基础上必须加快辣木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其逐渐形成新兴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热区经济发展[37]。

③形成“科技+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开发格局 依托重点的农业和林业科研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改善应用基础研究条件,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有关部门比如农业局、林业局等要加大推广相关项目支持力度,促进辣木科研单位与辣木种植基地、辣木企业之间的结合,为农户种植、企业的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政府应引导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形成“科技+基地+农户+市场”的辣木产业经营开发格局。

④推进体系权威认证 规范相关市场监管和舆论宣传,推进辣木体系权威认证。结合辣木的营养价值和功能属性,加大对辣木根、茎、花、果实等加工产品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推进其作为新食品原料、药品、保健品体系标准认证工作,完善认证规程,做好与食品、卫生、环保等相关行业政策法规的衔接,实现相关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市场方面,制定辣木相关产品行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对目前质量参差不齐的辣木产品强化市场监管,确保辣木产业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有关部门还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通过正面宣传提升辣木的社会认知度,防止媒体恶意炒作和过度宣传,为辣木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32]。

5.3 展望

如今,我国对医疗保健市场需求渐增,而辣木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以及辣木适应性广、栽培条件要求不高的生物学特性,使我国发展辣木规模种植以及辣木产品加工利用和开发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商业应用前景[8]。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辣木产品比较少,人们认知度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如辣木活性凝结成分能除去细菌,经过辣木渣处理后的饮用水没有副作用,是最有希望的天然凝聚剂。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污染严重,人类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糟糕,人们对环境的危机意识逐步提高,开发辣木饮水或废水处理剂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有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

此外,以混农林的模式发展辣木,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光合作用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生产力,还可起到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或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是山区农业的重要栽培模式[8]。因此,开发辣木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白宝清.辣木栽培技术与利用[J].吉林农业,2014(14):57-58.

[2]林若冰,林仰河.辣木的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4):59-60.

[3]盘李军,刘小金.辣木的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3):71-77.

[4]李阳溪,张泽煌,冯贞国.辣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6(1):16-17.

[5]张燕平,段琼芬,苏建荣.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42-48.

[6]罗云霞,陆斌,石卓功.辣木的特性与价值及其在云南引种发展的景况[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137-140.

[7]刘永红,李会珍.辣木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4(2):.

[8]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2002(3):20-24.

[9]刘昌芬,伍英,龙继明.不同品种和产地辣木叶片营养成分含量[J].热带农业科技,2003(4):1-2.

[10]董小英,唐胜球.辣木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学功能研究[J].广东饲料,2008(9):39-41.

[11]余建兴.辣木油提取技术及对大鼠辅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学院,2009.

[12]饶之坤,封良燕,李聪,等.辣木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现代仪器,2007,13(2):18-20.

[13]董雪丽,周才琼.正交试验法优选辣木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06-193.

[14]任安祥,贺银凤,靳桂敏,等.辣木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5):191-194.

[15]陈瑞娇,彭珊珊,王玉珍.辣木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4):29-31.

[16]张婧.辣木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17]徐先祥,夏伦祝,高家荣.中药皂苷类物质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2):126-128.

[18]陈春刚,韩芬霞.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13):2 949-2 951.

[19]梁鹏,甄润英.辣木茎叶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4):25-29.

[20]陈瑞娇,朱必凤,王玉珍,等.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4):42-45.

[21]刘冰,王永明,徐蓉,等.辣木籽对大鼠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179-180.

[22]李国华,刘昌芬.辣木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前景[C].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71-276.

[23]段琼芬,李钦,林青,等.辣木油对家兔皮肤创伤的保护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1):159-162.

[24]贺敏,贺银凤.辣木通便作用研究初探[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 420-1 423.

[25]段琼芬,马李一,余建兴,等.辣木油抗紫外线性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8(9):118-121.

[26]孔令钰,贺艳培,陶遵威,等.辣木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5(2):57-59.

[27]陈德华,张孝祺,张慧娜.一种新型功能食用油——辣木籽油[J].广东农业科学,2008(5):17-18.

[28]Anwar F,Bhangerm I.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ringa oleiferaseed oil grown in temperate regions of Pakista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51(22):6 558-6 563.

[29]阚欢.辣木叶片剂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8(6):214-215.

[30]贺银凤,任安祥,廖婉琴.辣木酸奶的研制[J].保鲜与加工,2010,10(5):40-43.

[31]苏科巧,陶亮,黄艾祥.辣木食品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上),2015(1):72-74.

[32]矫健,陈伟忠,穆钰,等.国内外辣木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世界农业,2015(5):126-128.

[33]郭世荣.无土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4]柴晓芹.无土栽培及其发展趋势[J].甘肃农业科技,1999(1):42-51.

[35]孟相喊.德宏州辣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1):49,102.

[36]张俐,张成,佘丽娜.辣木产业发展综述[J].云南林业,2014(5):64-65.

[37]阎树屏,战铁铮,陈建康.辣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Research,Exploitation,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Moringa oleifera

QIN Shuxiang2,SHEN Wenjie2,LIU Minjun3,4,SU Xiaoli3,4,HUANG Shaohua3,4,LI Yujun1
(1.Crops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Guangzhou 510640; 2.Guangzhou Herbs and Four Seas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TD;3.Shenzhen Field and River Mother Biological&Agricultural Innovation Co.,LTD;4.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cultivation points,nutr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processing,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Moringa oleifera,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M.oleifera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rket,in addition,put forward advices and prospects on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market application ofM. oleifera.

Moringa oleifer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Nutr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Q949.748.5

A

1001-3547(2016)18-0032-07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8.014

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010B090301015);广东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领域专项(2014A070713025)

秦树香(1992-),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组织与管理,电话:18825180215

李育军(1963-),通信作者,男,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品质与加工研究,电话:13302201121,E-mail:1790643179@qq.com

2016-06-15

猜你喜欢
辣木木叶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盏中,木叶似小舟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众耘牌辣木健康食品 人人喜爱成新宠
辣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