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合试验在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临床应用*

2016-12-07 01:36余莹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配型供者交叉

石 天,余莹莹,袁 杰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1.输血科;2.检验科,湖北恩施 445000)



·论 著·

交叉配合试验在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临床应用*

石 天1,余莹莹2,袁 杰1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1.输血科;2.检验科,湖北恩施 445000)

目的 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9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分为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计算输注后1 h和24 h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的1、24 h CCI分别为(6.34±1.82)、(3.05±1.42)×109/L与(15.58±3.12)、(8.13±2.5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81%、83.33%与14.29%、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进行输注前交叉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交叉配合试验; 血小板输注; 肿瘤

单采血小板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血小板输注方式,其因血小板水平高并且治疗效果良好而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临床输注血小板指征为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1]。特别是在肿瘤患者自身的血小板减少,放、化疗期间所引起的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等情况下,需输注血小板。但是,对于多次、反复输血或血小板的肿瘤患者,容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因免疫因素导致输入的血小板遭到破坏而输注无效(PTR)。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患者中有26%~71%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其中10%除HLA抗体外,同时存在血小板特异性(HPA)抗体[2]。由于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PTR的相关作用已确定,逐渐发展出选择相合供者血小板的方法,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即为目前临床实验室用于血小板供者选择的常用方法。笔者于临床输血工作中对39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肿瘤患者采用交叉相合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和有效率展开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肿瘤科住院、经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阳性患者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12~74岁,平均(38.0±0.5)岁。其中肺癌16例,宫颈癌6例,乳腺癌9例,淋巴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疾病诊断相关标准。随机分为2组,血小板交叉配合输注组(后称交叉配合组)输注经交叉配合试验相合的血小板,随机输注组(后称随机组)输注随机血小板。

1.2 仪器与试剂 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专用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仪器性能已经过相关验证;血小板计数试剂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由长春博迅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血小板的输注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决定血小板的输注,操作均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征。机采血小板由恩施州中心血站提供,在(22±2)℃血小板保存箱震荡保存,血小板水平大于或等于2.5×1011/L。5 d内使用。尽快并一次性足量输注。

1.3.2 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 血小板输注后效果评价采用CCI[3],输注后1 h的CCI大于7.5×109/L或者24 h的CCI大于4.5×109/L为输注有效,否则无效。检测血小板计数需分别采集3次外周血并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时间分别为输注前、后1 h和输注后24 h,立即检测并计算CCI。

1.3.3 血小板交叉配型 采用固相红细胞凝集原理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严格依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及判读结果,设标记供者、阳性、阴性对照孔,分别加入100×109/L水平的供者机采血小板悬液50 μL,离心5 min后洗涤3次,每孔中加入低离子强度溶液100 μL,再依次向各孔中加入受者标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50 μL,摇匀后于37 ℃孵育30 min,洗涤5次后加入抗人IgG和指示红细胞各50 μL,用离心机离心5 min后观察结果,红细胞均匀分布在孔底部表面为阳性,而孔底部中央形成红细胞聚集为阴性,阴性表示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相合。

2 结 果

2.1 肿瘤患者随机输注与交叉配合输注的CCI值评价 3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交叉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24 h的CCI与随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交叉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24 h的CCI值分别为(15.58±3.12)、(8.13±2.55)×109/L,随机组输注血小板后1、24 h的CCI值分别为(6.34±1.82)、(3.05±1.42)×109/L。

表1 随机输注与交叉配合输注的CCI值评价(×109/L)

2.2 肿瘤患者随机输注与交叉配合输注的效果评价 3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交叉配合组血小板输注后1、24 h有效率与随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24 h有效例数分别为15、13例,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3.33%、72.22%。随机组输注血小板后有效例数分别为5、3例,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81%、14.29%。

表2 随机输注与交叉配合输注的效果评价[n(%)]

3 讨 论

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血小板的支持治疗,但同时也面临着易发生PTR的问题。PTR指患者连续2次或2次以上接受保存时间在5 d内的合格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数目增加不满意,即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增高,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4]。PTR发生后,临床处理相当棘手,血小板再次输注也无法达到提升血小板、预防出血及止血的预期效果,造成患者负担加重和血液资源的浪费。出现PTR的原因大致可分为非免疫因素及免疫因素。其中,目前认为非免疫因素为主要原因,包括血小板本身质量、感染、发热、药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脾功能亢进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5]。免疫因素包括患者受免疫刺激产生的HLA同种抗体、HPA抗体、ABO血型系统抗体及患者自身免疫异常状态等因素[6]。

