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传承有渊源 书画辉映成华章

2016-11-30 10:18王飏
中国书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画派金陵画院

◇王飏

山水传承有渊源 书画辉映成华章

◇王飏

一、江苏省国画院的山水画创作

在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前辈山水画家的开拓进取下,江苏省国画院建院之初就以山水画闻名于大江南北。山水画创作在江苏省国画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新金陵画派”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山水画家们秉承前辈传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开创了山水画创作的新面貌和新格局。山水画创作研究所现有专职画家12位,他们是:薛亮、蔡松昌、汤知辛、赵晓钟、祁恩进、杨耀宁、王飞飞、崔健(笔名崔见)、方向军、刘明波、董金良、张喆(以年龄为排序)。 杨耀宁任所长,王飞飞任副所长,另有两位山水画家:刘云和黄戈,他们虽在行政岗位工作,但多年来勤勉努力,不辍笔耕,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亦有所追求。

管峻 写生松树之二 240cm×12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崔见 山路 240cm×123cm 纸本墨笔 2007年

为了弘扬“新金陵画派”的传统,传承有序,培养人才,画院沿袭了古代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先后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成立两期学员班。王飞飞和汤知辛便是第二期学员班成员,他们跟随老师,远赴甘肃、川藏等地考察、写生、体验生活,经常聆听名师教诲,耳濡目染,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素养和笔墨根基。他们毕业后留在画院工作,成为山水画创作研究所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画风与新金陵画派一脉相承,又有所拓展。王飞飞的山水作品兼工带写,先以淡墨晕染素纸,使其自然成像,尔后再施于笔墨,敷之色彩,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画面层峦叠嶂,放任恣意,具有内在的张力和动势。汤知辛远师“金陵画派”,近学“新金陵画派”诸家,以积墨之法并加以破墨和泼墨,层层点缀,遍遍敷染,笔墨严谨有序,繁而不乱。他善画山林溪泉、茶园陇乡,意境苍茫幽远,平静自然。他们在吸收“新金陵画派”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实山水为参照,在点虱皴擦中展现万物自然的包容性和蓬勃生机。

蔡松昌 秀巴古堡 76cm×72cm 纸本设色 2012年

祁恩进 福地 184cm×148cm 纸本墨笔 2015年

由于画院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和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培养了几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山水画家,蔡松昌原为画院行政人员,因工作关系与画院名家多有接触,又因自身钟情山水,故耳濡目染,逐渐走向专业创作之路,他潜心研习前辈艺术风貌,并受到名家亲点,作品本本分分,章法稳健,色彩淡雅,如实呈现山川对于他的滋养和感受。刘云为画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繁忙的行政事务没有磨灭他对艺术的热情,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挥毫创作,他的作品深受新金陵画派风格影响,尤其从傅抱石作品中学习其潇洒恣意,沉潜清逸的艺术风貌,他继承了傅氏层层渲染的用色方法的同时,又将许多鲜艳亮丽的颜色融入画面,加大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开创了大开大阖,壮阔清远的艺术面貌。

中国画相对西洋绘画而言,并不特别强调物象的形似,而是专注于以心灵去感受、领悟自然世界,这为国画爱好者自学成才提供不二法门。江苏省国画院也有这样几位山水画家,他们因自幼爱好中国画而心摹手追,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画笔,开拓出一条蹊径。

杨耀宁早年致力于西画创作,中年后醉心于中国传统水墨 ,他在深入研习西方绘画的色彩和构图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创造出墨、彩交融的具有现代意味的新山水画。他把传统皴法用现代的肌理表现出来,强化画面的光感与色彩,以线、墨为骨,以色、光为面,营造出具有东方情怀和中国气魄的梦里山川新图式。赵晓钟青年时代曾向社会民间画家学习,后悉心研习新金陵画派前辈们的山水画精华,他善于紧扣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地貌元素,在画面上营造出情、景、趣交融互生的山水新貌。笔墨技法上强调绘画的书写性,以书法的章法入画,追求宁静致远的美学境界。祁恩进从明清诸家吸取精华,又取法新金陵画派精髓,早年专攻青绿山水,近年来重拾写意传统,他对于传统绘画有一种情结,认为中国画不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更是思想性和观念的表达。他擅画雄山阔水,画面呈现雄浑博大的笔墨意趣。这几位画家受兴趣指引,得名家指点,凭借自己的天赋和不辍的勤学,虽未得固定师辈传承,却因兼容并包,无成法之约束,自由舒放,使得作品面貌独具匠心,自成一格。

