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学好数学的钥匙

2016-12-16 09:55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210005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传授内角数学知识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210005)

叶金艳●



质疑
——学好数学的钥匙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210005)

叶金艳●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地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质疑是训练学生思维创新性的一种好方法.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训练学生质疑提出一些看法.

数学学习;质疑;能力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数学课堂内,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师唯一要做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换言之,就是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教师的都知道:问题越多的学生其实越对学习感兴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探究、钻研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有了问题和质疑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本文就如何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质疑,如何传授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以及进一步在问题情境中自主释疑做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质疑环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传统的数学课堂内,教师仍在延续“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教师总在不停地发问,总是想方设法用问题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空间总是受到教师的限制与压缩,他们哪里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维、去实践?在课堂内,学生应该和教师同样享有发问的权利.“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创设提问情境:当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后,你会向你的同桌提出什么问题呢?孩子们在这样宽松的情境中,很快就能进入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群体中,发扬集体协作精神,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尝试解答.在这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联系?能不能把多边形划分为几个三角形呢?”等等.

二、传授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究,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是学生质疑精神得以提倡与保护的重要办法.

三、在问题情境中自主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难” 就要想方设法解决.那么,如何解决呢?

(一)带着问题来.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有疑必解,否则将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释疑方法的失当,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轻易回答,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这样得出的正确结论回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有学生问:“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吗?”教师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答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疑问,最终得出结论:这句话只有在两个有理数都是正数的情况下才成立,其余都不成立.

(二)带着问题走.

解决了问题并不是质疑的的唯一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此产生的联想是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创设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回忆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的探索,我们如何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疑就问,不要怕打乱既定的教学程序.通过有效地控制引导学生“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同时也不要使学生的质疑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中不断发展创造思维,不断培养独立意识.

G

B

猜你喜欢
传授内角数学知识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分割问题
传授技艺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