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相关变化

2016-12-17 07:58丁文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趋化血管性迷宫

丁 颖 张 梅 丁文嘉 赵 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 长春 130031)



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相关变化

丁 颖 张 梅1丁文嘉 赵 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 探讨慢性缺血是否可以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加重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 选取40只健康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除颈总动脉结扎外与模型组相同。术后30 d,假手术1组及模型1组大鼠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观察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两组大鼠取脑。将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ELISA 检测各组MCP-1的表达量。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 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1组、模型1组、假手术2组、模型2组大鼠脑内MCP-1浓度分别为(1.58±0.21)ng/ml、(8.15±1.92)ng/ml、(1.66±0.29)ng/ml、(7.96±1.56)ng/ml。模型1组与假手术1组MCP-1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MCP-1可能通过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性痴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严重认知障碍。目前有研究显示脑缺血后脑血流量下降所致的脑内炎症反应在VD的发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作为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在脑缺血过程中可能趋化和激活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同时可能活化神经胶质细胞,在此过程中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认知功能也可能因此受到损害。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否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神经损伤。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鼠龄2~3个月),由吉林大学新民校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及喂养,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吉)2014-0006,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吉)2014- 0022,动物实验在吉林大学基础实验室进行。

1.2 实验动物的分组以及动物模型的制备 在分组之前对大鼠先进行 Morris 水迷宫检测,每天上、下午各1次,当天取平均值,共进行4 d。将实验大鼠先后从4个入水点放入水池中,然后记录其在120 s内寻找到并爬上平台所用的时间,即为逃避潜伏期。期间死亡大鼠2只,另有4只不符合标准,随后补足相应的动物数目。40只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30.95±9.08)s。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组1组、模型2组,每组10只。

大鼠称重,按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法(2VO)制备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与模型组相同,只是不结扎和剪断双侧颈总动脉。

手术后30 d及60 d,分别对各组进行水迷宫试验,再次记录各组的逃避潜伏期,每天进行2次,共4 d。如测试第4天,逃避潜伏期超过20 s或者有2次误入其他盲端即为VD大鼠。

1.3 MCP-1的检测方法 水迷宫测试后,将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而后在冰盘上快速断头取脑,将取出的脑组织放于玻璃匀浆器中研磨,2 000 r/min离心 15 min,留取上清。无菌条件下过滤,-80℃保存备用。根据 ELISA 试剂盒提供的方法对MCP-1的含量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间样本均数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Morris 水迷宫结果 水迷宫测试后假手术1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均<20 s,未有误入盲端者。模型1组符合VD标准者8只。假手术2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均<20 s,模型2组符合VD标准者9只。造模前模型组分别与假手术组对比,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1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1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2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MCP-1检测结果 模型1组〔(8.15±1.92)ng/ml〕与假手术1组〔(1.58±0.21)ng/ml〕MCP-1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7.96±1.56)ng/ml〕与假手术2组〔(1.66±0.29)ng/ml〕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1组与模型2组MCP-1表达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造模前、后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结果比较±s,s,n=10)

与假手术组比较:1)P<0.05,与假手术2组比较:2)P<0.05

3 讨 论

VD主要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为基础引起的,以记忆功能以及行为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1〕。研究显示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参与了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2〕。而炎症介质参与了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作为炎症介质之一的MCP-1是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中的CC亚族。MCP-1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很少,但是当脑组织缺血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等均可以产生大量MCP-1〔3〕。另一方面,在脑缺血后引起的炎症反应,MCP-1反过来可以介导小胶质细胞及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向病变的炎症部位聚集,进而可能造成局部脑组织损伤。既往研究显示,在脑缺血急性期MCP-1多出现一个表达高峰〔4〕。但最近有研究显示〔5〕,在脑缺血后MCP-1会在急性期过后出现第二个表达高峰,并且持续高表达较长时间。本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MCP-1在慢性缺血致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另外,MCP-1的持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持续性下降。

1 李林昕,董 强.从血管性痴呆到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9;3(3):25-9.

2 Basu A,Lazovic J,Krady JK,etal.Interleukin-1and the interleukin-1 type 1 receptor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on that ensues subsequent to a mild hypoxic/ischemic injury 〔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25(1):17-29.

3 Paolinelli R,Corada M,Orsenigo F,etal.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differentiation and maintenance〔J〕.Pharmacol Res,2011;63(3):165-71.

4 Abbott NJ,Patabendige AA,Dolman DE,eta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J〕.Neurobiol Dis,2010;37(1):13-25.

5 王 敏,曹秉振.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MCP-1及IL-8的表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6):506-9.

〔2015-11-1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科研专项(B18)

赵 腾(1985-),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研究。

丁 颖(1986-),女,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影像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2-555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25

1 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趋化血管性迷宫
三维趋化流体耦合系统整体解的最优衰减估计
一类描述肿瘤入侵与具有信号依赖机制的趋化模型有界性与稳定性分析
根际微生物组中细菌趋化系统的生态功能
带非线性扩散项和信号产生项的趋化-趋触模型解的整体有界性
大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