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穿插艺术实施初中数学教学

2016-12-16 09:55江苏省盐城市步凤中学224045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菱形矩形艺术

江苏省盐城市步凤中学 (224045)

咸 伟 ●



运用穿插艺术实施初中数学教学

江苏省盐城市步凤中学 (224045)

咸 伟 ●

穿插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将穿插艺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恰当地运用“从旁入”、“从中变”的方法,适时地切入一些与数学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片断或者生活常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教学气氛、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对运用穿插技术的原则和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穿插;数学;原则;技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程度,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将穿插艺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吸引同学们主动地融入到教学环节,激起同学们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对新知识的向往.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穿插艺术的适用原则

1.适时性原则

运用穿插艺术,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教学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适时地、有的放矢地给以运用,即注意好教学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解疑释难、画龙点睛的作用.

2.适度性原则

运用穿插艺术要注意穿插内容健康、科学,把握时机、把握分寸,适度而止.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提高授课的效率,教师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的内容,摆正好穿插的配角位置,预设好穿插的时间,确定好穿插的时机,拿捏好穿插的深度和广度.穿插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根本目的,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脱离教学的实际,脱离学生的需求,一味地运用穿插艺术,取笑逗乐,会给学生以粗俗之感,易入喧宾夺主的误区.

3.适量性原则

穿插的内容必须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内容,在题材选择上必须是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与数学的发展史有关的,也可以是有关科普知识方面的,当然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与课堂内容相连的等等.在数量上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少而精”则是对适量性原则的最好解释.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技巧

1.诱导穿插

2.转移穿插

转移穿插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尤其在进行理论讲解时,有时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或者解除学生的疲劳状况,使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教师可以运用转移穿插的技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如在介绍完“三视图”的定义后,可以穿插有关“盲人摸象”的故事,将此现象与“三视图”做个类比,帮助同学们领悟“三视图”的本质:从上、下、前、后四个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借助于这个故事并恰当地运用“类比”的方法,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辩证法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3.趣味穿插

运用趣味穿插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轶事、幽默典故、网络流行语等运用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一直围绕课堂的主线,始终不渝地追随教师的思维,从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联系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笔者指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些性质矩形有而菱形没有;但也有一些性质菱形有而矩形则没有,所以说在这方面它们具有互补性.”接着笔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我是孟非,让我做一个媒人,我一定会将矩形介绍给菱形,让他们结合,相信一定会产生出一个更加优秀的正方形来!”同学们听完都笑得合不拢嘴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显然加深了同学们对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关系的印象,终身不忘.

终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适时地、恰当地运用穿插艺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而且还能增大数学课堂的信息供给量,调节课堂节奏,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产生“魅力效应”.科学而艺术地运用穿插技术,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演绎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兴课堂.

G

B

猜你喜欢
菱形矩形艺术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化归矩形证直角
纸的艺术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