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与被看

2016-12-02 14:53安日新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王宝强冷漠姿势

安日新

“管”不行,“看”终究没有什么危险。

王宝强用自己头上的一顶“绿帽子”让几乎全国的人民群众陷入了狂欢之中。把自己的苦痛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宝宝的悲壮无人能喻。前一阵他的离婚案开庭,朝阳法院几乎被挤爆,同时挤爆的还有网络和媒体。

打从宝宝发声明的深夜到前几天的开庭,我换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姿势,就是想看得舒服点。

说起“看”,这其实也是国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论语》里说“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要求好好看对方的行为表现以后再做出判断。

大多数的“看”没有这么理性,看个热闹谁动脑子啊?!所以大多数人也成不了圣人。鲁迅形容看杀头的人“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作为资深围观群众,我脖子伸得都落枕了,觉得新时代的“看”实在是有新时代的风采,姿势炫酷。与往日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有种“看”是文艺姿势。这里面就有些酸腐气,甚至还带着某种审美的欣赏在里面。钱钟书先生自己帅,在小说里就讽刺挖苦别人丑:“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看”确实能达到残忍的程度,却不独是对丑人。中国历史上有被“看”而至于死的先例,极为不幸,还是位帅哥。这位悲剧哥叫卫玠,官二代,人帅气,有才气。暴殄天物,这么一个爱豆竟被粉丝看死了。“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世说新语》)卫玠本就体弱多病,连每天的说话都要控制字数以免伤了中气。去南京的时候,他竟被粉丝围得水泄不通,耽误了休息,病重去世。

尽管结果出人意料,但这种姿势的“看”体现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不过,大多数人“看”的时候采取的姿势是冷漠。林语堂先生专门分析过,他说:“身处一个法律不保障个人权益的社会,不关心公共事务总是比较保险,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冷漠吸引人的一面……”我们打小被教育“少管闲事”,这在个人权益充满潜在危险的社会,有着独特的“生存价值”,乃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管”不行,“看”终究没有什么危险。“在中国,尤其在都市,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这段话写于1933年,但颠扑不破地准到了现在:2011年小悦悦被汽车碾压后,十数位路人选择了漠视。对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叫作《经验》。

脖子伸得时间久了,大脑就会供血不足,做出错误的决定,容易参与其中。但是冷漠的姿势决定了这种参与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路人甲乙丙丁们终于有了台词。譬如“叫好”,就是一项优良传统,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古代看杀头,都是纷纷叫好;阿Q被杀头的时候,人丛中可是发出了狼嚎般的叫好声的。

后来有了网络,“叫好”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姿势。《新京报》曾报道过,2014年四川泸州有个19岁的少年曾某在网络上直播了自己烧炭自杀的过程。期间,他也曾泛起一丝生的希望,喊出“老子不死了行不行?”但是这些“看”的人回答是“不行!”、“你赔我流量。”、“你必须死!”……他们得偿所愿。

网络提供了“看”的新姿势,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看,这是从生理到心理的巨大解放。网络的虚拟性给了人“看”的便利,也给了看的人更加坚硬的“龟壳”以及手中的利刃。单纯地“看”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了,他们抱起键盘,挥舞起了手中的冷枪暗箭。

王宝强选择把自己的“家丑”首先放到网络上让大家看,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众口铄金,单是看客们的“叫好”就能让那两个人永世不得翻身!一时间群情激奋,仿佛所有“看”的人都成了好人,道德高地上人满为患。马蓉和宋喆微博下面的谩骂、诅咒、威胁看得我这种善良吃瓜群众都冷汗直冒。甚至,还真有热心网友跑到宋喆的老家去抓人,大概猪笼也早准备好了。

新月诗人卞之琳有一首《断章》,乃是其成名和不朽的作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是“看”吧,还有别人在楼上盯着你呢;说是“被看”吧,也有风景入了你的眼睛。

看与被看,不过是冷漠的辩证统一。这种姿势,才最有张力。

猜你喜欢
王宝强冷漠姿势
突然之间
东霞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回答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冬眠
成长的四种姿势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