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2016-12-17 07:57阚晓美许红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稳定期

阚晓美 许红阳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常州 213011)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阚晓美 许红阳1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常州 213011)

目的 探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开展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相较于布地奈德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

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进入呼吸系统后沉积于终末气泡,导致肺组织出现急性或慢性炎性化改变,最终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据文献报道,COPD近年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逐年攀升之势,其致死率高居全球第4位〔3〕。因此,探究一种安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延缓及控制COPD病情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以药物治疗为主,预防高危因素为辅的干预方案〔4〕。治疗稳定期COPD常用的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祛痰药等,其中抗胆碱能药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COPD的一线药物〔5〕。据文献报道〔6〕,噻托溴铵与布地奈德具有较佳的舒张支气管效果,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本文探讨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COPD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COPD患者,男53例,女25例;年龄61~80〔平均(68.1±4.8)〕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胸片、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痰培养检查,并联合其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COPD,纳入标准:①不存在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②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于2 w内病情未加重且无服用抗生素史;③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若服用支气管扩张剂者,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需停用达48 h,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需停用达2 w;⑤无肺部手术史者;⑥无支气管哮喘病史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需吸入短效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喷14 g,商品名:科瑞,由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0453,产地:重庆),均长期家庭氧疗(每日吸氧15 h以上)。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10粒,商品名:思力华,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00194,产地:德国)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雾化吸入,18 μg/次,1次/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具体用药方案为:布地奈德气雾剂2喷(每喷200 μg,商品名:普米克,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79,产地:无锡),1次/12 h。若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等急性症状加重时,则根据病情需要酌情给予祛痰剂与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项目 ①肺功能:记录两组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②呼吸困难程度:利用由英国医学研究会所制定的《呼吸困难量表》对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进行评分。最终分数越高,则表明其呼吸困难程度越明显,其中0分代表患者只在剧烈活动时会感到呼吸困难;1分代表患者快走时或上缓坡时方可感觉呼吸困难;2分代表患者在平地行走数分钟后需休息片刻之后才能继续前行,或因呼吸困难比同龄人走得慢;3分代表在平地行走100 m后或数分钟后需被动停止;4分代表在进行简单的日常操作(比如穿衣服)会感到胸闷气短,而被迫需离开房屋。③运动耐受力: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WT)指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即让患者在长度为50 m的走道中以最大速度来回行走,记录6 min内所需完成的最大距离。医生于6 min中内每隔1 min给予患者一次语言鼓励,若患者出现不适主观感受,则需减缓步行速度或立刻停止休息,待其临床症状改善后再继续完成行走试验。若患者在步行试验中,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不良症状时,应马上中止试验,并实施对症干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FEV1、FVC及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预计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n=39)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下表同

2.2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s,n=39)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OPD由于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而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患者的重视〔7〕。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药物包括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得到舒张,进而减轻气道过度反应,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其中噻托溴铵是抗胆碱能药一线药物,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8〕。据文献报道〔9〕,上述2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临床症状,且成效显著。笔者设计随着对照研究,进一步揭示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布地奈德吸入剂。噻托溴铵是一类新型支气管扩张剂,同时也是目前唯一一类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它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而对M2受体选择较小,进而可起到扩张支气管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因M2受体阻滞而引起的唾液分泌所致瞳孔散大等副反应。另外,该药解离M1和M3受体速度分别比M2受体解离速度慢35倍和8倍,特别是M3受体解离时间可长达30 h,进而起到更强的舒张支气管效果〔10〕。除此之外,噻托溴铵还能有效避免气道炎症反应,并使其保持24 h开放状态,避免气道局部出现坍陷及开放。进而可避免气道中各组织间的摩擦,最终避免气道炎性反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是一类具有高效局部抗炎效果的糖皮质激素,它能有效强化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并降低抗体合成且减轻对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性物质的释放。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布地奈德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不及噻托溴铵,这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大致相符〔11〕。随着患者肺功能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二氧化碳蓄积,最终使代偿性呼吸困难症状得以减轻〔12〕。本文显示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论证噻托溴铵在治疗COPD方面的成效优于布地奈德。COPD属于慢性病,缺氧反应是导致患者出现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它会引起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疲乏、困倦等。而随着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机体各脏器对血氧浓度的需求,进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本次研究亦显示研究组6MWT高于对照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心悸、胃肠道反应、排尿困难等不良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药物后续使用。

1 Zaniolo O,Iannazzo S,Pradelli L,etal.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of tiotropium bromide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in Italy〔J〕.Eur J Health Econom,2012;13(1):71-80.

2 戈艳蕾,刘聪辉,曹书华,等.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参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相关因子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558-9.

3 Meyer T,Reitmeir P,Brand P,etal.Effects of formoterol and tiotropium bromide on mucus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COPD〔J〕.Respir Med,2011;105(6):900-6.

4 张秋兴,李学民,张琳红.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9.

5 李志刚.噻托溴铵和舒利迭联用对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1;39(3):199-201.

6 彭 敏,高金明.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力学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54-6.

7 Wollin L,Gantner F,Pieper M.Tiotropium reduces establishe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a 12 weeks cigarette smoke mouse model of COPD〔J〕.Eur Respir J,2011;38(Suppl 55):3448.

8 Mittmann N,Hernandez P,Mellström C,etal.Cost effectiveness of budesonide/formoterol added to tiotropium bromide versus placebo added to tiotropium bromi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harmacoeconomics,2011;29(5):403-14.

9 Williamson PA,Short PM,Clearie KL,etal.Paradoxical trough effects of triple therapy with budesonide/formoterol and tiotropium bromide on pulmonary function outcomes in COPD〔J〕.Chest J,2010;138(3):595-604.

10 Vogelmeier C,Hederer B,Glaab T,etal.Tiotropium versus salmeterol for the prevention of exacerbations of COPD〔J〕.N Engl J Med,2011;364(12):1093-103.

11 Kulikov A,Komarov I.PRS12 budget impact analysis of tiotropium bromide versus ipratropium bromide on the top of standar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in Russian Federation〔J〕.Value Health,2012;15(4):A53.

12 尤 宜,朱慕云.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377-9.

〔2015-05-22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无锡医管中心面上项目基金(No.YGM1003)

许红阳(1978-),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研究。

阚晓美(196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研究。

R285

A

1005-9202(2016)22-565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2.074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ICU室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稳定期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