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丹毒的诊治

2016-12-16 10:29黄开域福建省沙县城关畜禽防检站3655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猪丹毒沙县猪群

黄开域 福建省沙县城关畜禽防检站 365500

一起猪丹毒的诊治

黄开域福建省沙县城关畜禽防检站365500

沙县某猪场发生一种以急性败血症或皮肤出现红斑疹块为临床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丹毒,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猪丹毒诊治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多发性关节炎。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炎热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3月龄以上中猪最易感染。发病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其病死率很高,造成猪场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诊治了一起猪丹毒,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福建省沙县高桥镇某猪场存栏40~80 kg体重的中猪257头,分26个猪栏饲养。每个栏中有3~5头猪出现发热,食欲减少、不食,背部、腿部皮肤出现拇指或口杯大小的紫红、紫黑色斑块,共死亡7头。2015年6月16日猪场负责人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有的达42℃以上,稽留不退。眼结膜充血,眼睛清亮。严重的呼吸加快,黏膜发绀。食欲减少或不食,发抖、卧地不起,驱赶步态不稳,走路时踩高跷姿势,站立时四肢紧靠,头低背弓。粪便干硬呈栗状,附着黏液。发病1~2 d后,背、腿部皮肤出现紫红、紫黑色疹块,表面隆起,大小形状不一,指压坚硬、退色。

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见胃底部黏膜有点状和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和回肠有轻重不一的充血及出血。全身淋巴结不等程度的充血、肿胀,切面多汁。脾肿大,边缘钝圆,呈红棕色。肝充血,肾浑浊肿胀,呈暗红色水肿,肺充血或水肿,心脏内外膜均有小点出血。有1头心脏二尖瓣有溃疡性心内膜炎。

4 实验室检查

4.1显微镜检查无菌取病死猪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散在的片状丝状杆菌。

4.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猪肝、脾、淋巴结接种于血清培养基,37℃恒温箱培养24 h,可见圆形、边缘光滑、中间隆起、露珠状菌落。取培养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到成片丝状杆菌。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丹毒感染。

6 防治措施

1)对发热不食者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钠3~5万u,每天2次,连用4 d。

2)对发热不食、卧地不起者每千克体重用头孢噻呋钠10 mg、10%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对呼吸严重加剧的,另侧颈部每千克体重肌注20%氟苯尼考注射液0.2 mL,每天2次,连用4 d。

3)全群每吨饲料添加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 g,拌匀,连用7 d。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消毒。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群体发病得到控制,患猪痊愈。

7 小结

1)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猪丹毒杆菌,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发生,以前我国广泛推广应用猪丹毒疫苗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暴发流行。近几年来,由于免疫接种有所放松,该病在某些猪场时有发生,造成危害。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猪丹毒的最佳方法,目前有猪丹毒灭活苗和猪丹毒弱毒苗,搞好预防注射能够有效控制猪丹毒发生流行,如果生长猪群不断发病,可在8周龄1次,10~12周龄最好再来1次;为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龄以前不做免疫接种。

2)该病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药效快。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6万u/kg体重,每天2次,持续4 d。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注射长效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3 d,猪群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四环素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效果,0.05%的剂量拌料可用于预防保健。

3)猪是猪丹毒杆菌的重要带菌者。当猪群密度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潮湿及其他应激因素,感染或隐性感染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猪瘟、伪狂犬病毒等疾病时,将能引起猪丹毒发生和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而且增大病死率和防治难度。因此,生产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保持猪群适当密度,保持猪舍适当温度和空气流通。加强定期消毒,粪便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搞好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的预防免疫,对控制该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4)目前,猪场发病大多为猪丹毒与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加大了诊断以及防治难度,对症治疗的同时应考虑对因治疗,切勿注射猪丹毒疫苗用于治疗。可混饲阿莫西林粉剂或替米考星;发病严重不食的猪采用肌注给药。恢复后,停药7 d后方可免疫接种猪丹毒疫苗。

5)细菌性疫苗的副作用比较大,猪丹毒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其产生的外毒素本身对机体有副作用,因此注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6)人对猪丹毒有易感性。人感染猪丹毒杆菌所致的疾病称为“类丹毒”;猪丹毒杆菌一般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引起发病。另外也可通过食入带猪丹毒杆菌而未经彻底灭菌的猪肉而感染;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肿胀、发硬;有的还可发生败血症、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类丹毒是从事畜牧、兽医、饲养、屠宰、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工作人员的常见职业病。因此在操作中应注意个人防护和消毒;搞好检疫、检验工作,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严禁猪丹毒病死猪肉上市流通,防止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B

1003-4331(2016)05-0071-02

猜你喜欢
猪丹毒沙县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沙县人民笑开颜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寻找真正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