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谛
——《傅雷家书》鉴赏

2016-12-06 23:07
名家名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字里行间真谛傅雷

刘 勇

豪华落尽见真谛
——《傅雷家书》鉴赏

刘 勇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普通的书,又是一部很不普通的书。

说它普通,是因为翻遍这186封书信,几乎无法在书里找到一处月露之体,见不到一丁点大肆阙词,全书没有半点“装腔作势”,读来只觉得质朴平常,语言也是极简练干净,都是些家常话,真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翻译名家、文学大家、美术大师之手,怎就见不到些许摛章绘句?

说它不普通,家书又不仅仅是家书。全书谈文学,谈音乐,谈艺术,谈哲思,谈历史,自然纯朴的语言间表露出来的文字功底、表达技巧和文化底蕴,又是多少人费尽心思、砌词堆藻也远不能达到的。

看《傅雷家书》,没有一点距离感,就仿佛在听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这位父亲舍不得说一点重话,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浓浓的父爱,无处无时不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疼爱有加。这种爱,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句表达出来,只一句“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就能看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切,足以让人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用心良苦。确实,仅一句简单的关心便足够,跟儿子说话,哪用得上什么锦心绣腹?

这186封书信,之所以让那么多文学名家赞赏不已,让那么多父母感同身受,让那么多孩子潸然泪下,全都胜在一个“真”字。文字写得再漂亮,辞藻用得再华丽,没有真挚的情感做铺垫,真不知道写出来是能做什么的。

在写作时,傅雷满心只想着身在异地的儿子,笔尖所到之处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完全不担心被拿去做比较,甚至一开始连出版的想法都没有。在他看来,这全是自己对儿子说的悄悄话,全是父子俩之间平常的对话,遣词造句用得着什么虚伪,笔下心间全然不过是对儿子难以相见的爱罢了。但这一点真心,尤甚过多少虚伪造作的文章!

傅雷的翻译功夫不用多谈,可以说没有傅雷,就没有中国的巴尔扎克。《傅雷家书》中,多处都可以看见“外文”对傅雷创作的影响。

因长期翻译习惯,在写作家书时,傅雷难免在字里行间使用点情感直露的外文语言。长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傅雷的法文“内功”经常可在家书中窥见。“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这样铺陈繁复、直抒胸臆的语句时时在文章中出现。

在家书中,傅雷还曾多次提到克里斯多夫:“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虽然受到不少“外文”影响,但毕竟是儒家文化下浸染的中国知识分子,总体观之,家书语言仍然以含蓄为主。

谈到处理往事,傅雷做了这样一个譬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一句含蓄的话,写出多少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

读《傅雷家书》,倘若只能看到父亲对孩子平常的爱,那也不值许多文人学士对它前赴后继的研究了。《傅雷家书》中处处都在体现着一名文学名家、翻译大家、美术大师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家书中,多处谈到道理,谈到礼仪,谈到文学等。

家书谈道理,有一段“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家书谈礼仪,有一段“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家书谈文学,文中如“ruin”“perfect”等词信手拈来,“羲皇之人”“垂手而天下治”“枘凿”等典故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无处不在。

父亲博学多才,儿子也是知书达理,毫不逊色。书中无处不体现了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祖国、不断奋斗的年轻艺术家与一位阅历丰厚、爱子深切、慈祥仁爱的父亲之间所达成的默契。文学、历史、音乐、健康、哲学乃至美术,无所不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试想如此大的中国,能够达到这种地步的父子,能有几者?读者也是感叹连连,佩服不已。

读《傅雷家书》,岂是在读稀松平常的信件?语言之含蓄隽永、意味悠长,感情之真挚自然、感人至深,艺术修养之深厚丰富,都很难不让人叹为观止。语言务须什么夸多斗靡,繁华之外,将深厚的父子感情揉碎到一字一句之中,字里行间无不满含着沉甸甸的真情,他写得痛快,读者看来也是情难自禁。写文章,真正将“豪华落尽见真谛”落到实处的,傅雷算得一个。

[1]傅雷.傅雷家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兆祥.家书撷金·家书篇[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李丽平.文学与法律:明清长篇世情小说研究的别样视角[D].天津:南开大学,2014.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字里行间真谛傅雷
傅雷的称赞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形式与真谛:David Sylvester的艺术评论
没有寄出的信
爱之真谛
捕捉45°角的“真谛”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二)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思念与地址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