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2016-12-27 12:31张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思维可视化

张燕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红、吴颖民两位教授在《走向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到:作为奠基人一生发展与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核心基础”,包括了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和素养体系中的“核心素养”。而核心基础中的“核心能力”究竟包括哪些能力?两位专家认为有两个: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不仅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

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训练一直是比较薄弱的部分。笔者有幸接触到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刘濯源教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所谓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简单地讲,就是用图示将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可视化的思维更易被理解,更有助于能力迁移。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解题规律模型化。

笔者所在学校的两位教师对此也展开了研究,对《莫泊桑拜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一位教师采用了常规教学,另一位则运用了思维可视化教学。

【课例呈现】

课例一(片段)

环节一:梳理文脉

师:莫泊桑三次登门求教福楼拜,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那这三次指导,福楼拜都是让他在写作中学会什么?

生:学会观察。

师:这三段话都是在指导观察,但侧重点不同。请你再仔细阅读,画出最关键的句子,再圈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找不到关键词的自己用一个词批注。

生:第一段说要勤练习,就

是要勤奋。

生:第三次指导中我找到的关键句是福楼拜所说的一句话:“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我认为第三次指导的是观察要抓住特点。

师:(结合过渡句进行引导)你们发现了吗,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半句话是总结上文,也就是第二次指导侧重于什么?

生:第二次指导侧重于观察要仔细。

环节二:学习核心段

师:在这三次指导中,哪一次的方式最为特别,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第二次指导。

师:你和老师不谋而合,那

这次指导特别在哪里呢?

(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这段连用了九个问句。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福楼拜用了一组组的对比。

师:例如——

生:装饰简陋的马车和富丽堂皇的马车作对比;马车上坡和下坡作对比;烈日炎炎中的马车和狂风暴雨中的马车作对比。

师:福楼拜用对比来说明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马车的特点不同。观察要学会比较。那他为何不直接告诉莫泊桑,而是将一连串的问题抛给了他?

生:希望引发莫泊桑的思考。

生:希望莫泊桑自己发现、

明白观察的方法。

环节三:迁移运用

师:我们和莫泊桑一起经历了大师的指点,对你的写作有启发吗?老师来测试一下,现在我也有一个和莫泊桑一样的困惑:“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我看了几天,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谁来当一回福楼拜,指导指导我?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一下。

(生合作讨论)

课例二(片段)

环节一:整体梳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们在对比中发现,福楼拜对莫泊桑三次指导的角度是不同的,分别是什么角度?

生:第一次告诉他要坚持观察,第二次是要仔细,第三次是观察要出新。

环节二:聚焦结构图,明确观察方法

师:文中福楼拜举了两个例子来指导莫泊桑观察,一个是“马车”,一个是“工厂守门人”,哪一次指导更特别?

生:第二次。

师:这段文字特别在哪里呢?

生:有九个问句。

师:如何从这九个问句中快速提取信息,明确怎样做到仔细观察呢?老师介绍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思维结构图。

(师出示未完成的思维导图)

师:这个结构图一共三个层级,第一层是观察的对象,第二层需要大家提取关键词,第三层是对第二层内容的概括,即福楼拜让莫泊桑从哪些角度观察马车。请同学们阅读文字,寻找关键词,完成结构图。

(生自主学习,填写结构图。)

(反馈交流,生汇报自己的结构图。)

生:福楼拜请莫泊桑从外

形、天气、环境、人物这四个角度进行观察。

生:我的第三层个别内容和刚才同学不一样。我觉得福楼拜让莫泊桑观察马车“上坡、下坡”,其实是请他观察道路的状况,吆喝、表情写的是赶车人。

师:我同意你的想法。马车在行驶时可能遇到的是上坡,可能是下坡,也有可能是石子路、泥土路、拐弯路,这里指的是道路的不同情况。而“赶车人”比“人物”归纳得更精准。

师:请大家观察结构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福楼拜指导莫泊桑从多个角度观察。(师板书:多角度)

师:请再观察每个角度两方面是什么关系?比如:道路中的“上坡”和“下坡”……

生:福楼拜是让我们对比着观察的。(师板书:对比)

师:每种角度除了文中提到的情况,还有哪些其他情况?

生:道路还有山路、平路等不同路况;天气还包括风和日丽、有雾等。

师:通过思维结构图,我们很快梳理出了文章内容,明白了仔细观察要做到“多角度观察、对比观察”。

师:福楼拜的这段话也很特别,用了几个连续问句,为何不直接告知?

