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12-06 09:19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空洞肺结核

奚 莹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奚 莹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四联(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结合抗结核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CS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空洞闭合率及肺结核灶显著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可显著提高肺结核病灶吸收率,预后效果良好。

胰岛素泵;老年人;肺结核;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同时,伴随着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量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1]。其中糖尿病与结核病是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虽然当前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不断下降,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则有明显增加,且临床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情况较常见,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具有起病急、病情恶化发展快、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效果不良的特点。因此,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61~89岁,平均(75.0±2.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62~87岁,平均(74.0± 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老年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均未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不佳、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意识不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四联(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结合抗结核治疗,具体方法为:乙胺丁醇每次1 g,利福平每次0.45 g,异烟肼每次0.3 g,吡嗪酰胺每次1 g,上述药物均为每天1次。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并提供详细的饮食治疗方案。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0.5 IU/(kg·d);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实施皮下持续注射治疗,即每次给予患者皮下注射8~24 U胰岛素治疗,3次/d,每次餐前30 min用药,以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为依据

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血糖仪测定血糖值,血糖控制为空腹状态下4.2~7.0 mmol/L,餐后2 h控制为4.0~10.0 mmol/L。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 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到院行痰液复查,做抗酸杆菌、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密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核病灶吸收情况,注意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功能变化,并密切注意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结束治疗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1.5 疗效判定标准 X线胸片显示[3]:显著吸收:病灶吸收超过50%,吸收:病灶吸收少于50%;不变:病灶无明显变化;恶化:病灶呈明显扩大或播散。肺结核空洞变化:肺空洞闭合;缩小:肺空洞较原空洞缩小50%以上;无变化:原肺空洞缩小不明显或肺空洞增加不足50%;增加:肺空洞大于原空洞的5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37 13.1±2.3 8.7±1.4 18.8±3.5 10.5±1.4观察组 37 12.8±3.1 5.2±1.0 20.1±2.87.2±1.8 t值 0.3542 3.0557 0.32153.1244 P值 >0.05 <0.05 >0.05<0.05

2.2 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2.3 治疗前后肺结核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空洞闭合率及肺结核灶显著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结核病灶吸收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据统计,近几年肺结核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糖尿病的发病率则有明显增加。临床上,肺结核与糖尿病合并的情况也比较常见,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4]。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不断衰退,免疫功能下降,一旦感染结核病菌,极易诱发结核病,进而引发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糖尿病。因此,临床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的老年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给予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5-6]。肺结核复发率与患者血糖水平有直接关系,当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时,其血糖水平升高,会增加肺结核复发率,而且,会使空洞修复难度增大,若治疗不当,会导致肺结核复发。因此,临床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抗结核化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7-8]。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机体代谢异常,免疫力下降,极易受到各种病菌的影响,感染肺结核菌。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机体代谢紊乱,再加上甘油产物增加,这些条件均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9]。活动性进展期肺结核具有促进糖尿病代谢紊乱作用,血糖控制难度增大,极易诱发高血糖情况的发生。随着糖尿病病情的恶化,肺结核病灶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肺结核疾病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由血糖的控制情况来决定,一旦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有效促病灶吸收、空洞闭合以及痰菌转阴。因此,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糖尿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治疗的关键[10]。所以,临床在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时,应同时治疗这两种疾病,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对症用药。若忽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上在肺结核急性期治疗期间,多采取胰岛素注射的方法稳定血糖水平,此治疗方法见效快、短期便能有效控制血糖,具有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的效果。而且临床中采用降低高甘油产物水平以及血糖水平方法,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提高了抗结核治疗的效果[11]。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Ⅱ)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其中CSⅡ方法是依据生理胰岛素分泌状态用药,维持外周组织葡萄糖的有效利用,而MSⅡ用药方法中胰岛素用量有较大的偏差,由于其注射方法不是根据胰岛素生理分泌状态,因此会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的血糖波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胰岛素泵注射的方法更为简单、安全,可减轻传统皮下注射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临床则利用定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胰岛β细胞衰退,可起到长期保护β细胞作用,延缓糖尿病的病情进展[12]。本研究表明,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结核病灶吸收情况比较,观察组肺结核空洞闭合率更为显著,病灶显著吸收率优于对照组,表明胰岛素泵注射方法的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可显著提高肺结核病灶吸收率,预后效果良好。

[1] 费忠亭,陈震,孙信林.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6,22(4)∶824-826.

[2] 牛象龙.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回顾报道[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2)∶144-145.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 李秀芝,魏剑芬,张婉,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1)∶1834-1837.

[5] 邹远华,黄文艺,袁磊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38(5)∶383-384.

[6] 王建林,费峻眙,李晓芬.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J].江苏医药,2015,41(21)∶2604-2605.

[7] 字文芳.抗痨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9-30.

[8] 郭文霞.老年2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5)∶43-46.

[9] 张雪元.抗痨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3)∶47.

[10] 单杨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67.

[11] 沈婵,蔡伟.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1)∶1324-1327.

[12] 赵长生.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174-175.

R5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37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4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空洞肺结核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空洞的眼神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