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2016-12-12 08:48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于芳菊
学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教学物理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于芳菊

依托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于芳菊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就是我们的主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让物理课堂“静”下来;精益求精做好分组实验,让物理课堂“深”下去;就地取材开展小实验,让物理课堂“活”起来。有效地依托实验教学,进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

物理 实验 课堂效益

我曾经向学生做过一个调查:你们为什么喜欢物理?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物理有意思,因为几乎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由此可见,实验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物理学习方法,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物理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小实验三类。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让物理课堂“静”下来

“静”以修身。物理课要上出水准,首先就得“静”下来。演示实验给物理课堂提供了“静”的空间。

演示实验是指课堂上由老师操作表演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的实验。通过实验,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简单、明晰、突出地重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一丝不苟地做好演示实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扩大教师的影响力,让物理课堂静下来,让物理知识传下去,实现以静制动、以动促活的效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呢?

1.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实验的演示。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演示实验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示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合理规范。比如,在调节游码时用镊子拨动而不是直接用手拨;弹簧测力计每次使用之前要调零;放进水中的物体取出后要擦干;确保电路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实验中数据出现误差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而不是牵强附会得出结论等。

2.教师的实验思路明确,学生的观察任务清楚。受到教学任务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演示实验占用的时间有限,而教学效果不能打折扣。所以,实验前教师一定要理清思路:通过怎样的操作,展示怎样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最终得出怎样的结论……只有教师自己思路清楚了,才可能让学生的思路明确。教师演示前,明确告诉学生观察任务:是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还是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而不是笼统地说一句“要仔细观察”,这样也更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比如在演示“材料的导电性”实验中,既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也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且思考小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不同的原因。如果教师没有说明白,很多同学只顾看热闹而不乐意细心地研究观察实验,思考现象背后隐含的物理知识,这样就不能更好地为后面的探究实验打基础。

3.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演示实验虽然多数以教师为演示的主体,但是不要把它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因为每当遇到实验,学生总是很兴奋,甚至都想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能自己上来做。我们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例如演示“压缩空气点火”的实验,就可以采用教师导、学生演的办法,让学生推荐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完成演示。当棉花着火的一瞬间,学生的兴趣也像被点燃了。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牢牢记住了实验。

4.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利用常规器材、教具完成演示实验是我们教学的首选,而多媒体课堂能弥补常规器材的不足,为教学创设更好的情境。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时,我们利用实物投影仪把教师的操作过程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而改变”时,学生对此知识没有生活经验,单纯的说教缺乏说服力,分组实验会影响课堂进度,我们就采用了老师自制视频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二、精益求精做好分组实验,让物理课堂“深”下去

蜻蜓点水太表面,深水采藕求真实。分组实验组织不好,就会落入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不高的困境。只有精益求精搞好分组实验,物理课堂才会避免浮光掠影,做到深入浅出。

我们的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分组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手、眼、脑并用,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分组实验是学生施展动手能力的独特方式,分组实验的课堂是学生最活跃的部分。分组实验的内容也是历年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因此,让学生有目的地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1.课前预习是做好分组实验的基础。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分组实验的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学案,让学生熟悉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所用的仪器和器材,知道它们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例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预习学案中,把“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作为预习内容;再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预习学案中,我们把“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个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器材、电路图、实物连接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作为复习内容的一部分,因为这两个实验有很多相同点。学生做好了预习,就避免了课堂上思路不清、无所适从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课中引导是做好分组实验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实验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或者受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限制,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困难。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很可能让学生多走弯路,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生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由于挂钩码的塑料环有一定的宽度,很多学生在实验中难以把握杠杆的平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这就是一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寻找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另外,实验设计是每个实验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实验的成败。每个小组都设计了方案和数据记录表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筛选出可操作性强、有代表性的方案,再经过小组讨论、完善,选出最优化的方案供全班参考使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避免包办代替、简单否定等,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3.重视实验后的交流与评估,是达成实验效果的保障。分组实验的课堂灵活性大,不可控因素多,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把实验的重点放在了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操作和结论的得出,交流、评估环节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机会交流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想法,可能心中一直有一个结打不开,只会让学生顺从正确的实验结论,就难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上确实完不成的,我们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而完善学生交流与评估实验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后的及时回顾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进而孕育出智慧之果。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可以设置两个交流问题:

(1)实验中会看到重影,你注意到了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能提出什么改进的措施。

(2)我们观察像时,若观察者离像远一些,看到的像会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三、就地取材开展小实验,让物理课堂“活”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简便易做的小实验,可以成为物理课堂的源头活水。

无论在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最多的就是小实验。因为一般来说,小实验器材简单、容易操作、现象明显、贴近生活,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小实验走进物理课堂。

1.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完成小实验。例如在“走进物理”这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物理、认识物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我们用学生熟悉的饮料瓶就可以完成很多实验。

(1)用饮料瓶摩擦头发,演示摩擦起电现象。

(2)饮料瓶中装水,瓶后放一支铅笔,改变铅笔到瓶子的距离,模拟凸透镜成像。

(3)饮料瓶先装少量热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再浇凉水,观察热胀冷缩现象。

(4)把饮料瓶从中部剪开,用上面的部分代替玻璃漏斗,做“吹不走的乒乓球”实验。

(5)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将乒乓球放入塑料漏斗,往漏斗中倒水,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球浮起的现象。然后教师用手堵上瓶口,球马上浮了上来并漂浮在水面。

(6)在塑料漏斗的粗端扎上橡皮膜,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橡皮膜,烛焰熄灭,演示声能传递能量实验。这些都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觉得一个不起眼的瓶子,就可以产生这么多神奇的现象,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愿望。

2.利用身边随手可做的小实验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时,让同桌之间手拉手模拟串、并联;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让四个同学中的两个做一倍和二倍焦距,第三个做物体,第四个根据物体的位置找像的位置;两个同学配合通过敲击课桌体会固体可以传声;面对面站立后双手互推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笔模拟钓鱼竿或扫帚帮助学生寻找杠杆的支点;手压桌子体会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手摸喉头体会物体的振动发声……这些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变抽象为直观,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3.利用课后小实验,巩固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受教学时间和器材的限制,有的小实验、小制作要放在课后进行。例如,在讲“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关系”时,让学生课后尝试制作机翼模型,然后在课上展示、交流,分享自己实验中的点滴体会;用长辈的老花镜和自己的近视眼镜分别对近处和远处的物体进行观察,把结论在同学间交流;用筷子、碗、水做光的折射现象,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学生通过亲历亲为,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甚至可以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例如,学生在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实验中,发现了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系,并且发现了像的性质,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了基础。有了小实验,课堂更丰富、更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可以说,小实验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就是我们的主要手段。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让课堂静下来、深下去、活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快乐的兴趣课堂,我们的教师也才会有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