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2016-12-08 21:10张银链
考试周刊 2016年91期
关键词:深入指导语感

张银链

摘 要: 一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要指导学习通读课文,指导学生带着提示和问题有目的地读,进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深入 反复 指导 语感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大多数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重视启发,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读得多,把课文内容读得懂了,理解自然就深刻了,教师的讲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老师范读作用大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教师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要注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教材深入地读

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咀嚼。指导学生用情感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诱发学生观察自然。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朗读重点段落加深理解

重点段落是文章的精髓,在教学时,要重视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文章理解更透彻。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四、在朗读中指导背诵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感情美,而且可以熟读成诵。教师有目的地指导朗读,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不断的感情朗读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能背诵课文了。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和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挡,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是会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五、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朗读是在反复咏味作品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准确地把握停顿、轻重,语调、快慢传递课文信息,从而生动再现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意境、情感,使文章在读者心中更丰满。课堂教学中,采用富有感情的教师范读、录间范读等先作“导”。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耳到、心到,充分体味文章的神情理趣,曲折婉转意蕴,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言,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中的“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时敌人这一喊叫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狂妄”、“轻蔑”,学生听范读后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说明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氛围,体验了情感,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随着自我生活的丰富,影视接触的增多,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课文内容的相似画面。阅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这样引导,使学生加强了对语言形象的感受,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内化,使读书有目的有乐趣。对此,我还注意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学生读的时间。就一堂课而言,我把读的训练明确写入教案,使“读”成为主要旋律。平时我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读的训练,齐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第二,明确读的目的。“读”时要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对学生们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逐步提高读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贯穿教学始终。这是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教完每一篇课文,我更重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再次领悟文章的意境,加深印象,并展开有感情的比赛。有时小组赛,有时男女生比赛,并列入检测范围,把朗读作为评估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多读,日积月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就会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口齿伶俐,话说得规范,合乎逻辑,并且生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累计多了,学生在写作文时自然就会应用自如。

古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聆诵古诗,我先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确定聆诵的基调与变化。有的读起来高昂轻松,速度稍快;有的读起来低沉,速度缓慢。教学《咏柳》一诗时,我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反复聆诵,特别最后两句。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指导学生以凝重、低沉的语调反复聆诵。这样多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中感悟。注意借助多种形式读,注意采用多种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熟读成诵,并且读得有感情,真正理解诗意。

我国汉语言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注意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多读,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演、多悟。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深入指导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