目前,临床对PTR的评价指标常使用CCI。本研究显示,采用2种不同策略的血小板输注,CCI的升高程度和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血小板随机输注的CCI和输注有效率显著低于交叉配合输注,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7]。然而,并非所有随机输注的1、24 h CCI均低于有效标准,仍有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通过随机输注血小板达到治疗目的。提示此类患者开始接受血小板输注时,可考虑随机输注;如其产生PTR,则输注交叉配合的血小板。相反,有部分通过交叉配合输注血小板患者并没有引起CCI值的有效增高而被判断为输注无效。这些患者输血后效果和配合性试验结果并不相符,说明除已知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等免疫因素外,还存在干扰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其他因素。这部分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多接受过化疗、放疗、干细胞移植等,使其情况更为复杂,可能产生更多影响血小板输注有效的不利因素[8]。

血小板配合输注在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血小板、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及避免PTR发生方面,值得肯定[9]。但是,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易受同种免疫刺激,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逐渐增加[10]。尤其是体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即使通过血小板交叉配合输注,也不易找到与之相合的供者。另一方面,供者的动员、血小板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开展,也对HLA配型产生影响。在对患者HLA进行基因分型后寻找与之配合血型的血小板供者时,几乎无法找到HLA完全一致的供者,为及时满足患者的血小板输注需求,往往选择部分配合的供者[11]。HLA配型程度不同,导致输注效果不同,当前仍没有被广泛认同的方案。由于条件限制,此次研究未对2种方法的输血效果进行比较。

总之,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对于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而言,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作为经济易行的方法,在为其寻求合适的血小板输注及解决PTR方面有一定优势。

[1]Panzer S,Eichelberger B,Koren D,et al.Monitoring survival and function of transfused platelets in Bernard-Soulier syndrome by flow cytometry and a cone and plate(let) analyzer(Impact-R)[J].Transfusion,2007,47(1):103-106.

[2]潘艳莎,贾苍松.血小板制品输注与血小板抗体相关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0):789-791.

[3]刘景汉.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37.

[4]魏亚明.基础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5-280.

[5]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Haematology,BloodTransfusionTaskForce.Guidelinesfortheuseofplatelettransfusions[J].BritJHaem,2003,122(1):10-23.

[6]程丽霞,杨和军.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80-184.

[7]叶海辉,李智山,钟万芬,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298-300.

[8]Rioux-MasseB,CohnC,LindgrenB,etal.Utilizationofcross-matchedorHLA-matchedplateletsforpatientsrefractorytoplatelettransfusion[J].Transfusion,2014,54(12):3080-3087.

[9]陈活强,蔡葵,容伯芬.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04-1705.

[10]王辉.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8):910-912.

[11]伍伟健.同种免疫性抗体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3):426-42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oss matching in platelet transfusion of patients with tumor*

SHITian1,YUYingying2,YUANJie1

(1.DepartmentofBloodTransfusion;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UniversityHospitalof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Enshi,Hubei445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telet cross matching for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tumor.Methods A total of 3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mors and 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ositiv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andom transfusion group and cross-matched transfusion group,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of platelet of 1 h and 24 h after transfusion were calculated,platelet transfusion effect wa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Results CCI of 1 h and 24 h after the transfusion in the randomized transfusion group were(6.34±1.82)×109/L and(3.05±1.42)×109/L respectively,and which of cross-matched transfusion group were(15.58±3.12)×109/L and(8.13±2.55)×109/L,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Efficiency rate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were 23.81% and 83.33%,14.29% and 72.22%,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fficien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can b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tumors and 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ositive before transfusion by platelet cross matching.

cross match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tumor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2014年度科研项目(MDYY201409)。

石天,男,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治疗方面的研究。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1.010

A

1673-4130(2016)21-2976-03

2016-02-20

2016-05-15)

猜你喜欢
配型供者交叉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预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供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连数
连一连
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供者及家属心理干预对捐献成功实施的影响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