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12-06 09:19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瘘管肛瘘括约肌

杨 春

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 春

目的 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瘘管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6,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瘘管切除术和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可减少术后后遗症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留括约肌结构,也可保留患者肛门生理功能。

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瘘管切除;临床疗效

肛瘘属于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其患病率为8.6/10万人[1]。其中,男性发病率高出女性2倍,在肛肠外科中,肛瘘患者占2%左右[2]。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肛瘘的关键是术前明确瘘管行走路径以及内口位置,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以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保留肛门正常功能为治疗目标。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就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复杂性肛瘘相关诊断标准[3],且均为首次接受外科治疗;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疾病或严重并发症;单纯性肛瘘;哺乳期或妊娠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26~57岁,平均(42±9)岁,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28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9例,

男31例,年龄27~59岁,平均(42±10)岁,低位肛瘘20例,高位肛瘘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患者取侧卧位,骶管麻醉完成后,先行肛门镜检和组织染色,确定手术区域,设计内口位置及走向,在括约肌周围做好标记。内口对应肛缘外侧做发射状人造外口,行走路线保持一致。由外口至内,利用探针探查,齿线上方5 mm切开放射状切口(肛瘘部位高者,内口进入探查操作),分离黏膜、肌肉层,切除感染灶。术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括约肌,搔刮、切除同上。对肛周组织做适当保护,造瘘建立瘘管支管,检查引流情况,是否形成良好的对口引流作用,对外口、支管进行探查,并做小切口数个,感染灶需彻底清理,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留下瘘口。术后采用0.5%甲硝唑溶液每日冲洗引流管及瘘管,定时换药,直至患者创口愈合。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每日检查引流情况。

1.2.2 对照组 瘘管切除术:术前检查、麻醉方法、体位选取等同观察组。术中作放射状切口,分离切开内外括约肌皮下、管道,将橡皮筋挂至相应部位,然后采取结扎处理,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复发情况、后遗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治疗后,创面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后,无明显创面,瘘口感染症状明显缓解,肛周较湿,出现痒感;有效:治疗后,创面并未愈合,患者肿胀、疼痛、流脓等症状有所改善,瘙痒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未见改善。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本研究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随访期间,原本肛瘘未复发,且无肛门失禁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创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为(20±6)d,对照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为(19±6)d,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6,P>0.05)。

2.3 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以肛旁流脓、肛门潮湿瘙痒以及肛周脓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缠绵迁延不愈。目前,复杂性肛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从上皮细胞致病学说、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肛隐窝感染学说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复发性肛瘘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超声、X线检查。②肛门指检。在国内肛肠外科门诊中,肛门指检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检查方法,无需使用特殊检查器械。但肛门指检是一种经验性较强的检测手段,对于检查医师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多年积累的触感、力度等方面经验,逐渐掌握检验的方法。而这一点也从侧面被证实,从业时间11~30年医师指检准确率高达99.7%,而从业5~10年内的医师准确率仅为50.6%~78.7%。③探针检查。作为应用简单、便捷的检验工具,其应用极为广泛,是通过探针确定肛瘘瘘管行走路径,并利用所罗门定律对内口部位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也可配合肛门镜确定内口位置。

在治疗肛瘘各种方法中,外科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挂线法是治疗肛瘘的一种传统方法,其通过挂线机械切割组织,能在一定时间内切开括约肌与瘘管,防止引发肛门失禁等症状。但需注意的是,传统治疗方法适应证较少仅局限于单纯性肛瘘,而对于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对于复杂性肛瘘患者,首次采取手术治疗,复发率可达44%左右,在复发患者中,行二次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在14.0%左右。同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易引发各种后遗症,例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5-7]。

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原理为:清除原发病灶以清源;降低内口压力以促进瘘管闭合;清创并充分引流,防止复发。在传统挂线法基础上做进一步

改进的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明显优势:①内口移位。在肛瘘治疗过程中,传统挂线法需充分敞开内口与瘘管,虽然短期内具有较高治愈率,但会对括约肌造成损伤,易伤及括约肌肌张力,导致收缩、舒张等功能受限,无法发挥肛门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则保留了括约肌的基本解剖学结构,对肌张力影响较少,基本确保了术后患者肛门的正常功能,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复发率。②对口引流。传统挂线法主要是通过切开肛瘘瘘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会损伤周围组织,术后会导致畸形、肛门移位等。保留括约肌挂线主要目的为保护肛周组织,同时造瘘建立瘘管支管,从而达到引流效果。对口引流作用增强了引流压力,使引流更为彻底,可有效避免腔内感染发生,便于术后切口愈合。③保留括约肌功能。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最大限度保留了括约肌功能,师源和师常成[8]研究发现,虽然瘘管切除术、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均有明显效果,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可减少术后后遗症发生,保留肛门生理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创口愈合时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瘘管切除术和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均有一定疗效,均可用于复杂性肛瘘治疗,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后遗症较少。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瘘管切除术和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效果均较为理想,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术后可保留患者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后遗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虽然,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治疗疗效理想,但是该疗法需严格做好术前评估,针对患者病情制订最佳治疗方法,认真遵守诊疗步骤,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临床工作做到严谨细致,提高医疗质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

[1] 林军,叶细杰,林晓燕.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4)∶237-239.

[2] 孙晖,钱海华,李辉斌.内口扩大切除保留括约肌虚挂线引流法治疗低位肌间肛瘘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5(1)∶45-46.

[3] 陈伟伟,谷云飞.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2)∶143-1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5] AK Fung,GV Card,NP Ross,et al.Operative strategy for fistulain-ano without division of the anal sphincter[J].Ann R Coll Surg Engl, 2013,95(7)∶461-467.

[6] 叶明.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J].陕西中医, 2014,35(7)∶878-879.

[7] 梁毅,林晖,谢景泉,等.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375-376.

[8] 师源,师常成.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2)∶24-26.

R657.1+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45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沈阳 110002

猜你喜欢
瘘管肛瘘括约肌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排便的奥秘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