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6-12-06 09:19王元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肌层复发率内镜

王元轲

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元轲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切除标本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复发率及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相较于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术中应激反应更加平缓,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内镜下切除术;皮圈结扎闭合术;胃固有肌层肿瘤;应激反应;并发症

胃固有肌层肿瘤即指发病部位位于人体胃脏固有肌层中的肿瘤疾病,例如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类型[1]。临床实践证实,内镜下切除术结合止血治疗对胃脏隆起性病变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就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46±6)岁;病变位置:胃脏底部24例,胃脏底部与贲门交界处17例,胃体1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5~77岁,平均(46±6)岁;病变位置:胃脏底部25例,胃脏底部与贲门交界处18例,胃体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①均经胃镜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固有肌层肿瘤;②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其肿瘤直径为6~12 mm;③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4]①内镜治疗禁忌证;②术前检查结果显示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异常;③严重心、肝、肺等脏器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进行治疗,术前给予内镜检查以确定其肿瘤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范围、边界等,必要时可使用亚甲蓝原液进行辅助定位。手术过程中通过胃镜顶端的透明帽充分吸引肿瘤组织,确定肿瘤组织已经完全进入透明帽视野后,使用超声内镜探查肿瘤组织具体情况,并对其进行套扎操作,使用针形刀环形切除肿瘤组织周围黏膜,充分暴露胃固有肌层肿瘤组织,再沿肿瘤组织两侧对其进行切割、剥离,使用电刀切断肿瘤组织与基底连接。最后给予患者止血封闭,并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送至实验室完成病理学检查。

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切割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术前同样给予内镜超声检查以确定其肿瘤具体情况,而后于胃镜顶端安装透明帽并将胃镜置于患者病变组织处,充分吸引病变组织进入透明

帽视野后使用皮圈对肿瘤组织进行套扎。此时,再次行超声内镜检查以确定肿瘤组织已被完整套扎,使用高频电切对肿瘤组织进行切割,并将套扎好的圈套器置于套扎皮圈下缘,使用高频电切刀完成对肿瘤组织的切割,同时在内镜引导下结扎创面组织边缘两端以包裹胃壁,将切割拉成直线后使用钛夹缝合直至手术创面完全闭合。术后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送至实验室完成病理学检查。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1~2年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各项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E、NE、AT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E、NE、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g/ml,±s)

表1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g/ml,±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中 术前 术中 术前 术中E NE ATⅡ对照组 55 54±7 132±17 67±9 152±20 17.5±2.0 34±5观察组 55 55±8 77±10 67±9 83±10 17.7±2.1 20±3 t值 0.954 5.89 0.0332 5.11 0.135 4.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0.05

2.2 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切除标本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持续时间(min)住院时间(d)切除标本直径(mm)对照组 55 54±11 7.5±0.8 2.0±0.5观察组 55 40±7 4.2±0.6 2.8±0.6 t值 4.60 6.71 6.64 P值 <0.05 <0.05 <0.05

2.3 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复发率及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胃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疾病,患者胃部整肠黏膜出现光滑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组织,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胀、胃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目前,临床对固有肌层肿瘤组织的病因及转变原因仍然缺乏统一清晰的认识,因此,胃固有肌层肿瘤组织体积虽然较小,但临床仍然推荐采用根治性切除方式进行治疗[5]。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常用手术方法。然而,由于胃固有肌层肿瘤位置一般较深,黏膜剥离术难以深入切割,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盲目操作易造成患者术后并发胃穿孔、胃出血以及气腹等并发症,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6]。以最小的创伤换取肿瘤组织的彻底根除,仍然是当前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组织的重要发展方向[7]。

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是目前广受临床医师推荐的一种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新方法。在联合手术治疗过程中,应首先通过超声内镜引导全面、深入地探查患者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位置、边界、大小等具体信息,同时使用胃镜顶端透明帽对肿瘤组织进行充分吸引后将其用皮圈结扎,并使用超频电切刀将其切除。手术过程中,医师需要在内镜引导下结扎并切除患者胃壁全层,保留瘤体包膜的完整性,其简化了肿瘤组织的定位、吸引、圈扎、缝合的步骤。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联合手术方式并不需要切除肿瘤组织黏膜、肿瘤组织基底与相邻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将肿瘤组织充分圈扎、提起、切割的同时,可有效避免黏膜切除术中过于深入操作而对患者胃部造成的损伤,有效降低了术后胃穿孔、胃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其术后并发胃出血、局部腹膜炎的概率较小[8]。此外,联合手术能够通过透明帽充分吸引肿瘤组织并将其圈扎,一次性完成对整个肿瘤组织的切割取出,有效避免了胃黏膜切除术实施过程中对胃黏膜的反复操作、术中患者因包膜破溃而出现癌细胞转移、肿瘤组织感染的现象,对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观察组患者的E、NE、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切除标本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及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相较于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中应激反应更加平缓,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1] 廖日斌,苏燕波,唐建光,等.内镜黏膜下剔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34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9)∶1168-1170.

[2] 张献文.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8)∶1536-1539.

[3] 吴联晖,何金财,林国伟,等.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内镜下套扎后剥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0)∶81-82.

[4] 何金财,吴联晖,宋鹏,等.内镜下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2)∶181-185.

[5] 喻文强.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间质瘤内镜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 2015,43(3)∶365-368.

[6] 余福兵,熊鸿燕.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2)∶121-124.

[7] 刘爱斯,黄曼玲,王爱萍,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68-2370.

[8] 余福兵,何夕昆,郝玲,等.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2, 18(11)∶1125-1129.

R735.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38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辽宁沈阳 110101

猜你喜欢
肌层复发率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