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地图在初中地理板书设计中的应用

2016-12-02 02:24陈莹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板书可视化

陈莹莹

(厦门市杏南中学,福建厦门361022)

思维地图在初中地理板书设计中的应用

陈莹莹

(厦门市杏南中学,福建厦门361022)

思维地图是当今学科教学中的可视化工具之一。通过分析思维地图的概念、地理概念的可视化和地理思维的可视化,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基于思维地图模式下的板书设计,力求探索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板书设计模式。

思维地图;初中地理;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教材、课标解读的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的体现,更是师生思想交流、方法引领的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地理课堂”这一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重课件轻板书的现象屡见不鲜,多数板书零乱,设计简单,层次不清[1],以纲目式为主,缺乏地理逻辑思维的体现,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成为了课堂“鸡肋”。因此,如何设计具有传递地理思维、地理学习方法的板书值得探讨。

一、思维地图的概念

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特色的学科,既具区域性,又具综合性。自然地理要素纷繁复杂,概念抽象难懂;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逻辑关系较复杂。对于初中生认知特点——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信息提取、整合、架构较弱,令初中生面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束手无策。思维地图的8种模式为地理概念及地理思维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

思维地图(Thinkingmap)是当今学科教学中的可视化工具之一。它是由美国学者大卫·海涅瑞勒(DavidHyerle)博士在1988年根据认知心理学、语义学理论建立的,是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视化工具[2]。其根据学习者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对比、概况、分析、因果关系等过程,设计了8种思维地图的模式——双起泡图、圆圈图、起泡图、括号图、树型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型图。[2]其对地理概念学习、地理思维培养的作用阐述如下:

(一)地理概念可视化

初中地理学科中包含的地理概念既抽象又繁多,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水文、植被、资源等,还联系到各类地理学理论,如: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浑天说、盖天说等;而且在教材的设置上,采用了由全球到区域逐级聚焦的编排方式——从世界、中国到乡土,大部分的地理概念汇集在初一年段。这对于仍处于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具备较大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习兴趣。

思维地图模式中圆圈图、起泡图、双起泡图的设计,不仅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教师在讲解概念的难度,而且,契合了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定义,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加深对抽象概念的认识。

(二)地理思维可视化

初中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涵盖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既具综合性、又具区域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知识的迁移、地理空间感的架构、各地理要素间逻辑关系的理清等相对比较薄弱,以致在表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及综合性上难度较大。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授课过程中,除了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呈现的方式外,具有思维含量的板书设计,更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领航员”,有助于建构地理逻辑思维的模式,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地图模式中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型图的设计,符合了初中阶段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认知特点,架起了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桥梁,有助于推导能力的培养,独立逻辑论证方法的建立,逐步掌握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具体归纳如下(见表1)[3]:

表1 思维地图八种模式的应用方法

二、思维地图在初中地理板书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一)圆圈图、起泡图、双起泡图实现地理概念具体化、可视化

【案例1】天气概念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大气层的具体状态

图1 天气概念的传统板书设计

图2 圆圈图、起泡图图解天气概念

与传统板书的模式相比,基于思维地图中的圆圈图、起泡图模式设计的地理板书,表达形式上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将复杂抽象的天气概念可视化,符合了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在编写板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天气概念的文字材料,提取主要关键词,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更好地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获取关键词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

【案例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点

表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点传统板书设计

图3 双起泡图图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点

在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教学中,采用思维地图中双起泡图模式的板书设计,与传统的表格式板书相比,打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呈现形式更具灵动性(表

2、图3);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受比较模式的限制,能发散性的思考问题,从而学会信息的提取、对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师生的平等,实现了生本课堂的课改理念。

(二)括号图、复流程图、树型图实现地理思维可视化

【案例1】新疆瓜果香甜的原因

图4 新疆瓜果香甜的原因传统板书设计

图5 复流程图图解新疆瓜果香甜的原因

在新疆瓜果香甜成因的教学上,传统的板书设计以纲目式的形式出现,只有知识点的呈现,缺乏了思维的体现。而采用思维地图中复流程图模式的板书设计,优点表现在以下三点:①体现新疆自然环境特征与瓜果香甜之间的因果关系,脉胳清晰,实现了地理思维可视化,突破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②逐步深入的引导,化解了学生知识迁移的困难,实现了地理逻辑思维的建构;③由果及因的思维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案例2】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图6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传统板书设计

图7 树型图图解中国气候特点之一:复杂多样

与传统板书设计相较而言,采用思维地图中的树型图,比较直观地展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各知识点之间的思维联系也更为紧密,有助于学生思维体系的建构。不仅为地理表述题的提升提供了思维方法的引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气候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实践之反思

(一)优势

思维地图的八种设计模式,搭起了初中阶段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实现了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加强了信息的提取、整合过程,建构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课堂的实践中,基于思维地图的板书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思维链清晰易懂,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跃跃欲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厚书读薄。

(二)建议

1.图文结合,体现地理性

思维地图侧重的是对概念、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对文字、语义方面理解的可视化,而对于地理教学中空间定位的建立而言,略显不足。2011年版初中地理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阅读地图、数据、搜集地理信息等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了解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读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今后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板书设计需注重图文结合,在思维可视化的同时,做到心中有地图(以《滚滚长江》设计为例,图9)。

图9 《滚滚长江》设计

上述案例中,通过将思维地图中桥型图模式与长江剖面示意图相结合的板书设计,规避了思维地图注重语义理解,缺乏地理性的不足之处;而且通过二者的结合,也解决了过去在长江干流剖面图上板书的繁琐。板书不仅达到了美观,也更具思维含量——体现了河流水文特征及开发治理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学生学习河流的思维模式。

2.因课巧用,优化课堂

课型不同,思维地图的运用也有所不同。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基于思维地图的板书设计,需要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对给予的信息有较强的提取能力。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中,如果一开始就运用思维地图中的双起泡图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不知所措。若教师先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引导,之后再结合思维地图的双起泡图进行总结。不仅令课堂教学更具灵动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因此,对于新授课而言,此类板书设计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完善板书设计,建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而对于复习课,则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根据复习内容独自设计,教师辅助完善,实现“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总而言之,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呈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还须不断钻研、探索,取长补短,以求创设合理、可行的板书模式,优化地理课堂,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1]李昌华.再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3).

[2]王世存,王后雄.使用思维地图优化化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2(6).

[3]钱奇兰.思维地图在优化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4(12).

G633.5

A

1673-9884(2016)09-0070-04

2016-05-21

陈莹莹(1978-),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杏南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板书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