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理论武装实效性的思考

2017-01-01 05:46杜志鹏
政工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武装官兵理论

杜志鹏

理论武装是我党我军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和灵魂工程,是我军官兵铸就“思想利剑”的重要法宝。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部队官兵时刻经受思想碰撞、观念冲击和信仰争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需要我们比以往更加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拿出有效改革举措,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增强理论武装实效,确保我军官兵打赢新形势下“制脑权”战争。

一、当前一些基层部队理论武装实效性不理想的原因剖析

找准问题背后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前,一些基层部队理论武装实效性不理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教育制度设计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为给内容、给指标,但不给足够的课时,没有考虑到部队最宝贵最紧缺的教育资源——时间。统计汇总各条令条例规定的基层营连需要落实的教育内容,除了每周政治理论学习、条令法规学习与考核外,还有每月1次的党(团)课、安全管理、预防犯罪、信息保密、计生政策、生理卫生等教育,每季度1次爱装管装、形势战备、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等教育,还有年度主题教育和上级文件临时要求的教育等,年度总计近100次。诚然,上述有些教育并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但作为教育活动,必然占据基层部队最宝贵的教育时间,冲击理论武装工作,导致理论学习效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理论武装缺乏应有地位。主要表现为单纯军事观点、单纯任务观点、单纯业务观点,在基层部队很有市场。实际工作中,理论学习和其它教育都要给军事训练、执行任务、装备保养和迎接检查让路。在个人成长进步、单位成绩评定时,各级也没有把理论武装效果纳入考核硬指标,或者片面以学习笔记的篇数、字数等代替实际效果,抓得不好也没有被追究责任。总体表现为,各级强调多、集中组织少,抓领导干部多、抓基层官兵少,主要靠个人自学。这种没有外在压力和激励的个人自学,很少有官兵愿意拿出八小时以外时间和精力自觉加强理论武装。

教育主导者素质不够强。主要表现为基层部队政工干部多是“半路出家”,政治理论素养普遍不高,年轻同志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创新能力也不够强。有的想把理论武装搞好,但受自身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所限,思想观点吃不透,解读分析不到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教育模式固化,习惯于照本宣科,搞“形式主义”教学,不接地气,缺乏活力。还有的缺乏担当,信息网络手段不会用、不敢用,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平台畏之如虎,网上资源和智能终端的教育功能没有开发利用起来,使最便捷的教育平台成了“教育空白”。

官兵理论学习缺乏动力。主要表现为理论武装与个人利益关联不紧,集中学习吸引力不强,官兵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官兵没有认识到理论武装对自身成长进步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学习好坏不会对自身利益有影响,还不如学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还有的官兵理论学习存在应付心态,笔记也抄、心得也写,就是不能入脑入心,不会学以致用。有的组织者热衷于搞有形的东西,活动很“丰满”,效果很“骨感”,官兵徒增厌烦情绪,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

二、增强基层理论武装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拿破仑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武装先行,是我党我军的特有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弃。

以深化制度改革为前提,让制度更贴近部队实际。保证理论武装持续有效开展,需要科学的法规保障。一是以理论武装为牵引抓学习、搞教育。在教育内容繁多、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好是不现实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建议领导机关在修订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时,多些改革思维、操做思维,不一味做加法,敢于做减法,下决心把一些教育指标往下压一压、一些教育活动减一减。通过归类、整合、删减,大胆舍弃一些非根本性、可以随机开展的教育,让官兵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在理论武装上。因执行战训任务,教育时间不能正常安排的,每月或每季度相对集中使用,由基层部队上级机关牵头组织理论集训,抓好指导检查和考核,切实发挥好理论武装在铸牢忠诚之魂、补足精神之钙、培育血性之气中的战斗性作用。二是建立理论水平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法治方式,让理论武装成为官兵的必修课、个人进步上的硬杠杠。以政工干部为例,可以考虑建立政工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如担任营连政工主官要具备初级政工师资格,担任旅团政工领导要具备中级政工师资格,担任师以上政工领导要具备高级政工师资格。具体资格标准,由专家组调研制定,并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其他类别干部、学员和战士也要根据各自群体特点,将院校教育与培训结合起来,分层分类规定学习内容,明确在每个成长阶段应达到的政治理论水平标准。三是在理顺机制中抓好检查指导和问效追责。建议军以上党委政治机关着重做好宏观教育指导和教育资源保障,利用院校培训或集中轮训,抓好师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师旅团党委政治机关结合部队实际抓好具体指导,重点抓好干部教育集训,保证基层党支部的教育时间和自主权,如时间安排的自主、教学或学习方式选用上的自主,鼓励基层创新开展“自选动作”。除重大主题教育和党课教育外,其它经常性教育不再列入检查和教育计划,由基层主官针对单位实际问题随机组织实施。为保证制度落实和教育效果,施行逐级问效追责。军以上机关重点抓好师旅团党委机关学习的问效追责,师旅团党委重点抓好基层党支部和干部学习的问效追责,基层支部重点抓好党员学习的问效追责。

