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中求变涅槃重生

2016-12-22 02:27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文/本刊评论员

困中求变涅槃重生

文/本刊评论员

经历了又一年的市场严冬,煤炭行业还是没有嗅到“春的气息”。

根据有关部门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2亿吨。这组数据时刻警醒煤炭行业,“控产量”是当务之急,行业脱困根本出路在于“去产能”。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煤炭行业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煤炭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挖潜增效,扭转经营被动的局面,值得我们深思。

万众创新,企业“自救”的手段

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显示,“十三五”末,我国将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将煤矿企业数量压缩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一多半的煤炭企业将退出市场。

煤炭企业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就必须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新增效益。推行内部市场化、强化经营考核、鼓励自主创业等,这已成为企业抵御市场寒冬的重要举措。

在山西,晋煤集团古书院矿积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一核心问题,围绕煤炭生产服务和地面生活服务两条主线,依托托管整合矿井、煤炭专业化服务、后勤物业管理、加快矿区转型、多经产业发展等路径,推动了矿井主业接续、产业转型、人员转岗齐头并进。

在江苏,徐矿集团目前正在旗下一部分非煤企业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管理层,包括领导班子成员、重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出资入股,促使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经营状况更紧密地挂钩,激发了众多职工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还将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方向,凡新成立的新兴产业企业,该集团明确提出均采用混合所有制,大力推动管理层参股、职工持股,给予具有创业想法和能力的职工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

为了“自救”,龙煤集团、同煤集团、潞安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煤炭企业,还通过转岗分流、内部休假和停薪留职的方式,压缩工资成本,实现企业现金流“止血”。

但仅仅转岗分流职工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难题。正如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明胜所言,“尽管我们想尽办法分流人员,但对于一个总人数达数万人的老国有煤炭企业而言还是杯水车薪,国有企业担负着很多社会责任,其中就业和稳定是一项重要职责,如果我们将一部分矿井关闭,再分流一半人员,应对当前的困难就从容得多,但是只有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裁员降产才有可能。”

人员安置,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2016年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精神来化解过剩产能。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要想实现供需平衡,从近期来看,需要严格控制煤炭产能无序增长和产量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而言,则需要将化解产能过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煤矿长效退出机制。但这也意味着不少煤炭行业职工的“饭碗”受到影响。

“在现有50多亿吨煤炭产能的背后,是约500万人的从业群体,如果淘汰10亿吨产能,就意味着近100万人需要转岗分流”。淄矿集团董事长孙中辉认为,由于过剩产能的体量巨大,宏观调控的推力稍有不慎,就容易触发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实际上,中央高度重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并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有消息称,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首期或将安排300亿元,主要用于钢铁、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无论专项资金有多少,合理配置都很关键。”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的转型再就业、再就业培训及安置工作都需要资金保障。有了资金的保障,煤炭落后产能的退出将更加顺畅,煤炭企业才能轻装上阵,砥砺前行。

调整转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危机,是威胁也是机会。未来,煤炭企业若能抓住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减量、减负,实现转型升级,将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所言,“煤炭消费零增长或低速增长,不等于煤炭行业没有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下决心调整转型。”煤炭企业当前要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结构调整,一是向整合兼并重组方向调整,二是向上下游特别是煤电一体化方向调整,三是向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方向调整,四是向煤炭深度加工转化方向调整。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还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两大动力引擎。

一方面,以市场为中心,深入观察,把握先机,在竞争中扬长避短,不断调整开发产品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特别是要以开发煤炭洁净利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为重点,坚持“跟踪前沿、聚焦核心、精深培育、引领转型”,构建自主创新模式,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运行机制,推进成果转化。重点推进煤炭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利用、数字矿山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摆脱对传统高碳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增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另一方面,以优化配置各类生产经营资源要素为中心,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工作流程、业务流程和作业流程,释放资源、资本、员工等要素活力,增强企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煤炭行业推进“去产能化”改革过程中,无论是编制的调整、结构的优化还是资源的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皆大欢喜。但正如某位煤炭企业负责人所言:“坚信,正如凤凰涅槃一样,在经受短期的阵痛之后,我们的企业将会迎来期盼已久的浴火重生。长远来看,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收益最大的终究是我们广大的职工群众。”

(责任编辑:厉克 周琼)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