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惊魂波动背后

2016-12-02 14:37李欣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期货市场资管波动

李欣

如何做到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和决心。

自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夜盘上演了“双十一”惊魂后,市场对于商品期货的交易热情仍没有消减,黑色系品种尤为明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近日,由监管层、期货交易所、业界三方共同动议,暂停黑色系品种夜盘交易措施正式被提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和决心。

过度的夜盘交易与实体联系并不紧密长此下去会丧失中国要素价格的影响力。

夜盘加大波动?

11月21日夜盘,以黑色系为代表的期货品种领涨市场,焦炭、焦煤、动力煤分别收涨3.77%、4.1%、0.96%,铁矿石收涨3.38%。这只是近期商品期货夜盘交易的一个缩影。

2016年下半年以来,影响国内商品期货价格的因素较多,基本面情况的扑朔迷离更加强了多空双方博弈的乐趣,黑色系品种自然地成为了资金和交易的聚集地。

文华财经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22日,仅在焦炭主力合约1701和铁矿石1701合约上的沉淀资金分别为70.5亿元和36.8亿元,沉淀资金量在商品期货中排名分别第一和第三。

一位有着20年投资经验的期货操盘手表示,资金对于这两个品种关注较高的背后,有可能行情正在企稳,但也有可能下一步波动会更加剧烈。

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则表示,期货交易是市场预期的反映,波动是正常现象。在监管层系列措施基础上,经过11月11日的大幅波动,市场已经释放了前期积累的大部分风险。但投资者仍然需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特别期货交易是杠杆交易,风险更大,需要保持理性。

那么,如何给交易降温?取消黑色系夜盘交易的动议由此产生。接近交易所的人士称,该项动议仍在讨论中,目前尚无定论。

另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没有国际联动的期货品种进行夜盘交易的意义不大。一些境内外都有的商品期货品种会涉及跨市场联动,但如果是中国独有的本土期货品种,其进行夜盘交易的时间内,现货并没有买卖,极端行情下,过度的交易反而使市场价格扭曲,甚至对实体造成伤害。

“近半年来,夜盘的确有行情。”有熟悉夜盘交易的私募投资人对记者坦言,做夜盘已成为其期货投资的一个习惯。商品期货夜盘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目前日盘和夜盘已形成了固定的投资者群体,一些品种的行情甚至有一定“交易规律”可循。如果夜盘取消,投资者的投资计划等恐怕都需要做一番调整。

有期货公司风控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加剧,夜盘期货交投较为活跃。这种情况下也给期货公司的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风控一项,就需要配备两班倒的模式来监控客户持仓风险。

监管的决心

决策层对期货市场风险的担忧,是本次“取消夜盘动议”的另一个直接原因。

2015年股市发生异常波动以来,期货市场一直在争议和压力中前行。据了解,决策层曾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对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进行了评估论证,并提出鉴于大宗商品市场与实体经济相关,未来监管层、期货交易所要多多注重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这亦让监管层倍感压力。”有知情人士指出。

另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对记者表示,期货市场作为工具类市场,其运用本身是双刃剑。用好,规避风险;反之,酿成风险。2015年的“股灾”既是市场风险的一次真实教训,也是有效监管缺失的一次暴露。

特别是2016年春节以来,以铁矿石、螺纹钢、焦煤、焦炭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期货品种价格高涨。决策层亦对彼时的市场情况较为担忧,并多次要求证监会出台有效措施防范风险、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同年3-4月间,期货交易所多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手续费、严查投资人交易违规行为等传统方式为交易降温。

知情人士表示,决策层对上述降温工作执行效果并不满意,认为市场波动幅度仍过大,而监管层未能出台强有力措施控制市场风险。

为此,今年11月以来,在交易所日常的降温措施基础上,监管层还不断推出新措施为市场降温以防范市场风险。

据悉,三大期货交易所已共同出手上调多个品种的交易手续费及保证金标准,并调整了部分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同时,对焦炭、焦煤品种实施交易限额制度。

目前,证监会已多次向各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下发风险提示函,要求加大对交易、结算、交割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严防交易、结算风险,加强异常交易行为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力度,严防投机资本操纵市场价格。各期货交易所严查市场异常交易,排查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并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确保市场秩序合理有序。

为确保市场平稳安全运行,监管部门亦采取了多种新举措防范市场风险。如证监会要求各期货交易所立即全面展开对各种资管产品账户的持有人、管理人、投资顾问等相关信息报备及排查工作,并确定了严格的资管产品账户实际控制关系认定标准,从严管理资管产品账户实际控制关系,以严厉打击利用资管产品账户规避限仓的行为等。

“交易限额、当日平仓手续费提高、资管产品账户实际控制关系等都是新手段,市场也需要时间进一步消化。”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指出。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从“双十一”的波动看,企业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客户总体是稳定的,而发生平仓的大部分还是自然人投资者。因此,他建议,今后期货市场应该以发展机构客户为主。

另有期货界资深人士指出,国内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机构客户、产业客户所占市场比远不及成熟市场。为此,在商品期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时,市场缺少稳定剂。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极端行情,容易造成“踩踏”。

他还表示,由于国内期货市场仍未真正开放,且少有境外机构投资者介入,以往国内期货的日盘交易时间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中国要素”这一特点。以有色金属期货为例,国外投资者在中国交易时间也会关注中国相关品种价格变化,相关品种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业已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反之,过度的夜盘交易与实体联系并不紧密,长此下去,会丧失中国要素价格的影响力。同样伤害了实体经济和行业企业。

他还建议,监管层和交易所重新考虑夜盘交易的必要性,让市场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资管波动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休闲假期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