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长效机制

2016-12-16 16:51郑兆飞
福建林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区位

文/ 郑兆飞

浅谈构建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长效机制

文/ 郑兆飞

2014年以来,福建省启动了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工程,实施了《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规划(2015-2020年)》。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一旦发生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主动防灾御灾,南平市协同武夷山市全力推进武夷山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工程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构建防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立责任机制,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1.强化主体责任。为加强对重点生态区位的防御,南平市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调整充实了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下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2017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的通知》,制定了《武夷山重点生态区位2015-2017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总体方案》,将防控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标,强化了政府在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2.落实目标任务。市政府每年召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和林业、工商、公安、交通、外贸、电力、供销、商业、通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分解目标任务,研究防控具体措施,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严格绩效考核。由市政府组织效能、监察、林业等有关单位,不定期对防控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和检查考核,及时进行通报。武夷山市林业局对各乡镇防控工作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二、建立疫情防范机制,推动防御措施落实

1.及时全面监测普查。建立健全设区市、县级市、乡、村四级监测预警体系,采取日常巡查与每月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措施,推行监测任务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监测责任。重点调查新建或改扩建铁路、公路、电力及通信线路两侧和木材加工企业、通信基站、变电站、建设工地等周围的松林,做到监测全覆盖,对出现的松枯死木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取样、送检,准确排查疫情。此外,将苗圃地、交通主干道沿线的行道树、景区、市区、公园的绿化树及村庄的四旁树列为美国白蛾的监测点,实施重点监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等工作制度,努力做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灾)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提升监测预警水平。2013年武夷山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四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公共服务规范化试点之一,在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已在重点监控区设立监测点392个,建立了传统调查与卫星遥感监测、松墨天牛诱剂诱捕监测、太阳能灯诱监测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技术体系,形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有效机制,创建了“三网一台一纸”和“一院一机”联动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预警信息发布一体化,向政府、企业和林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防治决策和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提升了监测预警社会化服务水平。

3.规范检疫监管措施。一是开展检疫检查与封锁。通过强化流动巡查,健全信息举报机制和前置检疫关口等举措来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好全市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流通秩序,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在现有检疫检查站的基础上,拟申请增设洋庄、市区、景区三个高速出口检疫检查站,配备检查人员、简易活动房和视频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值班,杜绝未经检疫准入从市外调入松木及制品、苗木、花卉和繁殖材料。二是及时出台了《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工作的通告》,凡从事调运木材及其制品和木质包装材料(包括包装箱、电缆盘、光缆盘、衬木、垫木、支架等)的单位,应向市森防检疫站登记备案,从市外调入的,必须事先提出检疫申请,经同意后凭《植物检疫证书》调运。禁止从松材线虫病发生县调入松原木和未经除害处理的松木制品及其包装材料,防止疫情随调运传入。三是严格松木安全利用行为。加强松木采伐管理,要求在松墨天牛非羽化期内采伐、加工利用,并做好进出仓等台账登记。四是积极开展检疫执法。整合森林公安、执法大队、木材检查站、森防检疫站等执法力量,进一步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程序,规范检疫执法行为,形成联防联控合力。通过年度“绿盾”林业检疫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松木及制品、苗木、花卉及其它繁殖材料的检疫监管力度,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调运和加工、经营、使用行为。

4.强化应急预案制度。根据防控目标和省、市总体部署,按照相关规程,认真制定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年度实施预案,切实做到灾害一旦发生,能够快速响应、积极应对,及时有效加以处置,把灾害控制初发状态。

三、建立综合治理机制,推动健康森林建设

1.做好松枯死木监测与清理

武夷山境内群众有长期种茶的习惯,人为枯死松木及松毛虫危害致死等现象屡见不鲜。为消除疫(灾)情发生隐患,将松枯死木监测列为护林员巡山的主要职责,并按照“发现一株,清理一株,除害一株”的要求,及时对松枯死木进行清理,所有的松枯死木均就地就近进行除害处理。

2.开展松墨天牛综合防治

根据南平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松林分布状况和防御区类型划分,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积极采用白僵菌、肿腿蜂、花绒寄甲等生物防治措施开展松墨天牛防治,并利用诱捕器诱杀、喷洒药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松墨天牛,有效降低林间天牛种群密度,减少传播扩散机率。

3.实施林分预防性改造

进一步细化营林规划设计,把树种结构调整作为防御工作的重要措施,优先安排交通主干道沿线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大、连年枯死木数量较多、潜在威胁大且区位重要的林分,进行了松林预防性林分改造,致力培育生长周期长、生态稳定的林分,提高森林质量和抵御病虫害能力。同时,结合重点生态区位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三沿一环”林分修复工程,补植和套种阔叶树,有效地形成了天然阻隔带,规避风险。

4.加强防御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南平以项目为抓手,相继实施了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福建武夷山松蚧虫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福建省林业厅关于福建闽北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构建了与林业建设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和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防御能力。

四、完善宣教长效机制,推动全民防御意识提升

1.抓宣传,提升全民防御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宣传。通过南平市政府网、武夷山市政府网、武夷山电视台、闽北日报、林业有害生物虫情动态、移动和电信手机通信网、广播、QQ群或电子邮箱等现代通信网络发布监测预报及防控技术信息,推动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交通醒目位置设立宣传牌和发放宣传册进行宣传。在景区、市区以及高速出口等交通醒目位置设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宣传牌,并通过赶墟天和科技“三下乡”拉横幅、摆展板,以及检疫执法和走街窜店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深入各涉木企业、商店和农户普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技术、法律法规等,宣传疫情防御政策和措施,增强全民参与防御意识。

2.抓培训,提高基层防治技能

培训是提高森防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培训,重点对森防工作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对森防目标管理工作制度、限期除治制度、林业检疫执法以及防控技术进行了讲解,增强了森防人对森防工作性质与基础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主动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开展面对面进行授课、交流,讲解了松材线虫病、松毛虫及刚竹毒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切实提高群众的防治技能。

(作者单位:南平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丁 珌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区位
《经济区位论》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