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对遗忘学习判断的影响

2016-12-16 10:28陈功香乔福强赵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4期

陈功香 乔福强 赵佳

摘要 主要探讨不同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对遗忘元认知判断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学习判断任务,让被试学习40对无意义配对词。并告知随后进行测试,当呈现第一个词时。被试能够回忆与之配对的后一个词。让被试预测当延迟不同时间(5分钟、1天和1周)进行测试时,他们能够记住(学习判断)或者遗忘(遗忘判断)后一词的可能性。最后,要求被试回忆所有词对。结果发现延时间隔对学习判断和遗忘判断有相似的影响;学习判断的等级和相对准确性均高于遗忘判断,说明人们对记住和遗忘的线索很敏感;相比于学习判断,人们监测自己遗忘能力的信心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人们能够利用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来预测未来的测验成绩,对遗忘的监测能力低于对记住的监测。

关键词 延时间隔,线索类型,学习判断,遗忘判断。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在元认知领域,存在大量有关记忆(remember)的元认知机制的研究(Dunloskv&Nelson 1992;Kelly&Jacoby,1998;Benjamin,Bjork,&Schwartz,1998:Rhodes&Castel,2008),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于遗忘(forget)的元认知机制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人的记忆系统而言,不仅准确预测会记住哪些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预测将会遗忘哪些信息也很重要(Friedman&Castel,2011),特别是人们对遗忘的控制,将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决策(Dunloskv&Bjork。2008;Metcalfe&Finn,2008;S0n&Metcalfe,2000)。在了解人们是否知晓自己的遗忘能力时,对遗忘的元记忆监测进行考察是有效的切入点。学习判断(judgmem oflearning,JOL)是元记忆监测判断的重要形式,是指个体对当前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Nelson&Dunloskv,1991)。既往研究多采用该任务,在被试学完项目后,给予记住或者遗忘的指导语,让其预测在间隔一定时间后能否记住(JOL)或遗忘该项目(judgment of forgetting,JOF,Finn,2008)。最后,让被试回忆所有项目,然后比较预测成绩和实际成绩的差异,以此考察人们元认知判断的等级和准确性。

以往关注延时间隔影响遗忘判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们是否能够知晓遗忘与延时间隔的关系。有研究发现(Rawson,Dunlosky,&McDonald,2002)被试在预测遗忘程度时能够考虑延时间隔的差异,表明被试能够知晓遗忘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但也有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Ko-riat,Biork,Sheffer,&Bar,2004),当要求被试预测5分钟后能记住多少单词时,预测准确性较高,但是当要求预测1天后或者一周后的记忆成绩时,被试的预测表现出高估。有趣的是,当要求被试预测时考虑影响“遗忘”的因素而不考虑“记住”时,预测值准确性得到提高,这表明线索会影响人们对延时间隔的估计。上述研究表明在记住和遗忘线索下延时间隔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不一致,而且受到“记住”和“遗忘”线索的影响,比如Finn(2008)发现被试在“遗忘”的预测框架下获得更多的参考信息来指导后续的学习:Friedman和Castel(2011)也发现人们在遗忘的线索下能给出更准确的预测。但是Kornell和Biork(2009)的研究未发现遗忘线索的益处,他们让被试重复学习同一材料达到4遍时,让被试预测每遍的记忆和遗忘情况,结果被试对记忆和遗忘的预测值没有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多而提高:Rhodes和Castel(2008)考察了知觉因素的显著性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发现被试在记忆和遗忘线索下的表现一致,没有发现遗忘线索的益处。

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Koriat等人(2004)对遗忘预测的研究主要考察的是总体JOL(针对所有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并未考察逐项JOL(针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而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往往采用逐项JOL任务,一方面该任务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层的了解人们如何做出预测,逐项JOL可以提供多个预测值,而总体JOL只能提供一个值。另一方面也能更准确地获得预测的准确性的高低。其次,该研究采用了两种实验材料:有意义和无意义词对,这种词对的意义也许会掩蔽延时间隔的作用。最后,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许与实验设计有关,Rawson,Dunlosky和McDonal(2002)使用的是被试内设计,而Koriat等人(2004)使用的是被试问设计,这导致人们对延时间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为此在本研究中拟采用无意义词对,把延时间隔设置为被试问变量,考察在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人们对逐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鉴于已有研究发现“记住”和“遗忘”线索影响人们的预测,并存在不同结论。为此本研究拟考察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

