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书写
——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

2016-12-03 01:34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气派马识途革命家

⊙ 本刊编辑部

大时代的书写
——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

⊙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随着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原著《盗官记》的作者马识途又一次成为文艺界聚焦的热点。然而,在人们对其文学创作深入研究并极力推崇的时候,马识途却强调道,他首先是一个“职业革命者”,然后才是一个“业余作家”,自己的作品多是在从事革命工作之外的时间内完成,并且是“用这个东西来为群众服务”。年轻时,马识途作为“识途老马”,怀抱千里之志,寻求救国之道,毅然投身革命,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功成名就、著作等身的马老先生虽已百岁高龄,但依然以自己的视角关注着世间百态、国情民生,继续散发着光和热,正如他自己曾呼吁的那样:“我也有一个梦。”那是马识途的“暮年壮心”,更是他心中的“中国梦”。

我刊“中国思想肖像”栏目本期重点推出“大时代的书写——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专题,通过5篇文章,对这位“革命文学作家”的生平事迹,尤其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和充满民族气派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回溯马识途的人生经历,品读他的文学创作,曾经的那个负笈出峡、怀抱理想、朝气蓬勃、一腔热血的有志青年,在这个需要榜样的年代,极具励志意义。

张杰在《马识途:百年跋涉,百岁智者》中详细记述了马识途的革命爱情、文学成就、兄弟情谊、百岁梦想,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纯粹的马老。感情世界中的他重情重义、不忘挚爱;业余创作时的他文笔老练、功底深厚;对待文坛前辈,他满怀敬意、谦卑尊崇;对待手足兄弟,他支持信任、患难与共。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仍心系天下,怀揣梦想,始终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浮沉于人生的沧海里。

计蕾整理的《我的革命文学之路》是一篇采访录,原汁原味地呈现了马老的百岁人生,阅读这篇口述文章,一个意志坚定、乐观豁达的革命文学家形象映入眼帘。

慕津锋的文章《我与马老的忘年之缘》讲述作者与马老之间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小事透射大智慧,一个和蔼亲切、随和幽默、达观睿智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潘颖的《“中国作风 中国气派”——马识途小说简论》选取马识途的小说作为分析角度,介绍了他小说的题材、语言风格、叙事模式、审美特征等方面,提炼出其作品中强烈的革命性和民族性,以及恢弘大气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张旻昉、刘晓远在《马识途文艺创作的民族化风格》中,对马识途作品中体现出的民族化风格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主要介绍了其文艺创作中民族化风格的标志、民俗意象的体现等方面,并指出本土文艺家应正确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将坚持发扬文艺民族化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

如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的马识途,依然昂首向前眺望着。“为人民歌与舞,为人民鼓与呼”,这位历尽沧桑、看尽浮华的百岁智者,还将带着他的梦,带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关切,继续跋涉,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气派马识途革命家
“80后”的小弟与“00后”的大哥
“80后”的小弟与“00后”的大哥
《获百零六岁作家马识途封笔告示感作》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红叶题诗
静谧黑色
华裔女性传奇:美国革命家陈玉平
论教育学中国气派问题的实质及出路
向党旗宣誓
马识途:子弹飞了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