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译者风格研究的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16-12-17 05:08冉诗洋张继光
外国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料库研究者图谱

冉诗洋 张继光 鲁 伟

(1.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8100;2.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3.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4. 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国内译者风格研究的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冉诗洋1张继光2,3鲁 伟4

(1.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8100;2.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3.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4. 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CNKI中1984—2015年国内译者风格研究文献进行科学图谱可视化处理,对其中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关于译者风格研究近年来有快速发展的趋势;(2)主要研究者及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关联度不明显,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明显;(3)该领域的术语概念不统一;(4)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译者风格研究需统一译者风格的概念,确定研究参数,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建立关联性,继续坚持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译者风格;翻译风格;关键词;研究热点

0 引言

随着翻译研究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译者风格进行了研究。国有曾有研究者(伍先禄,2004;董娜,2010;刘敬国,2011;黎昌抱,2009)对译者风格进行评述,也有人(黄立波,2014)对与之相关的翻译研究文体观进行分析,但是都只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缺少系统统计分析,因此有必要利用CiteSpace科学图谱分析,对译者风格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目的在于:(1)确定中国语境下的译者风格研究研究讨论了哪些主要翻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研究;(2)审视已有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是否合理;(3)为国内译者风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方向性建议。

1 文献数据统计与CiteSpace研究方法

1.1 文献数据统计

探索现有译者风格的研究,本来有必要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主题进行统计分析,但是由于大多数专著都有析出文章,或者以博士论文出现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因此本研究主要统计期刊数据库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CiteSpace统计分析要求。在中国知网中以“翻译风格”或“译者风格”为主题进行检索,将两部分文献进行整合,根据文献题名和摘要内容,剔除与译者翻译风格研究无关的文献,增加由于系统误差而没有收录的文献,最终统计出该研究主题共计529篇文献,其中最早一篇文献出现于1984年。

1.2 CiteSpace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关于译者风格研究文献综述较少,散见于少量研究(伍先禄,2004;黎昌抱,2009;黄立波,2014)中,其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梳理为主,没有利用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系统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Chaomei Chen)研发,可以对科学文献进行识别和可视化新趋势与新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张继光,张政,2015:97)。利用这一软件程序,通过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收集数据、显示等步骤,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发现译者风格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主题词和术语、统计相关主题词和术语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设计相关数值、生成可视化图像、对图像赋义等,而且最关键的部分是对相关统计数据的赋义,因为只有对数字进行赋义,数字才有意义,才能发现数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2. 数据统计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图1 CNKI中以“译者风格”和“翻译风格”为主题的文献数量统计(1984—2015)

根据图1,可以发现国内早期关于“译者风格”的研究文献较少,每年集中在10篇以内,2000年研究数量急剧上升,其中2001年出现2000后的第一个谷底,2003年又出现一个谷底,至此后一直飙升,于2007年达到峰值,文献数量为47篇,其后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基数都较大,每年发表文献均在40左右。

2.2 国内译者风格研究者及其单位数据统计

CiteSpace可以通过共引网络分析实现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脉络的梳理,能够捕捉到一个学科或一个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向(Chen, 2004; 2006)。将CNKI统计数据通过数据切分,选定time slicing时间从文献起始时间段(1984—2015),选取term source中的title, abstract, author keywords和keywords plus项,选定node types为author和institution,其他参数为系统设置,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生成有关译者风格研究的研究者和研究单位的可视化图谱。由于大多数作者发文较少,而且同一单位作者发文篇数均较少,为了凸显少数集中研究译者风格的研究者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将阀值(threshold)限定大于或等于2,得出有关研究者及其机构图谱(图2)。在生成的该图谱中,字体大小整体变化,而最大字体对应的人和单位意味着其发文最多,其中研究者与其合作单位之间有对应关系,中间有连线。

根据图2,可以发现发文最多的研究者是董琇(6篇),其次是刘泽权、王家义、黎昌抱、陈伯鼎和黄立波和卢静等,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其中由于节点之间没有明显的连线,表示研究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不明显。

从上述研究统计发现,其实对译者风格研究的研究者较多,但是每个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最多的董琇仅有6篇,其中有对译者风格进行研究的文献,也有对译者风格研究方法的探讨。

2.3 研究关键词统计

CiteSpace能够通过绘制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展示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刘则渊,陈悦,侯海燕,2008)。根据CiteSpace系统设置,本研究以1年为一个时间分区,将1984—2015年分成31个分区,选取每个时间分区内50个引用率最多或者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以pathfinder作为计算方法、对每个时间切片进行剪裁后生成相应的图谱(图3)。字体大小代表其出现频率的多少。在图谱生成后,将阀值(threshold)调整为9,即设置出现频率大于9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出表1。