2 方法

2.1 被试

济南大学60名大学生参加了此次实验,年龄19-23岁,男女各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未曾参加过类似实验。将60名被试随机分配到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每组20人,单独进行施测,完成实验任务后给予一定的报酬。

2.2 实验材料

实验选用80对线索一目标配对词,请30名大学生对每对词之间的联想强度进行判断,最后基于语义关联选出40对无意义词对用于正式实验。词对之间的联想强度为1.102-1.959,平均数为1.52,标准差为1.01;词频(参照《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为0.00008-0.0091。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线索类型:记住和遗忘)×3(延时间隔:5分钟、1天和1周)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内变量为线索类型,组间变量为延时间隔。因变量为JOL、JOF值,实际记忆程度、遗忘程度,相对准确性和绝对准确性。

2.4 实验程序

实验使用E-Prime编程,实验过程分为词对学习、JOL/JOF判断和回忆测验三个阶段。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有一段练习帮助被试熟悉实验要求。

学习阶段:在分辨率为1366×768的显示器屏幕的中间位置上随机呈现40对无关词对,每个词对的呈现时间为4s,要求被试尽量学习并记住词对,以便在后续测试中当呈现第一个词时,他们能够回想起第二个词。

判断阶段:每个词对呈现完后。随机呈现记住(绿色“+”)和遗忘(红色“+”)的线索,要求被试针对不同延时间隔(5分钟、1天和1周)后的记忆和遗忘情况做出JOL或JOF判断。被试使用0-100量表,对JOL判断,0%表示完全不能记住该项目,100%表示完全能记住该项目:对JOF判断,0%表示被试不能忘记该项目,100%表示他们肯定能够忘记该项目。鼓励被试使用整个量表值来做预测。

测试阶段:被试学习并判断完40对词后,分别于5分钟之后、1天之后和1周之后,对相应组被试进行自由回忆测试。对于5分钟后施测组,在判断阶段结束后让被试做5分钟的计算作为干扰练习。

3 结果

3.1 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与实际记忆程度

被试在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实际回忆成绩见表1。

为了解延时间隔对JOL和实际记忆成绩是否有相同的影响。并比较JOL和实际记忆成绩的差异。对数据进行2(测验类型:JOL和实际记忆程度)×3(延时间隔)的混合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延时间隔和测验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0.44,JOL的平均值(0.56)高于实际记忆程度(0.37),这说明被试在预测未来学习成绩时出现了高估。

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7.18,p=0.002,η2=0.20,说明延时间隔对JOL和实际记忆成绩都有影响。多重比较表明:预测1周的JOL值(0.49)显著低于预测5分钟后的JOL值(0.62),预测1天后的JOL值(0.57)与其它两种延时间隔下的JOL值均无显著差异。就回忆成绩而言,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0.29)显著低于延时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0.47),p<0.05。延时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0.35)与其它两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延时间隔对JOL和实际记忆成绩的影响趋势一致,说明人们在预测记忆成绩时能够监测不同延时间隔的影响。

3.2 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与实际遗忘程度

被试在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值和实际遗忘程度见表1,对数据进行2(测验类型:JOF和实际遗忘程度)×3(延时间隔)的混合方差分析,发现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测验类型主效应显著:F(1,57)=72.87,p<0.001,η2=0.56,JOF预测值(0.51)显著低于实际遗忘程度(0.76),表明人们在预测遗忘时信心不足。

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6.84,p=0.002,η2=0.19。多重比较表明,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F值(0.57)显著高于5分钟条件下的JOF值(0.46)。延时间隔为1天时的JOF值(0.50)与其它两种条件下的JOF值均无显著差异。对实际遗忘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85)显著高于5分钟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65)。延时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78)与其它两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延时间隔对遗忘判断和实际遗忘程度有相似的影响,说明人们在预测信息的遗忘时能够考虑延时间隔的作用。

3.3 JOL和JOF的相对准确性的比较

相对准确性(relative accuracy)也称“分辨度”(resolution),是指被试预测不同项目回忆成绩的区分能力,一般使用Nelson(1984)所推荐的Gamma相关对其进行考察,对研究中每个被试在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回忆成绩进行Gam-ma相关分析,结果发现Gamma平均数为0.42,标准差为0.35,与0做显著性检验:t(59)=9.12,p<0.01,Cohens d=0.76。说明被试做出的判断是真实有效的。不是随机猜测。