画院更多的是具有美术学院背景的画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画院从各地调入受过院校专业教育,在创作方面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画家,经过数年的历练,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画院和江苏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中坚创作力量。近年画院更是通过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人才。

薛亮的山水画被誉为“心象山水”。他善于营造静穆幽邃、清逸纯净的意境,画面具有亦真亦幻的梦境之气,笔墨精致,色彩亮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描绘了理想化和情感化的心象山水,看似不合实景,却表达出现代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态,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感。崔健的作品多表现荒疏野趣,通过密集的笔线,将自然万物交织为充满动感的结构,笔走龙蛇,游丝万缕,他以超现实手法探求真实的心理表达,用传统的语言符号直指现代人的生存感受,表现出意绪逍遥的心性山水。方向军早年生活在北方,作品水墨酣畅,呈现西风古道的苍凉之感,移居到苏州后,接受江南的灵气熏陶,追寻吴门派的传统,笔墨更增润泽灵动,运笔忽而游走迅疾,忽而凝滞枯涩,有破有立,变化多端,远观成气候,近看有细节,大作品气势磅礴,小写生灵活精致,呈现出质朴灵动的艺术气息。刘明波的绘画用墨简淡清澈,利用浓淡、干湿的变化生趣,画面具有淡、轻、简、虚的特色,布局空灵而又轻盈,造型简洁概括,滋发出恣意率真、潇洒疏朗的艺术风神。董金良师宋元传统,借鉴花鸟画中的折枝画法和西方的构成形式,从某个细微的“点”切入主题,以小见大,乍看寒凉萧索,近看又有温度,取消多余雕琢,呈现一种萧散简远的艺术面貌。黄戈从中国画专业本硕毕业, 又攻读中国画论博士,并继续博士后研究,是理论与实践贯通交互的学者型画家,他的山水画稳健朴实,取资古法,用色纯净淡雅,展现神闲气定之势,使人置于山水之景而又放情丹青之外。张喆对于黑白意象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画就是在这样的黑和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之中,来表现出人与宇宙的关系。他在坚守和吸取传统的基础上,还坚持不懈关注当代西方艺术,并把现代绘画中的设计理念和抽象风格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画院山水画家们有的放矢地学习继承新金陵画派优良传统,并结合自身的笔墨语言,在创作中强调自我,这是新一代画家的艺术自觉和传承方式,因而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貌。

二、江苏省国画院书法发展脉络和现状

在江苏省国画院历史上出现过灿若星辰的书法大家。建院之初,林散之、费新我以画家身份入院,他们后来在书法上的建树更为世人瞩目。林散之被誉为现代草圣,费新我的左笔书独树一帜,武中奇于文革后进入画院,三老的陆续加入使得江苏省国画院的书法创作攀上高峰。1997年,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同意画院内设 “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所”,它和“山水画创作研究所”、“人物画创作研究所”、“花鸟画创作研究所”、“理论研究所”并列。2003年,挂牌成立江苏省书法研究院,不仅在本院提倡扩大书法研究,还对外招聘特聘书法家,形成兼容并包、不断探索的书法研究大格局。2011年,在上级部门关心和支持下 ,画院又有新举,成立了江苏省书法院,并且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书法家加入。江苏省书法院虽然隶属于江苏省国画院,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是集创作、研究、交流于一体的书法艺术高端平台。倾力打造和培养尖端书法人才和创作群体,成为推动江苏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江苏省书法院有专职书法家8人。他们是:管峻、李啸、卢立彬、白鹤、陆衡、张六弢、宇文家林、李双阳。管峻现任中国书法院院长和江苏省书法院名誉院长,李啸现任江苏省书法院院长,卢立彬和白鹤任副院长。

