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学,绽放数学课堂别样风采

2016-12-16 09:53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2221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风采范式

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 (222100)

李苏宁●



伴学,绽放数学课堂别样风采

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 (222100)

李苏宁●

“伴学”课堂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导向,学生与学生作为“伙伴”关系而相互合作学习的课堂;是教师陪伴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无力自己解决的难题的课堂;是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天赋和聪明才智,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的课堂;最终助推师生教学相长,绽放别样风采的课堂.

“伴学”课堂 别样风采

我们平时上课时,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总有个别学生沉默呆板,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动脑思考,像机器人一样,就等着老师“灌”.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尤为明显,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小朋友们热情似火,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到了高年级,却望而却步,不会想,不想说.我琢磨来琢磨去,后来发现:到了高年级,数学课堂在孩子们的眼中就是死记硬背公式,反复机械练习,不停地复制、粘贴,就可以“高枕无忧”.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独特性又怎能得以“激活”呢?这样的课堂又怎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呢?

一、解读:“伴学”课堂的概念界定

“伴”,从字面上看,一种解释为“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另一种解释为“陪同、伴随”.衍伸开来,“伴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生伴”,学生与学生作为“伙伴”关系而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通;二是“师伴”,教师陪伴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实在无力解决的难题,达到师生的教学相长.

所谓“伴学课堂”,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导向,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教师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最终绽放课堂的别样风采.

二、解析:“伴学”课堂的“师”与“生”

来看看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尽管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开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收效甚微.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居高临下,不敢俯下身去和学生多交流,一味地包办代替,占据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何谈师生的教学相长呢.

(一)“伴学”课堂,教师该怎么办?

1.重新定位教师

(1)教师的身份是“合伙人” 教师不在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伙人”.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放手还给学生,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我们才能出现,或者我们干脆把自己“隐身”,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一个求助的对象,这时的老师就像一本字典,我们的价值与作用要通过学生的翻阅来实现,尽管老师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世界已经都发展到不需要储备知识而只要点击搜索即可.

(2)教师的精神是“孺子牛” 教师需要具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当你俯下身子做学生学习伙伴的时候你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和同伴利用前面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技能,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来求证三角形的面积;同样的有些问题也可以让生生之间互相提问,尝试解决.作为老师不是表面上把权力交给学生,而自己“垂帘听政”.

(3)教师的观念是“懒教师”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告诫我们:“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学会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给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学会创造;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探索”.多么幸福的“懒教师”呀.

(二)“伴学”课堂,学生该如何做?

“伴学”课堂是一个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教学模式,是师生、生生愉悦展示的舞台,学习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只有在学习上精力充沛,不再疲惫,那么我们的老师才不会在课间“咬牙切齿”、怨声载道,家长才不会郁闷、纠结,整个的学校教育也将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1)学生是一种教育的资源 我们平时总是把教科书、教师、多媒体这些僵化不变的内容作为教育的资源,却忽略了我们的学生,这个与生俱来的、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学习力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学习力,这是“伴学”课堂理念的一个基本点,也上实施“伴学”课堂模式的一个出发点,“伴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的思想,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生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先讲了某种摸奖的中奖规则,然后提问:不同的中奖号码一共有多少个?为了中特等奖,买全所有号码,假设特等奖500万,一等奖1万,其它奖项不计,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合算吗?这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而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告诉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开放.

其实,就是使受教育者自己提高自己,自己调动自己,把“逼我学”变为“我想学”.邓小平主席在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这一难题的做法是把土地还给农民,承包给农民;而“伴学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怎样解决如何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学.

例如在讲《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的“伴学”纲要:

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推出来的?

4.你能列举出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实例吗?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和他们互相切磋、点拔一下.

三、定格:“伴学”课堂的基本范式

1.普适性教学范式

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释放师生潜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课堂的前提.其基本范式具体如下:

预习质疑

目标导学→探究交流

调控伴学→释疑解惑

精讲点拨→迁移运用

固学提升→随堂检测

拓展延伸

2.数学学科教学范式

在“伴学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它的教学模式,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通过制定的“范式”,引导教师先“入模”再“出模”,创新出新的模式,最终达到脱离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学艺术.

(1)新授课教学基本范式

(2)练习课教学基本范式

(3)复习课教学基本范式

四、“伴学”课堂的真谛

“伴学”课堂是自主开放的生本课堂: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或者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课堂;如遇到确实无法解决、存在疑惑的问题,做好标注,进行同伴间互助交流准备的课堂;是通过“师伴”学习,精心诱导、适时点拨、及时评价,充分体现教学启发性的课堂.总之,“伴学”课堂是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天赋和聪明才智,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的别样风采的课堂.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雷玲;听名师讲课[J].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4]孟宪平;教育新视野[J].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5]韩立福;生本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0

G622

B

1008-0333(2016)26-0048-02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风采范式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庆丰收 展风采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