图2 国内译者风格研究者及其单位

图3 “译者风格”研究关键词及其出现频率统计

生成的图谱中,每个圆圈是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圈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节点由不同颜色的年轮构成,每一个年轮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年限,由内到外,对应时间为由远及近,年轮的厚度也代表出现频次。节点间有相应的连线,代表其共现关系,即共同出现的时间,一个圆圈周围的连线越多,说明其与其他词共现的频次越多(Chen, 2012)。

根据图3,关于“译者风格”的研究,主要是“译者风格”“翻译风格”“风格”“翻译”和“语料库”等,根据该图谱的“network_summary_关键词”的统计,上述关键词出现频率分别是118、116、90、51和47次。

2.4 引用突变

CiteSpace中还有一项指标引用突变(citation burst),指使用频率突然明显增多。与一般的高频词关键词相比,突变专业术语的动态变化特征使之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李红满,2014:25)。根据CiteSpace统计,得出排名前3的引用突变数据(图4)。蓝色线条为没有突变的年限,红色代表突变年限。

根据图4,“译者风格”在2014年出现了3.915 8的突变值,即2014—2015年出现大量译者风格研究文献,“风格”在2007年出现突变,突变值为4.818 7,即2007—2009年出现大量“风格”研究文献,“语料库”在2012年出现突变,突变值为7.924 7,说明2012—2015年出现了大量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方面的研究文献。

图4 译者风格研究top 3最大关键词突变统计

3 赋义

赋义(sense-making)过程,使现有数据体现意义的过程,也是回答数据背后含义的过程(图5)。

图5 数据解释过程模式

从“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中可以发现,2000年关于“译者风格”研究的文献较少,每年都在10篇以内,2000年后大幅度上升,最近几年每年都在40篇左右,说明2000年前对译者风格研究的关注较少,而之后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00年前,国内翻译研究主要还是语言学范式翻译研究,重点关注语言转换间的忠实和对等,主要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多大程度上对等,对语言风格的传达和译者主体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导致2000年前译者风格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而伴随着2000年前后大量西方翻译理论著作的引入,西方翻译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逐渐为国内广大研究者所关注,翻译研究对传统翻译范式进行反思,凸显译者的主体性,因而译者风格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从而导致国内译者风格研究文献突然上升。

根据“国内译者风格研究者及其单位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对于“译者风格”方面的研究者较多,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发表的研究文章都较少,最多的也只有6篇,而且多数集中在1~2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分散性研究,研究者对该领域的集中研究程度不足。另外,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关联性不明显。

根据“研究关键词统计”,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风格”“译者风格”“风格”等领域。其中关键词中的主要译者有:张谷若、葛浩文、张培基、杨宪益、林少华、傅雷、冰心、王佐良、高健等,出现频率分别为9、6、6、6、5、5、5、4、4。其中研究张谷若翻译风格的类似标题有《地道之人与地道之文——从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谈其翻译风格》《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从〈苔丝〉译本看张谷若翻译风格》《试析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管窥》《从〈德伯家的苔丝〉透析张谷若的翻译风格》《张谷若译风研究》和《浅析张国若的翻译特色》等,结合内容,发现张谷若翻译风格方面的重复性研究较多。由于译者风格研究最近几年广受关注,以及该领域的研究对文献的综述不足,导致大量的重复研究。以张谷若为例,1993—2004年共出现4篇相关文献,2004年之后20篇,平均每年2篇。

理论上讲,在谈到译者风格的文献中,首先需要定义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定义,或者引用权威定义,从而导致“风格”和“译者风格”成为前两位的关键词,但实际上是“翻译风格”成为第一关键词,主要源于文献中关于“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定义不一致。刘宓庆(1990a:1)认为风格研究分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是对语体的研究,即言语各等级,如正式体、非正式体的结构特征;对体裁的研究;作家及不同流派的语言变异及总体风貌。胡壮麟(2002:2)认为风格是“书写或说话的表达方式;具体特色的用词风格;和由民族、时期、文学形式、个人特征等因素造成的,通过词语选择或搭配表达思想的惯用的特定方式”。刘敬国(2011:19)认为翻译风格是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语音、词汇、章法、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的具有个性区分作用的系统性特征”。董琇(2014:160-161)认为译者的风格具体表现为“译者的文化取向、审美取向、思想主张、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情感意志、认知模式等,但从深层次来说,不仅是个人性情、思想的表现,也映射出社会对个人影响的烙印”。从现有文献中,似乎很难看出“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准确含义以及通过哪些方面来确定“译者风格”,即没有统一译者风格的确定参数。译者风格主要通过“风格标记”“文学风格”“语言风格”“形式标记”以及“非形式标记”等几个关键词来确定研究参数,但是上述术语分别排在关键词的第12、14、15、20、26位,显然与其作为译者风格研究的核心参数不符。