对研究中每个被试在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和实际遗忘程度进行Gamma相关分析,结果发现JOF的Gamma值的平均数为0.29,标准差为0.46,与0做显著性检验:t(59)=4.75,p<0.01,Cohens d=0.53。说明被试做出的判断是真实有效的,不是随机猜测。

对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JOF的Gamma值进行2(线索类型)×3(延时间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3.50,p<0.05,η2=0.11。事后比较发现,不管是JOL还是JOF,5分钟和1周后的Gamma值均大于1天后的Gamma值。线索类型主效应边缘显著:F(1,57)=3.21,p=0.07,η2=0.05。事后比较发现JOL的相对准确性(0.49)大于JOF的相对准确性(0.29),这与Serra和England(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与其他两项研究(Rawson,Dunlosky,&McDonald,2002;Koriat,Lichtenstein,&Fischhoff,1980)结果不一致,他们发现遗忘提高了预测准确性。

3.4 JOL和JOF绝对准确性的比较

绝对准确性反映了人们对自己能否正确回忆一组项目的预测能力,通常用预测值减去实际成绩得到的预测偏差来衡量。我们计算了被试在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的预测偏差,并进行2(线索类型)×3(延时间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延时间隔主效应不显著(F<1),线索类型主效应显著:F(1,57)=8.25,P<0.05,η2=0.13。事后分析发现,JOF的预测偏差显著大于JOL。为更直观的了解JOL和JOF的偏差大小,计算了所有被试在每个等级上实际记忆或者遗忘程度的均值,将横轴设为JOL/JOF等级值,纵轴设为实际记忆/遗忘程度值,用每个等级的记住/遗忘程度百分比为函数值,绘制校准曲线(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JOL三组校准曲线基本都在诊断线之下。说明被试出现高估,而JOF三组校准曲线均在诊断线之上,说明被试出现了低估。

3.5 JOL与JOF判断等级的比较

为了与JOL能够在同一量表上进行比较,用100减去JOF值(Finn,2008),以此来比较两种判断等级的差异,并对二者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1,59)=6.79,p<0.05,Cohens d=0.66。JOL的判断等级平均值(0.56)要显著高于JOF(0.49)。该结果与Finn(2008)的实验结果一致,他们也发现类似现象,表明人们在预测自己的记忆能力时更加自信。

4 讨论

研究在记住和遗忘的线索下考察了JOL和JOF能否监测不同延时间隔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给予不同延时间隔的JOL判断值随着延时间隔的增大而降低、JOF判断值随着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升,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L和JOF值与延时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L和JOF判断值有显著差异,这与实际记忆程度降低、遗忘程度加深的总趋势相一致。同时,被试对短时程(5分钟与1天)内的延时间隔差别不敏感。而被试的实际记忆和遗忘程度与JOL和JOF在总体趋势上相吻合。

从JOL和JOF的相对准确性来看,无论是哪种延时间隔条件,基于记忆角度的Gamma值都要高于基于遗忘角度的Gamma,5分钟条件下:0.46>0.33,1天条件下:0.29>0.15,1周条件下:0.52>0.38,即记忆视角下的元认知监控精确程度要高于遗忘视角下,对更容易回忆起来的项目,被试给出了相应较高的JOL值。这一结果与Koriat等人(2004)和Serra和England(2012)的研究结论一致,他们也发现遗忘线索削弱了相对准确性。这也许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对自己的记忆情况进行预测,而较少对自己的遗忘情况进行估计。

就元认知判断的绝对准确性而言,本研究发现在预测遗忘程度的视角下,被试对自己的遗忘程度表现出整体低估,这与预测记忆程度的视角下,被试对自己的记忆程度表现出整体高估相对应,说明人们在监测自己的遗忘能力时非常不自信。Komell和Biork(2009)在其研究中也发现相似的模式,他们认为遗忘线索也许让人们在预测未来测验成绩时更加保守。与此相反,Finn(2008)发现对“遗忘”的预测相比对“记住”的预测表现出较好的绝对准确性;Koriat等人的研究(2004)也发现当要求被试考虑判断的基础(框架)时提高了人们的判断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许还要归于当前研究和以往研究所用方法的差异,或者是因为研究所用被试的个性差异(Stankov&Lee,2008)导致的,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该问题。

5 结论

上述结果说明,人们能够监测不同延时间隔的差异;在记住和遗忘的线索条件下,人们对延时间隔的监测表现不同,JOL的判断等级和相对准确性高于JOF,说明人们更善于对自己的记忆情况进行监测,对遗忘情况进行监测的能力要低于对记忆情况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