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制

2016-12-13 10:16周玉群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编制导学案原则

周玉群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的教师主导地位,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传统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原则 编制

一、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一)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要求按现实课堂的上课计划分课时编排。有些数学章节的内容用一个课时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每一节课都有确定的目标。导学案理应结合学科的课时计划安排,将章节的内容分课时编制,化整为零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化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其实是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应以问题为线索,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转变为一些具有内在逻辑意义、由浅入深的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的学习习惯。

(三)方法化原则

编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以案导学”,通过导学案,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既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如配方法、图像法、公式法、消元法等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由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又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做笔记、学会合作、及时梳理知识结构等。

二、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流程,“五步”生成

导学案的编制流程有以下五个步骤:确定主备→小组群议→主备修订,领导把关签字→课堂研用→优化上传,资源共享。例如,要编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的导学案,首先,确定主备人,确定该课型为新授课,选择导学案类型并初步确定导学初案。然后集中集体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小组群议,保证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适应教学要求,群议应具有批判性和建议性。接着,主备人根据建议对初案进行修订,直到领导把关签字后导学案进入课堂研用。最后,根据课堂实践进行课后反思优化,完成资源的生成与共享。导学案成果规范包括:编号、使用日期、标题及正文、领导签字、使用说明。

(二)内容确定,“三案”结合

导学案根据教学过程使用的内容构成,可以由“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提高案”三个部分合成,仍以《解简易方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导学预习案

(1)三维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方程的意义,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掌握“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2)重点: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利用相等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方程并解方程。难点:利用相等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方程并解方程。(3)预习导学题: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你知道哪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相关阅读材料:课本第54页“你知道吗?”等。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独立完成该部分内容,另外,第(4)部分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外相关知识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背景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

2.课中探究案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生活问题(问题略),你能列出算式吗?(2)新知探求: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引出什么是方程。(3)自主探索:呈现引例(引例略),你能列出方程吗?试一试!你能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吗?列出方程后,通常我们想知道什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什么?(4)达标检测: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你能列出以下问题的方程吗(问题略)?课中探究案既注重知识习得又关注技能形成,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3.课后提高案

(1)能力提高:提出实际问题,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2)归纳总结: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框图进行小结。(3)提出思考:怎么知道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猜想一下我们后面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一题多解是训练思维的好策略,课后梳理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好习惯,而对知识的联系性进行展望则是学习的最佳态度。

三、导学案的优化建议

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优质的导学案不仅能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优化导学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问题设计讲求探究性。问题是数学课堂展开的主线,“以问拓思”,问题主线鲜明体现在其由浅入深的探究性,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把握问题解决的关键。

(二)知识内容体现结构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许很少,但是每一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无序的,除了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层次性外,每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必须及时得到梳理,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

(三)阅读指导应有目的性。在预习案中会有相关知识阅读链接,包括课内外相关学习材料,体现了相关内容的知识背景和人文背景,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

(四)习题选择应有典型性。不管是何种数学课型,习题是体现数学知识习得的最佳依托。不管是课前预习导学题,还是课中探究的例题、思考题,课后达标检测题和能力提高题,所选题目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好导向作用和实战价值的典型习题,比如教材例题及其变式、小考真题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

总之,编制小学数学导学案应立足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运用先进的学科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导学案真正为改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编制导学案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