以激发学习动力为根本,增强官兵抓好理论武装的主观能动性。抓好理论武装,要注重激发官兵学习的内在动力,把理论武装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官兵主观的自觉行动。一是引导官兵端正理论学习态度。老一辈革命家的经典文献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着许多立身做人的哲学道理,阐释了军人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职能使命,反映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正能量,是官兵坚定信仰信念的最好教科书、抵制西方价值观冲击的最有力法宝。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这个法宝抓在手里,抓出实效。要让官兵明白,理论武装是革命军人平时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只不过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层次、内容和标准,帮助官兵实现从零散到系统、从粗浅到精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升,不断增强官兵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二是激励方法手段要实用有效。在制度设计上,把理论武装达标与否与个人晋职晋衔、待遇调整等利益挂起钩来,使官兵在考虑个人进步需求、利益诉求时,首先问问自己是否存在政治理论短板,激励官兵用好八小时以外时间抓好自学。实践证明,仅用正课时间抓好理论武装是远远不够的。在目标制定上,要区分类别和层次,短期目标“跳一跳,够得到”。在方法手段上,要灵活、善于创新、有时代感,主动适应官兵认知特点,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在实际生活中,当官兵遇到理论难点、现实困惑时,能够得到及时帮助指导,让官兵尝到学好理论、学以致用的甜头,在学会独立思辨思考中提升获得感。三是善用信息网络强化理论武装。习主席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并指出封堵是“鸵鸟心态”。我们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以超越时代的思维视野、舍我其谁的气魄担当,积极适应“互联网+”模式,在互联网领域主动出击,占领官兵思想阵地。善于用好智能手机微信群,及时掌握官兵思想动态,既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善于用好网络学习教育这个平台,借助主流媒体公众号,共享理论专家资源,灌输正确思想,主导舆论走向;善于用好朋友圈传播正能量,促使官兵在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中弘扬主旋律,让理论武装借助信息网络,真正活起来、新起来、实起来。

以提升干部素养为关键,依靠干部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落地生根。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理论武装,以自身素养的提升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落实。一是领导干部要在真学真信笃行上做好表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理论武装先行这一宝贵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历史担当和走在前列的标准,带头学习经典文献、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高尚人格和实际行动赢得官兵信任信赖,成为官兵值得追随干事业的人,值得在战场上托付生命的人。二是基层政工干部要当好“翻译家”。基层政工干部要练好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的本领,紧贴官兵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善于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把深理论说成大白话,增强理论传播的感染力;善于结合改革强军、转型发展、练兵备战等生动实践,引导官兵深切感受理论武装的实践威力;善于用好官兵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身边典型、发展成就等社会正能量,让理论武装有实感、有温度、接地气,真正变为官兵的大众哲学和手中兵器。三是端正指导思想,下决心打“持久战”,坚决不搞形式主义。理论武装取得实效非一日之功,不能指望“一天建成一个罗马”。官兵信念坚定不动摇、执行命令不含糊、打仗勇敢不怕死等优秀品质,是理论武装长期积淀的结果,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指导思想,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保持理论学习定力,久久为功,日积月累,扎实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内化为官兵思想和正确“三观”,确保学习成效经得起部队建设和战争的检验。坚决不搞看起来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实际在空转、内耗的形式主义,不断提升政治工作在官兵心中的威信。

猜你喜欢
武装官兵理论
爱红妆更爱武装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M-24武装直升机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