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2016-12-03 22:05赵芳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政治认同现实困境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干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其政治认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科学审视和理性把握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路径,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实困境;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01 -02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正在蓬勃壮大的青年群体,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前沿的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率先感知到社会的变革,领悟到社会的新变化,其政治认同反映着整个社会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取向,关乎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必须直面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育路径,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一般理解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

对于政治认同的概念,国外学者以政治文化为切入点研究政治认同问题。一般来讲,政治认同概念是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特·罗森堡姆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到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或团体。”[1]马振清在《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一书中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2]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政治认同的概念这样定义:“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3]政治认同是一个人政治素质和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价值判断。其中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三方面内容。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征。

大学生政治认同通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表现出来,就其特征归纳如下:

1.主体性。

大学生已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自我意识较强,主人翁地位意识更加强烈。大学生已初步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已能够自主获得国家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等的消息,能够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

2.隐匿性。

政治认同的隐匿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情感方面,政治情感通常都隐藏在人们的内心,并不表露出来,只有当外部条件刺激时,政治情感通过一定的政治活动或政治行为显现出来。但是,这种通过政治活动或政治行为表现出来的政治情感很难揣度,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

3.从众性。

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政治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其政治认同从众性表现突出。一方面,微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导致大学生追随时代心理普遍,时代性更加明显,从众性特征明显。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政治认同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来实现,是大学生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等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价值取向。在此,本文将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三方面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作一简要分析。

(一)政治认识的坚定性与模糊性交错。

“政治认知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关于政治象征、政治制度及其作用和运行程序、政治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4]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认同感较强,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认同;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度认同;认为它适合我国的国情,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检验真理。

(二)政治情感的热情性与冷漠性相伴随。

“政治情感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制、政治活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政治现象所产生的内心体现和认同心情。”大学生政治情感一方面表现得比较热情和积极,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国际、国内政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许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性高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昂,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情感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冷漠性,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产生质疑,对国家的反腐措施缺乏信心。“有些大学生对研究马列著作,探讨马列主义观点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历和成长路程不感兴趣,甚至认为这些东西太枯燥乏味。”[5]

(三)政治动机的理想性与功利性并存。

“政治动机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基础上形成的,是激励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内在驱力,它激励政治主体为满足自身的政治需求而进行现实的政治行为。”大学生的政治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政治信仰上,大部分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体来说,大学生政治认同基本上是良好的,绝大数大学生表现出政治认知的坚定性,政治情感的热情性和政治动机的理想性,同时要认清大学生面临的困境,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朝着良性发展。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路径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为了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促使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着力把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拓展丰富的教育载体。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说教教育、理论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新型的教育载体,以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第一,网络载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影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观。第二,文化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影响,引导、约束作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文化载体导向作用,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二)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

健康的语言环境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阵地,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第一,完善主流语言系统。大学生政治认同要求构建主流语言系统。第二,增加话语交流。“哈贝马斯指出:真理的基础就是达到共识,共识就是人们在外在、内在压力不存在的前提下,在沟通交谈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沟通交谈的时候,总是在寻求一周内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交往形式的寻求在现在的语言应用中展现出来。”[6]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尊重、鼓励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关系的角度入手,形成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既符合大学生的期望,又能够与他们展开深度交流,在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话语交流的氛围,增加话语交流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构建校园舆论环境。“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生活中舆论生态的多元、多样、多变已是一种事实。”[7]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应该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引领潮流,营造有利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的校园舆论环境。其次,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主流媒体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是能够带来巨大舆论影响力的传播媒介,能够在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与国家舆论基调相符合的媒体。”[8]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主流媒体在接近现实、提高舆论导向的说服力。通过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威尔特·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84.

[2]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温伟.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2014.

[5]张荣珍.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

[6]王明春.青年话语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及调适[J].中国青年研究.2015.

[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2.19.

[8]王强.在新形势下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山西大学学报.2011.

作者简介:赵芳(1990—),女,甘肃徽县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政治认同现实困境
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路径研究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