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016-12-02 02:24罗牧青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日较差能力教师

罗牧青

(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罗牧青

(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高中地理复习课不少教师采用的模式是按地理要素一一罗列、堆砌在一起抛给学生。这种对知识、过程作过多机械性预先限定的做法,正影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制约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怎样复习才是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就地理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抓手,从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加工和重组知识能力、克服惯性思维及活用地理原理四个方面阐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实践;反思

在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呢?袁书琪教授曾指出:“逻辑思维能力是能力的内核,是地理知识从获取到存储再到提取和应用的根本保证。”[1]那么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就应该是指在我们已有地理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调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正确、科学的逻辑思维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地理教学中,如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问题为抓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谈谈做法。

一、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面对的是有一定地理知识积累的学生,但大多数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是很碎片化的,而且没有系统性。表现在答题时思维很混乱,往往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复习气候,可以由某个“点”的气候类型延伸到这个点所在“纬线”上的气候类型,再到全球“面”上的气候。在构建这样一个知识网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例如复习温带海洋性气候时,可以由学生先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分布,然后以问题为抓手,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纬度40°~60°之间除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外,还有什么其他气候类型?为什么相同的纬度位置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同样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南北半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否都相同等问题,通过比较引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这样点、线、面结合的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还进一步教会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比较、分析和综合。让学生在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且学且悟。

二、进行知识的加工和重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会学生将已经储备在大脑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迅速形成能解决问题的“有用”的知识,即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研究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加工、重组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生搬硬套,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进行引导。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笔者以问题为抓手,选择以下这样两个问题进行

分析和讲解。

问题1:根据图1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图1

影响降水差异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气压带或风带)、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条件(山坡方向、地势高低、下垫面的性质等)、天气系统和人类活动等。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以上知识,可以试着让学生们分别展示他们思考后的答案,然后根据他们答案中的不足进行引导,教会并落实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将这些知识进行必要的加工和重组,最后概括出结论:AB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但一个处于大陆的东部、一个位于西部,从而受大气环流形式不同,A受季风环流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所以降水有较大差异;同时沿岸地形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和寒暖流也对降水有较大影响。

问题2:据图2回答,东南丘陵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图2

教师在分析这道题时,同样要求学生先回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然后进行抽象概括:东南丘陵春雨占百分比很大除了跟春季受锋面雨带控制且时间长(天气系统因素)有关外,还与多山地丘陵,多地形雨(地形因素)及夏季受副高控制的时间长(大气环流因素),晴天多、降水少有关。

通过类似这样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的知识,后进行抽象和概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暴露思维过程,以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试题,多析题和研题,设计出好题非常重要。

三、克服惯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做题或考试中,往往凭着惯性思维或凭已有的知识,撇开图文信息进行作答,结果是答非所问或答不全而失分。

问题3:读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图3),和E、F、G三个观测点测得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图4)、E点以上河段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图5),简要说明G曲线较平稳的原因。

图3

图4

图5

学生往往会认为,莱茵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湿润,降水的季节变化小,因此河流的径流变化小跟气候有关,忽略了对图文信息的观察和有效提取。实际上G曲线较平稳除了跟气候有关外,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还跟E、F、G三个河段及支流的汛期的时间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三个河段汛期在时间上是不一致、交错的,导致了G河段的流量变化较小,水流较平稳。

问题4:(2009年安徽文综卷)根据图6及相关信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图中三角洲位置的变化过程。

图6

大多数学生在解这道题时也往往根据思维惯性认为,三角洲面积在萎缩,肯定是因为气候变化,降水变少,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位降低的结果使得三角洲的位置向湖心方向移动。而忽略了观察图例中新三角洲的位置已经后退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最终无法答出三角洲位置的变化是先前移后后退这样的结论。

以上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在答题中暴露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科学合理的判断,注重图文信息的解读,最终形成有效的推理过程和进行正确解答。

四、活用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理清地理原理并活用地理原理,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思维。综合思维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形成地理综合(整体与差异、空间联系与发展)分析能力。[2]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避免在应用地理原理时僵化、教条化。如在讲解气温日较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农业生产是增大日较差还是要减小日较差好呢?通过分析讨论发现,农业生产有时要增大日较差,有时要减小日较差。例如地中海气候区葡萄种植园中地表铺鹅卵石,是因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夏季的昼夜温差较大,鹅卵石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铺鹅卵石可以增大气温的日较差,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和增大葡萄的产量和提高品质。而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由于本身气温日较差太大,反而要减小日较差,避免夜间温度太低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如我国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日较差很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尽量减小昼夜温差。以上说明通过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活用地理原理,养成从多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该使“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以致知,而且更富有成效地使他们学以致用,学以致趣,学而致思,学以致成”。[3]以问题为抓手,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好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地理思维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1]袁书琪,李冰洁.逻辑思维能力与地理知识的对应关系[J].地理教学,2011(16).

[2]吴岱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3]李志厚.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G420

A

1673-9884(2016)09-0067-03

2016-05-06

罗牧青(1970-),女,福建沙县人,泉州第六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日较差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1961—2018年黄冈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961—2018 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石河子垦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寿光市近56年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