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课堂有效朗读的实现途径

2016-12-28 14:38闫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范读课文文本

闫芳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最具实效的阅读训练。以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

一、落实研悟,以悟促读

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只有经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读能力,内化文本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是一篇篇内容、形式各异的课文,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揣摩、推敲和品味语言文字,他们才会对课文的字、词、句有深刻的,独特的感悟,胡才有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朗读就是根据自身的心理特性对文本的接纳和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在课堂中大放异彩,教师应捕捉契机,巧妙引导,落实研悟。在深入的感悟之中,学生的内心充满了读书的欲望。此时的反复吟诵,学生“切已体察”,积累了语言、文章中的美词佳句自然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切身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指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外,还要和学生对话,共同创设新的情境。教师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要引导学生把文本读进去,还要跳出来。一篇好文章就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次次难忘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散文,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设身处地的体验课文所描绘懂得情境,就会是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审阅”一词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周总理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然后立足文本,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且这四个情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深入,一次又一次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和教师、文本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百读不厌,越读越好。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通过一段段视频、一幅幅图片、一首首乐曲、一句句话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怀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正是“课既行,趣正浓”。

三、注重范读,以范引读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性。李吉林教师说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特色的范读能披文入境,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

从情感角度说,朗读的过程是读者通过“价值认识”感受作品的情感信息,从而形成自身情感信息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或有感受而自己又产生不了情感的体验,或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征》一课时,通过课件边展示了毛主席那刚劲有力、豪迈奔放的书法作品《长征》,边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这首诗,使学生在课始阶段便立刻进入了诗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毛主席那伟人的胸怀和豪迈的情怀,为学生对这首诗的诵读垫定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文本兴趣盎然。高水平的范读不仅能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文中字里行间跳跃的情愫,与文章的作者激情碰撞。阅读前的范读是兴趣的激发,是对文章的感知;阅读中的范读,是对文章的感悟;阅读后的范读,是对课文的赏析,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升华。

四、巧用评价,以评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只会让学生觉得无味。在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评价。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时,当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时,她幽默地说道:“你读得五岭似乎只在湖南境内。”当有学生读得更好一点时,她说道:“似乎已经绵延到了江西了,谁还能将这五岭绵延得更远些?”当学生读得很到位时,她又不失时机地赞扬道:“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真能感受到那五岭山脉的绵延不断。”

评价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同时相机告诉学生朗读的技巧(讲求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目前教学中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似乎有种倾向,教师不愿甚至不敢提及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以及语气来读,惟恐有悖于“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理念,其实这是对课程标准的曲解。我们可让学生用“如果他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就更能表现……”这样的句式来评价,或者换个人称以商量的口吻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我建议你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这样更能表现……你不妨试着读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具有针对性,能真正起到以评促读的作用。

猜你喜欢
范读课文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