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12-06 09:19殷泉忠崔俊友郑若龙易桂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脑代偿心功能

殷泉忠 崔俊友 郑若龙 易桂斌 张 华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殷泉忠 崔俊友 郑若龙 易桂斌 张 华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推注重组人脑钠肽,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米力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60.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纵向应变率、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尿量、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重组人脑钠肽

脑钠肽(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激素,可反向调节容量负荷及压力,使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上升,给予重组人脑钠肽(rhBNP)静脉推注,能提高机体的血液循环BNP水平。近年来,随着BNP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外源性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增多。rhBNP是分子量为3464 D的重组人BNP,由重组DNA技术合成,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就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与正性肌力药物米力农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1~73岁,平均(65±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2~74岁,平均(6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2005年欧洲心血管指南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BNP>900 pg/ml,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疗效不理想,1~3 d后仍伴有气急、胸闷等心功能不全症状;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心射血分数(LVEF)<4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 mm;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对rhBNP过敏、机械通气、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个月内有创伤、手术史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瓣膜病变、限制型心肌病;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肌梗死。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安体舒通、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停止使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硝酸甘油,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给予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给予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503)1.5 μg/kg负荷

剂量静脉推注,以0.0075~0.0150 μg/(kg·min)静脉泵入72 h。对照组患者给予米力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102)50 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以0.5 μg/(kg·min)静脉泵入72 h。

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纵向应变率(SR),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采用拜耳公司BNP检测试剂盒,临界值为100 pg/ml。应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心功能,通过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Simpson原理,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下测定每搏输出量(SV)、LVEF、LVEDD。

1.5 观察指标 用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24 h尿量;BNP、LVEF、LVEDD水平变化;SV、心肌纵向SR、心脏指数(CI)的变化。

1.6 疗效评价[2]显效:心功能提升>2级,LVEF>20%,心率每分钟为60~80次,心肌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有效:LVEF>10%,心功能提升>1级,肺部啰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心功能提升<1级;恶化:患者死亡或心功能加重1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纵向SR、CI、SV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肌纵向SR(/s) CI[L/(min·m2)]SV(ml)对照组 46 1.69±0.13 3.2±0.3 61±8观察组 46 1.61±0.10 3.6±0.7 67±8 t值 2.181 2.439 2.110 P值 <0.05 <0.05 <0.05

2.3 尿量、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量多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BNP变化、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的血浆BNP、 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尿量、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尿量、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BNP变化、心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BNP变化、心功能比较(±s)

组别例数血浆BNP(pg/ml) LVEDD(mm) LVEF(%)对照组46 747±35 64±5 0.40±0.05观察组46 346±63 63±5 0.56±0.06 t值 24.969 0.497 9.162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rhBNP与心室肌形成内源性多肽的作用机制相同,包括:①抑制醛固酮分泌与肾素产生,具有升高血压、保水及拮抗保钠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心室前负荷与循环容量;②结合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受体,可升高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浓度,有助于平滑肌舒张;③可对心脏纤维原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中的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产生拮抗,对肾小球动脉产生扩张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利尿效果显著,可降低心室负荷及体循环阻力。rhBNP不仅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还具有利尿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能有效阻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期患者伴有BNP抵抗、内源性BNP水平不足等情况。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外源性BNP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剂量依赖性血管扩张效应。张帅等[3]研究显示,应用rhBNP能明显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可有效改善肾脏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适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rhBNP能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给药15 min内肺动脉楔压明显降低,药物作用峰值范围为30~60 min,不会对患者的心率产生影响,同时也不会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量。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可以应用rhBNP;2005年以后,欧洲心脏病协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相继纳入rhBNP;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纳入rhBNP[4]。

既往研究证实,应用rhBNP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

传统的血管活性药物相比,其效果良好,不易引起不良反应[5-7]。张伟[7]研究显示,BNP会升高血尿酸,使患者的肾脏功能恶化,受到不同剂量的影响,BNP对于肾脏产生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量、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浆BNP、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结果提示rhBNP能对血浆BNP水平起到调节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压,且利尿效果显著。本研究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通过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心肌纵向SR进行测定,能准确地反映心肌运动,可对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纵向SR、CI、SV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hBNP可保护患者的心肌局部功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晓建,王敬萍.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7)∶775-777.

[2] 殷泉忠,崔俊友,郑若龙,等.不同类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3)∶50-51.

[3] 张帅,林文辉,宋于康.重组人脑钠肽与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3)∶111-112.

[4] 孙晶.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4(32)∶2-3.

[5] 冯巧爱,郭文玲,袁庆芳.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4)∶415-416.

[6] 陈以明,翟永新,白建雄,等.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5)∶127.

[7] 张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5(3)∶93-94.

R541.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10

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

无锡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12】136号CSZ00N1251)

猜你喜欢
人脑代偿心功能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