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影响了你

2016-12-19 20:25王丽华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拐杖盲人选材

王丽华

★【作文真题】

写作(50分)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与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面简洁明了,没有什么审题障碍。首先,要明确题目的中心词是“人”,也就是说,作文必须要写人,而且只能写一个人。那写什么样的人呢?“影响”这个关键词告诉我们,所写的人必须对自己产生了影响,使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乃至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从题面特征看,这篇作文适宜写成记叙文。

如何来写这篇文章呢?

一、扣住“影响”进行立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比如一个人的正直、勇敢、善良、诚信、热情、细心等品质深刻影响了你,使你主动向他学习,改变自己;反面的,比如在特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懦弱、自私、冷漠等不良品质影响了你,使你的内心也受到了“传染”,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为此感到难过、后悔。不难看出,同学们在立意时,既可从正面进行,写自己从“那个人”身上获得的正能量;也可以从反面进行,写那个人身上的“负能量”影响了“我”。

二、围绕“那人”进行选材。到底是谁影响了“我”呢?这个人,既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同学师长;也可以是我们生活圈子里的人,比如小区里的叔叔阿姨,马路上的环卫工人;还可以是历史人物,比如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学名家,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大师。除此之外,艺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成为影响我们的人,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等。同学们在选材时,可以把目光投得远些,把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人找出来,进而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故事,让写作原料信手拈来。

三、着眼过程进行构思。那个人影响了“我”,那他是如何影响“我”的?是他说的一段话,还是做的一件事?“我”受影响时内心在想什么?是深受感动,油然而生敬意;还是左右矛盾,激烈斗争?之后,我又做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同学们在构思这篇作文时,应先把上述受影响的整个过程梳理一遍,然后再依据前因后果,来策划文章结构,想好怎么开头、结尾,何处详写略写,怎样让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一旦成竹于胸,写起来就非常轻松了。

四、抓住细节进行描写。这篇作文写一个人对“我”的影响,人物描写显然是文中的重头戏,同学们除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常规描写方法外,千万别忘了抓住“那个人”或“我”的某些方面的细节展开描摹,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打动读者的心。

★【满分作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江西一考生

太阳的余晖被无情地吞没,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晚霞。傍晚时分的空气总是让人格外舒服,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也忍不住放慢了脚步,静享这难得的悠然时光。而他,就在这个时候与我不期而遇。

他拄着拐杖,戴着墨镜,脚步谨慎而缓慢,与身旁匆匆经过的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盲人。

他用拐杖敲击着前方的路,小心地踩在黄色盲道上,而从他身边经过的人,或无视他的存在,或用嫌弃的眼神看着他,然后不情愿地为他“让”出一条道。我一直跟在他后面,我们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去。忽然,他停了下来。我抬头一看,原来有几辆车乱停放,霸占了他的盲道。他不得不改变方向,凭借着手中的拐杖,探索着前方的路。我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因为不小心用拐杖碰着别人而连声说对不起,而那些奇怪的眼神,他是看不到的。

在路的一旁,坐着一个同样遭嫌弃的人。

“好心人帮帮我吧!我儿子出车祸躺在医院,没钱做手术,帮帮忙吧!”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可这世上有那么多职业乞讨者,又有谁会相信她说的话呢?盲者虽然看不见,但循声而去。好奇的我也跟了过去,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小心地走到老太太面前,从衣袋里摸索着掏出一些钱,也没数,直接递给了她。老太太也看出了他是个盲人,接过他的钱,数了数,又把二十和五十的纸币递还给他。他却推了回去:“这些钱你都拿着,一定要治好你的儿子,实在不行,你还可以申请政府帮助,千万不要让他变成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会招人嫌的。”老太太万分感慨地说道:“谢谢您,谢谢您,大好人啊!”随后,他走了,返回自己未知的路上。

我坐在旁边的一张长椅上,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禁陷入沉思:如果我是他,估计连出门的勇气都没有吧?而他不仅勇敢地行走于这个黑暗的世界,还献出了爱心帮助更弱小的人……他很平凡,但也很伟大。相比之下,我能做些什么呢?我没有多想,拿出自己口袋里仅有的十块钱,向老太太走去;然后又快速追向那名老人,我要搀扶他过前面那条马路……

这时候的天空,像深蓝色的幕布,星星散落其中,像碎金,在上面闪烁着光芒,非常美丽。他那善良的心,不就像这些星星一样吗?

◎满分理由:

一、对比写人。这篇作文主要描写了一位盲人,先写他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不时受到路人的歧视,非常可怜;接着笔锋一转,写这位盲人奉献爱心,捐钱给乞讨者,人物形象立即变得高大起来。前后一对比,读者心中油然而生敬意。

二、前后呼应。文章以自然环境描写开头,引出下文;结尾再回到自然景色上,借景抒发赞美之意,前后呼应,完美无缺。

三、叙议结合。文章除了大篇幅记叙描写那位盲人外,还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巧妙发表议论,突出盲人对“我”的影响,给读者以启示。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江西一考生

打开一卷宋词,重温岁月,我仰望着他伫立在风烟中的背景。从京城到岭南,从黄州到儋州,一路坎坷,但他从容而泰然。他就是苏轼,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如皎皎明月,似十里春风,深深地影响了我,为我指引生命的方向,领我感悟幸福的真谛。

他曾在丙辰中秋之夜欢饮达旦,抒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怀,感叹“人有悲欢离合”,看透“月有阴晴圆缺”,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看明月“转朱阁,低绮户”,他一夜无眠,留下了《水调歌头》这首抒尽思念与达观的中秋词。

初接触这首词时,我还年幼,却也已体会到了离别之痛。爸爸在外地工作,我每年暑假跟着妈妈去探望。而欢聚总有离别时,每到返程回乡时,我便十分难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首浅显易懂却富有深意的名篇,在悠扬清雅的音乐中感悟到苏轼的情思。词中的思念让我产生共鸣,而苏轼释然的心态冲淡了我的忧伤,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传递给我的力量。

苏轼深刻影响了我,让我更加坚强,不再惧怕离别。正如他所写的,我与爸爸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

他也曾手持竹杖,脚踏芒鞋,行走在山岭之间。山风吹来,凉意微侵,醉酒的他渐醒。他看见了山头斜照的夕阳,回首了以往的萧瑟处,尽享着轻快从容的旅行。不用高头大马,只是踽踽独行。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回首自己只有十四个春秋的生命。过去的日子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痛苦,而前方的路那么漫长,生活是否会许我以宁静呢?“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先生的话语如一湖春水,洗涤了我心上的尘埃。是啊,只要生命之花仍然绽放,我就没有在阴影里哭泣的理由!不必管前方有多少艰险,只要心能安宁,处处都能体会人生的幸福!

苏轼深刻影响了我,让我更加豁达,让我能更轻松地向前走。我不再将风雨看得那样沉重,那竹杖芒鞋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从此也属于正在成长的我。

宋词徐徐闭合,我心释然……目送他的背影远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继续以他为榜样,一路前行,一路收获,一路欢歌。

◎满分理由:

一、选材独特。本文从历史文化名人中选材,写苏轼的从容、泰然、坚强影响了“我”,使“我”能够面对离别,面对困难,心胸豁达,一路前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引用恰当。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能够根据表达需要,恰当引用苏轼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饱含真情。作者是带着真情来写这篇作文的,无论是对苏轼的敬佩,还是“我”内在情感的表达,都非常真挚感人。

猜你喜欢
拐杖盲人选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盲人节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