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助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6-12-13 10:15李民辉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成因

李民辉

【摘要】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计算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数学能力水平的高低。而良好的计算习惯又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计算能力 计算习惯 不良现象 成因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良计算习惯造成错误的。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课题研究实践心得,谈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了解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良现象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错例,发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认真读题审题,经常抄错数字、运算符号。如:把403写成408,把158抄成185;抄错运算符号,把加号写成减号,减号写成加号。

(二)算理算法掌握不牢固,计算过程不细心,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进位加法忘进位,退位减法忘减1,有余数除法忘写余数等;或者写着减号计算时却做成加法,还有的个位算加法、十位算减法等。

(三)没有规范的草稿本,哪里有空就在哪里打草稿,做笔算时数位不对齐。

(四)书写潦草,经常把数字、符号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如:书写“6”“0”不分,“7”“1”相近,让人无法辨认。

(五)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验算的意识。

(六)没有订正的习惯,很少分析自己的计算错误。

(七)口算不过关,计算不准等等。

二、认识不良现象的成因

(一)客观方面:由于心理和年龄方面的特征,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较粗糙,即手脑流合不统一,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心现象,常常会顾此失彼,写的跟想的不合一。

(二)主观方面:一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学生的基础计算知识不扎实,口算不流利,算理、算法理解不够、掌握不牢,从而影响计算能力。

(三)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可能在学生计算习惯方面要求不严,当纠正的没有纠正,当引导的没有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到了高年级,学生常常是拿起笔就写,不审题,不打草稿,不检验。

三、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课题研究实践发现,以下的一些做法,对矫正不良计算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一)以平时作业为训练舞台,具体提出良好计算的要求或标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校对的习惯

为避免抄错数字、符号,导致计算“杨白劳”,审题抄题的时候要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养成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习惯

作业和练习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工整,不能潦草,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竖式条理要清楚,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细心认真,经常告诫学生看清数字和符号,不要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不要忘记进位与退位等等。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估算和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4.养成认真订正的习惯

订正是指把做错的题加以改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但错误往往是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平时的作业、试卷等下发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分析并弄清自己做错的原因,看看是自以为是还是粗心大意,是理解错误还是书写不好等。查不出错因的,要向他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养成改错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及时改正,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5.养成记忆、收集速算、巧算技巧的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巧算的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增强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6.设立专门的草稿本,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不规范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计算时,学生中有口算的,有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哪有空往哪打草稿的,没有专门规范的草稿本,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因此,应通过设立专门的草稿本,引导学生善于打草稿,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7.养成天天练口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针对口算训练,可以开展“课前3”与“课后3”活动,即数学课课前3分钟口算常规训练,课后出3道口算题考同桌等等。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通过口算板、口算表、卡片或抽扑克等,采用指名答、抢答、齐答、听写等方式进行训练。

(二)借助优秀作业本评比活动和数学计算竞赛,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计算教学、训练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计算训练的兴趣,学校或班级可每学期定期举行优秀作业本评比活动和数学计算竞赛,并设置多种形式的奖励,不仅可以强化促进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展示进步的平台。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成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浅析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农村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