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背景下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

2016-12-27 08:06卢在银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精神传统

卢在银

在高考背景下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

卢在银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修订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由于高考中加大了考试的比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程度也相应增强。

2016年2月1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刊登了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方向。无论是其发言的身份,还是探讨的话题,堪称权威重磅。他强调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备考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

一、关注文化常识

贵州省采用的全国课标Ⅱ卷在2015年首次出现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由于之前的关注度不够,导致这道题的得分率较低。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认为在新一轮的复习备考要加大对文化常识的关注。

文化常识比较零散,需要对其归纳。大致可以归纳为十一类: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辞书、古代军制。由于这块知识系统性不强,很多学生在记忆时都靠死记硬背,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认为可以在梳理的过程中寻找相关知识的逻辑性来满足学生对这块知识的期待。

以科举制度为例,可以将科举相关的知识按学生——学校——教师——学习内容——考试级别——录取这样的思路进行归纳整理。

如考试级别可以归纳如下:

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和联想的基础上来记忆,既省时又牢靠,可以在考试中准确作答。

二、关注文化类人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贵州省采用的全国课标2卷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几乎都是人物传记,进几年选择的人物涵盖了科技界、军事界、文化界。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在今年的模拟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界人物,如庞朴、汤一介、季羡林、朱自清、叶嘉莹、杨绛、阎肃等。首先,这些文化界的人物本身就是各类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传承的有传统诗词、有文艺散文、有音乐;其次,他们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如朱自清先生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叶嘉莹女士一生奔波体了对古典诗词的执着坚守,阎肃老人呕心创作体现了对音乐的痴爱。这些精神和品质对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中生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精神之钙。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加大对文化类人物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写作部分积累写作素材。

在具体的积累过程中,又可以将这类人物进行分类。如下图所示:

类别 代表文学 季羡林 朱自清 叶嘉莹绘画 黄宾虹张大千音乐 阎肃贺绿雷振邦哲学 张立文叶秀山

积累了相关人物的素材文章后,可以利用时间集中阅读,寻找类文的规律,畅谈阅读启发。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应对12题的解答,又能为写作部分积累到写作素材,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三、关注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其宗旨是通过教化而培育人格健全和精神完善的人,然后让这些人走向社会,去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旨在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完善。所以,关注人文精神意义重大。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卷和Ⅱ卷中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更高层面上考查了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完善。Ⅰ卷中女儿检举揭发父亲的不当行为,意在引导学生在面对亲情和法律之间怎样抉择,Ⅱ卷中要求学生在三个风采人物中进行比较权衡,意在让学生对不同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无论是Ⅰ卷还是Ⅱ卷,都在考查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注人文精神,可以利用各类作文材料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材料 精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掉 “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代之以“珍爱生命,懂得自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尊重生命春节期间抢红包引发热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重视传统重视亲情有人认为围观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一种道德暴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拒绝冷漠

通过对大量作文材料的分析,既可以达到审题训练的作用,又可以丰富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初衷是要选拔人格健全和精神完善的人才,而传统文化在发挥立德树人方面起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所以,在高考背景下关注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系遵义市第三中学省级课题《挖掘“期待元素”,提高学生语文科阅读兴趣》课题组 (课题编号:2013B128)系列论文〕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