关键词中的“语料库”是一种译者风格的研究方法。早期的译者风格研究主要是以文本分析对比为主,通过人工统计得出译者的语言、句法、章法和修辞等方面的差异,而最近几年出现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主要依据J. Boase-Beier(2006)提出的研究思路和Mona Baker(2000)的译者风格研究方法,从平均句长、平均句长标准差、类符形符比、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关键词、词汇频次比等方面来分析词汇、句法和语篇特征,但是否译者风格就是词汇、句法、语篇,甚至修辞等方面的差异呢?由于风格的符号体系包括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刘宓庆,1990a:2),译者风格的研究需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依据刘宓庆教授(1990b:53)所提倡的风格符号系统进行分析,即用定量分析形式标记类风格,用定性分析分析非形式标记类风格。

总之,床边教学课程正在不断减少,原因包括病人周转加快、住院天数缩短,病人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医患矛盾增加,检查化验手段进步等。床边教学可改善、提高学生和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仍然被部分病人以及学生、住院医师和临床带教教师评价为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床边教学具有重要的医学教育意义。

根据“引用突变”,可以发现“风格”在2007—2009年出现过突变,“译者风格”在2014—2015年发生了引用突变,“语料库”从2012年至今一直处于突变状态,说明“风格”研究在2007—2009年乃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或者研究前沿,最近几年“译者风格”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译者风格研究在研究文献从2007年到达峰值以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

4 结语

通过运用CiteSpace对国内现有译者风格研究进行科学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1)国内译者风格研究自2000年广受研究者关注;(2)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是翻译风格、译者风格、翻译、语料库等;(3)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是当前译者风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也发现了现有译者风格研究存在如下问题:概念不一致、参数不统一、文献综述不足、研究关联性和合作性差以及重复研究过多等问题。因此,统一译者风格的概念、确定译者风格研究参数、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建立研究关联性以及继续坚持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是今后的译者风格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内容。

Baker, M.2000.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 [J].Target, 12(2):241-266.

Boase-Beier, J. 2006.StylisticApproachestoTranslation[M]. Manchester: St. Jerome.

Chen Chaomei. 2004.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 [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1): 5303-5310.

Chen Chaomei. 2006.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3): 359-377.

Chen Chaomei. 2012. Predic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3): 431-449.

董娜. 2010.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痕迹”研究——林语堂翻译文本解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胡壮麟.2002. 理论文体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黄立波.2014. 翻译研究中的文体观:研究综述[J]. 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 49-55.

刘敬国.2011. 系统中的风格:《小品波若经》六种汉译本翻译风格[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1990a. 翻译的风格论(上)[J]. 外国语(1): 1-39.

刘宓庆.1990b. 翻译的风格论(下)[J]. 外国语(2): 51-62.

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2008.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 北京:人民出版社.

黎昌抱.2009. 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李红满.2014. 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翻译(2): 21-26.

伍先禄.2004. 我国传统译论中的风格翻译论评述[J]. 中南林学院学报(3): 80-84.

张继光, 张政.2015. 国内葛浩文研究状况的Citespace分析[J]. 外国语文(4): 96-103.

责任编校:肖 谊

A Scientific CiteSpac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Translators’ Style in China

RANShiyangZHANGJiguangLUWei

By virtue of CiteSpace, the article visualizes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 word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ors’ style in articles from CNKI within 1984-2015. It concludes that (1) the study of translators’ style develops quickly since 2000; (2) there is little connection in those researchers of the field and in these rel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3) the concepts of style is not identified; and (4) corpus-based study on translator’s style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ranslators’ style should make the term clear, ascertain the parameters of translators’ style, and build up the connection with former studies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rther the corpus-based study on translators’ styl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ranslators’ style; translation style; key words; hot topic

2015-12-0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葛浩文译作特征描述性研究”(13WW0011),长江师范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译者风格研究”(2013XJZD017),长江师范学院2015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论杨宪益的汉译特点——以《卖花女》为例”的前期成果

冉诗洋,男,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H315.9

A

1674-6414(2016)04-0133-05

张继光,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鲁伟,男,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料库研究者图谱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绘一张成长图谱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