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6-12-06 09:19王春萍修桂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血尿酸酒精性脂肪肝

王春萍 修桂英

长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春萍 修桂英

目的 分析长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初次进行体检且接受肝脏B型超声检查的3154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原发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嗜酒饮酒(酒精量:男>40 g/d,女>20 g/d)的体检者3108例。将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992例作为NAFLD组,2116例非NAFLD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常规测量血压、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水平。统计健康体检者的NAFLD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体检者NAFLD患病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BMI、血压、FPG、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出NAFLD 992例,NAFLD的患病率为29.7%;随年龄增长,男女的NAFLD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50岁前男性NAFLD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60岁男女NAFL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患者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C、TG、LDL-C及血尿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SBP、DBP、FPG、TC、TG、L-DLC、H-DLC、血尿酸均是导致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是NAFLD的高危人群,减轻体重及维持正常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增强市民的保健意识,定期体检,早期筛查,积极预防NAFLD发生,有助于降低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

健康体检;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危险因素

脂肪肝是指多种因素导致脂肪在肝组织内过度沉积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以及防治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的患病人数已超过1.2亿人,而且脂肪肝的患病率不仅逐年升高,患病年龄也日趋提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15%~25%的NAFLD患者在10~15年内可进展为肝硬化,而且NAFLD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2-3]。因此,调查分析正常人群患NAFLD的危险因素对防治NAFLD尤为重要。本研究就长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初次进行体检且接受肝脏B型超声检查的3154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原发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嗜酒饮酒(酒精量:男>40 g/d,女>20 g/d)的体检者3108例,男1664例,女1444例,年龄20~60岁,平均(42±11)岁,均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参考既往史、饮酒史、腹部B型超声检查结果及NAFLD诊断标准[4],将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992例作为NAFLD组,2116例非NAFLD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常规测量血压、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健康体检者的NAFLD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体检者NAFLD患病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BMI、血压、FPG、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FLD患病率分析 检出NAFLD 992例,NAFLD的患病率为31.9%;其中男663例,患病率为21.3%,女329例,患病率为1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208,P=0.0000)。

2.2 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体检者NAFLD患病率比较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的NAFLD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50岁前男性NAFLD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60岁男女NAFL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体检者NAFLD患病率比较

2.3 BMI、血压、FPG、血脂及血尿酸比较 NAFLD组患者的BMI、SBP、DBP、FPG、TC、TG、LDL-C及血尿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BMI、血压、FPG、血脂及血尿酸比较(±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BMI、血压、FPG、血脂及血尿酸比较(±s)

注: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BMI (kg/m2) SBP (mmHg) DBP (mmHg) FBG (mmol/L) TC (mmol/L)对照组 2186 22±5 115±15 79±6 5.0±0.73.8±0.4 NAFLD组 992 24±5 134±15 86±8 5.9±1.34.8±0.3 t值 3.1058 4.1927 5.5218 3.94253.9272 P值 0.0042 0.0057 0.0246 0.01370.0031组别 例数 TG (mmol/L) LDL-C (mmol/L) H-DLC (mmol/L)血尿酸(μmol/L)对照组 2186 1.5±0.4 1.72±0.34 1.6±0.5335±64 NAFLD组 992 3.4±0.8 2.47±0.16 1.2±0.5398±65 t值 3.6482 5.2105 3.6183 3.0624 P值 0.0026 0.0032 0.0058 0.0074

2.4 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NAFLD作为因变量,以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SBP、DBP、FPG、TC、TG、L-DLC、H-DLC、血尿酸均为导致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NAFLD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脂类摄入过多、肥胖、缺乏运动、长期饮酒均可导致脂肪肝。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10%即为脂肪肝,其是以肝细胞脂肪性变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并非独立疾病。随着病情进展,会转变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其均是导致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5]。NAFLD在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为20%~40%,而亚非地区的患病率为5%~40%。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差别较大,NAFLD的患病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蚌埠市区、北京市和包头市健康成人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28.2%、35.6%和43.8%[5-6],均与发达国家接近。本研究中NAFLD的患病率为31.9%,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

本研究中男性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相关文献调查结果一致[3,5-6],可能与男性在社会竞争中压力较大,社交频繁,缺乏有氧运动,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及过量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导致BMI异常、脂类代谢紊乱,造成大量脂肪蓄积于肝细胞内有关。而女性出现脂肪肝多是由于东北地区人群喜食瓜子、松子等坚果有关。但是,不论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NAFLD的患病率会逐渐升高,其中以50~60岁人群的患病率最高,按性别、年龄分层后,50岁前,男性各年龄段NAFLD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而50~60岁年龄段两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3]。50~60岁人群患病率达高峰可能与其运动量减少、肥胖增加有关,女性可能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及活动减少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NAFLD组患者的BMI、SBP、DBP、FPG、TC、TG、LDL-C及血尿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SBP、DBP、FPG、TC、TG、L-DLC、H-DLC、血尿酸均是导致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相似[6-7]。虽然各种危险因素导致NAFLD发病的机制不尽相同,但随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及高尿酸血症等代

谢疾病患病率的升高,NAFLD的患病率亦随之增加,提示代谢相关疾病可作为脂肪肝的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NAFLD是多种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多发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男性是NAFLD的高危人群,但该病理状态是可逆的。应加强健康人群的宣传教育,可通过合理膳食,减少烟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及维持正常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增强市民的保健意识,定期体检,早期筛查,积极预防NAFLD发生,有助于降低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改善病情,延缓进展。

[1] 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8.

[2] 王沧海,宿慧,陶旭光,等.铁道部机关体检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31-33.

[3] 李宝莉,张永莉.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945-6946.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5] 毛炳飞,周飞,薛付忠.蚌埠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检出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62-264.

[6] 王小瑞,王晓荣,郭春林,等.包头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239-242.

[7] 李静,周利霞,王俊明,等.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879-884.

R575.5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55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猜你喜欢
血尿酸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