刘云 羊湖牧歌 144cm×7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管峻以小楷和汉隶见长,小楷端正秀丽,在笔墨线条的起合流转间透露出江南文人的灵气和修养。其隶书和篆书,有巧拙高古之趣。大草得古人经典正脉。他以传统书法为基,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自成体系。

李啸以小楷、行草书见长。他的小楷能吸收北朝墓志中简约的笔法和笔势,兼取锺繇、“二王”风姿,呈现飘洒优游的意味。行、草书以帖学为宗,参以北碑。他的书法取法古典又纳古法于新意之中,追求虚旷为怀的潇潇风神,和涤尽凡尘的出世之感。

卢立彬以行草见长。其草书源自“二王”,兼及宋、明诸家行草,并研习北碑铭文。他的草书线条厚实而不板滞,流畅而不轻飘,结构平正朴实,疏朗得体。他对传统的追随始终如一,不论是惬意小品,还是宏篇巨著,都呈现一种朴实淳厚的气息。

杨耀宁 千山沸腾千山歌 243cm×12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方向军 千门万户雪花浮 190cm×97cm 纸本墨笔 2015年

白鹤诸体皆能,隶书尤精,他的作品既有法帖的灵动飞扬,又有碑版的恢宏厚重。观其作品,线质生动,笔法讲究,情感丰沛,均达到了较统一的艺术境界。

陆衡得林散之、萧娴等先生亲熏,线条既有汉魏的厚重和金石味,又有飘逸灵动感,近年又融入甲骨篆意,使书风更添古朴之气。他还致力于文字研究,有多篇专著问世。

王飞飞 天清远峰出 水落寒山色 179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赵晓钟 月色墨脱 135cm×200cm 纸本墨笔 2014年

董金良 净行 199cm×197cm 纸本墨笔 2014年

宇文家林以行草见长,以米芾为宗,旁及“二王”及明清诸家,书法洒脱飘逸而不失法度,近年用大量时间对书法史和前人书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为帖学的新生代代表书家之一。

张六弢和李双阳皆擅大草,张六弢取法汉魏碑书及明清浪漫主义书风,他把书法视为宣泄内心情感的形式和纯化个人心灵的手段,注重运笔的节奏感,看似随意立笔,任其生发,实则外松内紧,张弛有度,虚实相生。李双阳宗魏晋钟王诸家,兼取元明以来倪云林、王宠、八大的神趣为一体,体势开张,点画细腻。在俯仰、粗细、急缓、交错中,强化了草书的圆劲之美。

江苏省国画院60年来,山水传承有渊源,书画辉映成华章。书画家们师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求创新,又不在乖张桀骜中迷失,无论是坚守还是突破,画院画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积极追求,勇于探索,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推进了中国书画的繁荣和创新。各种艺术形式在江苏省国画院又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为融合,互相探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画院书画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纷繁面貌,凸显出“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的艺术理想和永恒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

卢立彬 草书苏轼词二首 67cm×306cm 纸本 2016年

刘明波 梨花带雨之五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张喆 陡绝垂苍壁 138cm×70cm 纸本墨笔 2016年

黄戈 碧空澄净无凡尘 182cm×97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汤知辛 太湖春暖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张六弢 草书辛弃疾青玉案279cm×79cm 纸本 2015年

李啸 行书竹荫花气七言联236cm×30cm×2 纸本 2015年

宇文家林 行书茅店板桥十一言联247cm×33cm×2 纸本 2016年

白鹤 隶书嵇康诗180cm×96cm 纸本 2016年

陆衡 行书自作词江城子·和半村前辈180cm×97cm 纸本 2016年

李双阳 草书伍乔游西禅187cm×100cm 纸本 2016年

责任编辑:宋建华

猜你喜欢
画派金陵画院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张祜 题金陵渡》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