生:大师想引发莫泊桑自我思考、自我发现。

师:是呀,真是教导有方的好老师。

环节三:表达训练

师:你们能学着福楼拜这位好老师的方式指导指导我吗?我在校门口连着三天观察同学们上学的情景,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呀!请大家结合思维结构图,思考如何指导老师展开观察。

(生交流讨论、表达。)

(师出示)

【课例思考】

一、案例之中的异曲同工处

1.聚焦核心内容

特级教师林春曹老师曾说:“一篇课文的‘文本内容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文本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且这一部分并不是一种静态缄默的水平铺陈,它需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因目标而异地进行一番动态生成的立体整合。语文教师要具有将‘文本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摒弃文本‘线性排列的自然状态,抓住文本核心内容将其聚合成一个‘块状结构,让教学从‘线性推进走向‘块状聚合。”笔者也听过很多教师执教《莫迫桑拜师》,不少教师会把重点聚焦在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上,开展寻找特点的线状推进式教学。这两位执教者都整合文本核心内容形成内容解读组块,将教学组合成几大块:一是抓住核心教学内容——福楼拜的三次指导过程,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三次指导的侧重点;二是重点抓住第二次指导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如何才能做到仔细观察;三是凸显文本表达范式,读写结合,模仿第二次指导,进行表达训练。

2.凸显核心问题

所谓“核心问题”,于文本内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教学过程能贯穿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或者任务,于学生学习能激发其主动探究意识并帮助其找到最合宜的切入点,于学习目标能直接指向课程内容隐含的重点目标……这样的问题就是核心问题。它会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两位教师都针对核心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提出了核心问题“这三次观察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二次观察最为特别,特别在哪里?”教师以核心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更聚焦核心内容,步步深入。

3.设计核心训练

小学生学习语文,难点在于表达,重点也在于表达。如果语文课把大量时间放在阅读上,是难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过关的。因此,每节课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如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精心设计核心的表达训练,帮助学生吸收语言精华,进行迁移拓展,发展语用能力。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设计了核心表达训练:一位请学生指导自己写“雨”,另一位请学生指导自己写学生上学时的情景。学生模仿福楼拜第二次指导莫泊桑的表达方式,运用多角度、对比观察的方法对老师进行指导,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在实践中进行了表达训练。可惜的是,两节课都缺少了表达之后的点评、修改,训练不够到位。

二、案例之外的思维可视化

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过程设计来看,两个教学都是比较成功的。但如果从每一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来说,我觉得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教师更胜一筹。因为她的教学有利于“每一个”的思维发展,引发了“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1.思维可视化,引发“每一个”的“全自动”阅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向着“全自动阅读”不断转化,引导学生从文本整体结构走向具体词句,通过有效话题、有效学习任务,吸引学生钻进文字中。在实际教学中缺少一种有效工具引导“每一个”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学科思维导图则引发“每一个”的自主阅读,学生必须将主动阅读后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就如第二位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福楼拜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的这段文字,利用学科思维导图,让“每一个”潜心会文,发现关键词,动脑思考,动笔填写,我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的发生。第一个课例中的教师虽然也提出了相同问题,但由于缺少学习工具,我们只能看到个别学生在和老师交流,其他学生阅读的程度如何,大脑是否在运动,无法观测到。长此以往,可能使部分学生形成“浅阅读”“不阅读”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可能连最基本的理解力也无法发展。

2.思维可视化,发展“每一个”的抽象思维

刘濯源教授曾提到:依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都是从点状思维阶段开始,逐步向线性、网状、系统、策略思维阶段发展。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呢?一般规律是:一、二年级学生属于点状思维,因此学习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积累概念(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其专注力与记忆力;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则要向线状思维转变,应开始强化程序性思维;小学五、六年级要向网状思维转变。由此可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教学的核心任务越来越趋向一个关键词——思维。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更多时候发展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对于抽象思维却缺少相应的系统训练。有些教师也很重视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训练,但是缺少方法和工具,课堂往往是个别学生和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大部分学生的大脑呈“非在线状态”。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后,教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教师以追问来引导学生思维,师生共同用“图示”来表达思维,思维路径随着问题的展开一步步地呈现出来。第二个课例中,教师通过“提炼(关键词)——梳理(逻辑关系)——构建(层级结构)”这个思考流程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学生将成段的文字转化为思路图,轻松掌握了本段的结构脉络。在寻找到文本关键词后,进行对比,分析、概括这两个词属于哪一个方面、哪一个角度,从更高位提炼。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归纳出现偏差,就引导学生推敲“上坡、下坡,表情、吆喝”这些词语描述的内容属于哪个方面,让学生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师生、生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进行思维共振。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

3.思维可视化,为“每一个”的表达提供“支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学生进行表达的最基础要求就是“有条理地表达”。纵观现在学生的表达,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表达时还不能做到有条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是混乱的。第二位老师引导学生在表达前梳理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如图),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整理思路,为表达提供“支架”,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张不开口,或是开口就错的现象了。学生互相交流,思维更发散,观察的角度更全面,内在结构的逻辑性也更强了,输出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图胜千字”,思维可视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信息,理解、梳理文章结构,领悟文本层次和逻辑关系。图示的方式能将师生的思考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对文本进行理解、概括、运用,值得广大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文本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进行实践尝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思维可视化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莫泊桑拜师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