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技巧

2016-12-27 09:11吴群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整篇文章倒数升华

吴群峰

作文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尤其是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对整篇文章的立意来说至关重要。记叙文的倒数第二节是整篇文章的收关之处,它不仅承接了上文,同时又是最后一节总结的铺垫,可以说是全文最关键的一部分。如果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立意的升华是新颖的、深刻的,那么就会使文章提高一个档次,一举夺得好评。

一、关于记叙文的立意

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作者对生活、经历等的感受、认识和思考就是立意。俗话说:没有将军的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同样,没有正确立意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和全篇布局决定于立意。“意”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同时也是文章写作内容的基础。

正确立意的基础是审清题目的要求和限制。题目会对作文写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正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步骤,如果不能做到正确审题,就会出现立意偏差的情况,所以要对题目理解透彻,在写作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安排内容,根据题目的限制来确定文意的主要方向,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凡为文以意为主”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意思是说,决定一篇文章好坏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立意。立意,也就是中心思想,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就是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就如一潭死水,毫无吸引力。所以,正确的立意就是活化剂,让文章富有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写作的档次。

二、倒数第二节的立意技巧

首先,要做到点破题目、明确主旨。龙有龙眼,文有文眼,画龙点睛可以真龙飞舞,而一篇作文如果有好的文眼,文章也会变得有灵性。点睛没有特定的要求,在文章的倒数第二节设置文眼,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文章的本质,再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那么文章的立意便会鲜明起来,不至于呆板平滞。

其次,在遇到比较抽象的如坚持、努力等题目时,要在集中题意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小的突破口,把抽象的东西写实,空洞的说法表现得具体真实,表达出隐含的寓意。这样化大为小、虚题实写的技巧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题意。

再次,要学会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采用不同寻常的方法去实现某种目的,这种反向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逆向思维。相比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从另外的角度去印证主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文章档次。

最后,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彰显主旨。托物言志是指作者把浓厚的感情寄予在客观事物的描述中,而不是直接生硬地说出来。在倒数第二节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展示出象征性的哲理,还能使人们学到深刻的道理,升华主旨,给人启迪。

三、运用技巧时应注意的问题

立意的升华讲究新颖和深刻。如果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会使读者生厌,而如果文章的立意是人们没有见过的,那么人们就会有极大的阅读兴趣,还能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深刻,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语言一定要严谨,并且前后连贯。如果文章的前后部分连接不上,并且相互矛盾,那就不是一篇好文章。所以整篇文章就要只有一个立意,全文的各个部分围绕着立意紧密衔接,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在倒数第二节该升华的部分,一定要抛弃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观点,挑选最切合题意的观点,运用新颖的说法表述出来,进而升华立意。

其次,除了要理解事物的表面含义外,还要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这就需要在文章的倒数第二节把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清楚地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立意。

再次,立意一定要新颖、独到。标新立异、不同凡响就是新颖的代名词。相比于那些拾人牙慧的文章,标新立异的文章才能夺人眼球,吸引读者。如《真话不是美德》一书,乍一看会以为书名印刷有误,其实这正是作者标新立异的独到之处。读完全书就会发现,作者认为:讲真话是做人的基本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把讲真话当做美德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发生扭曲。这样的见解实在是惊人之语。题目就像庐山,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跳出旧的思维方式,大胆的设想,运用逆向思维把握时代精神,就能吸引读者、升华主旨。

最后,认真对待题目中的限制,同时把握住题面的重心。如果是有两个以上的多重限制条件的,千万要谨记限制条件的范围,不要突破范围,这样就会减少出错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要学会从限制条件中发现“自由的写作空间”,扩大主题挖掘的深度,尽可能多角度去论证。然后仔细探究题面上的重心,细致而深入地思考,根据提炼的观点证明题意,侧重立意的重心,不要偏离题面。

综上所述,文章立意的深浅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对整篇文章的立意升华具有很大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就要做好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认真学习立意升华的技巧。

猜你喜欢
整篇文章倒数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惊喜
惊喜倒数日历
思维大碰撞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